分节阅读 170(2/2)
也就是说,屯扎在南北两疆,近百万大军暂时无法抽调回来,中原地区的兵力,仍旧空虚。
人心不安,必有混乱。
当务之急是要安抚人心。如果大加屠戮地话。反而会让本就不甚平静地山东。变得越发动荡。
为此。李斯专门去拜访了老丞相王绾。
王绾身体不好。已经是病入膏肓。但不可否认。老丞相对时局地了解。非常清晰。和李斯谈话时。也一力要求他向陛下谏言:齐鲁安定。则中原安定;中原安定。则楚地也就安定
老丞相说地中原。是指三川郡、砀郡、陈郡。泗水郡和颍川郡。
只要这五个地方不生动荡。那么位于大江以南地谋逆者。就不足为虑。以刀斧相加。固然能解一时之忧。但同样也会生出隐患。王绾地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尽量减少在齐鲁之地地杀戮。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关键在于,陛下日益刚愎,少有人能够劝说得了。甚至连陛下最为信任的上卿蒙毅,现在说起话,也变得非常谨慎。究其原因,还是要追溯到秦清之死。秦清的死,引发了坑杀方士地事件。也让陛下越发的不相信别人。现如今在朝堂上,大臣们说话,都要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说不定就说错了话,丢掉性命。
李斯在思索着,如何向始皇帝谏言。可思来想去。始终没有头绪。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让李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紧跟着,就听见有人高声喊道:“大公子奉诏入宫,速速让开道路。”
大公子奉诏入宫
李斯一怔,心里不免感到奇怪。
大公子扶苏在昨日刚离开咸阳,怎么突然间又回来了
心里疑惑,可是嘴上却不慢,“速速让路,莫要挡了大公子的驾。”
李斯是个很爱慕虚荣的人。这和他的出身经历,有着密切地关系李斯出身贫寒,求学之路也不甚顺利。所以,在内心深处,始终怀有一丝自卑。所以在发迹之后,变得越发高傲。
特别是在接掌丞相府之后,权力虽则小了,但身份地位却提高了。
以至于李斯对自己的排场依仗,越来越看重。甚至有一次。连始皇帝都看不过眼儿,嘀咕了两句。
幸好有人通报了李斯,让李斯注意了很多。
可天生就是那虚荣的性情,李斯虽然收敛了,但在大多数时候,依旧非常的跋扈。
不过,李斯的跋扈也要因人而异。至少对大公子扶苏,他也要收敛一些。车夫连忙把轺车赶到路旁,还没等站稳。就见一队骑军风驰电掣一般掠过。朝着咸阳宫方向,急驰而去。
“速往咸阳宫”
李斯敏锐的觉察到。大公子扶苏的突然折返,必有大事发生。
轺车加快了速度,在咸阳宫门外停下来。李斯刚走出轺车,就见右丞相冯去疾和大将军冯劫父子也抵达咸阳宫门外。李斯连忙迎上前去,向冯劫拱手行礼。按照秦朝官制,丞相分左右两个。右丞相高于左丞相,又称主相。而左丞相,则为副相,也就是说,冯劫是李斯的上官。
若说这咸阳城里,除了始皇帝之外,能让李斯顾忌的人,屈指可数。
而冯劫,恰恰就是其中之
冯劫点点头,“我也听说了好像是陛下连夜派人召回了大公子,看样子是有大事发生。”
“我们”
李斯正说着话,就见赵高从宫门中走出来。
如今地赵高,看上去好像变了个人似地。脸上带着笑容,同时说起话来,也是小心翼翼,十分得体。之所以这样,却是因为在巴蜀动荡之际,蒙毅查出了赵高曾收授秦家贿赂的事情。
按照大秦律,收受贿赂,当处以桀刑。
幸好赵高是始皇帝幼子嬴胡亥的老师,胡亥出面求情,加之始皇帝对赵高也颇喜爱,所以让蒙毅饶了他地性命。不过,原本加授给赵高的官职,除了中车府郎中令一职以外,全部取消。赵高的女婿阎乐,也被罢免的官职,成为咸阳城的看门小吏,并且降爵三级,从五大夫爵,降为官大夫爵为此,赵高一改早先的骄横,不管看见谁,都小心翼翼的伺候。
“两位丞相,大将军高正说要去请你们呢。”
“赵郎中,大公子匆匆忙忙回来,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将军冯去疾。走上前轻声的询问。
赵高一笑,“没甚大事只是昨日平阳发来奏报,陛下看完之后,就立刻下诏召回大公子。
如今,陛下正和大公子。蒙上卿在商议事情。
陛下诏令,让两位丞相在宫门等候。一俟事情商议完毕,要马上召见两位丞相。嘻嘻,既然两位丞相已经来了,也就省了老奴一番腿脚。还请两位丞相稍安勿躁,老奴先回宫复命了。”
李斯和冯家父子,面面相觑。
平阳奏报
莫非齐鲁之地,又生出事端了吗
咸阳宫之中,始皇帝面无表情的端坐丹陛之上,静静地看着在丹陛下伏地而跪的扶苏和蒙毅两人。鹰隼般的锐目。此时此刻却是半睁半闭,让人无法猜度出他内心之中的真实想法。
扶苏和蒙毅面前,有一本翻开地奏折。
雪白的程公纸。密密麻麻得用秦小篆书写着。其中的内容,让扶苏和蒙毅不由得心中发颤。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音错。四声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只这开篇一段内容,就看的扶苏和蒙毅苦笑连连。
这些话,说的太重了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若翻译成后世地白话文,大致意思就是:我私下里考虑现在地局势,应该为之痛哭的有一项。应该为之流泪的有两项,应该为之大声叹息的,足足有六项。
而至于其他违背清理,还造成大道偏颇的事情,更是难以在奏疏之中一一列举。
向陛下您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了,并且治理的很好了。可是我认为不是那么回事。
说天下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能真正了解什么事治乱大体地人。这就如同。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地木柴下面,而自己却睡在木柴上面。火没有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里是安全地地方现在国家地局势,睡在积薪之上,有什么区别
好家伙,这是把大秦的臣子全都给骂进去了
甚至,还小小的讽刺了始皇帝一下,把始皇帝比喻做那个睡在积薪之上的人
写这份奏章的人,胆子可真是不小。扶苏和蒙毅忍不住往下看去,只见奏章上一一列举了目前朝廷的过失,包括各种需要面临的问题,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隐患,写的非常犀利。
特别是针对始皇帝如今对山东六国百姓偏颇地态度,更是辛辣的指出。
奏章中还说:陛下现在可不是八百里秦川的秦王,还是整个天下的共主。既然整个天下都是您的,那么这天下的臣民,也就不应该有老秦人,或者山东六国百姓的区别。大秦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