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四)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四)(2/2)

目录

张仲景仙师一看他这模样,忍不住笑了:“哈哈,小明子啊,你也别太担心。中医啊,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得了阳明病,不管是中风还是中寒,只要找对方法,都能治好。”

“那仙师啊,得了阳明中风和中寒,分别要怎么治呢?”小明子好奇地问道。

“嗯,这个嘛,就得看具体情况了。”张仲景仙师想了想,说道,“得了阳明中风啊,一般得用清热的药,把身体里的热气给散出去。就像咱们夏天吃西瓜一样,能清热解暑。但是啊,这清热也得有个度,不能太过,不然啊,就容易伤了身体的阳气。”

“那阳明中寒呢?”小明子追问道。

“阳明中寒啊,那就得用温补的药了。”张仲景仙师说道,“就像咱们冬天吃火锅一样,能温暖身体。但是啊,这温补也得有个度,不能太过,不然啊,就容易上火。”

“哦~我明白了!”小明子一拍脑门,仿佛突然开窍了一般。

“哈哈,小徒啊,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张仲景仙师笑着夸奖道。

“不过啊,仙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小弟子挠挠头,继续说道,“这阳明病啊,到底是怎么得上的呢?”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阳明病啊,一般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引起的。所以啊,要想预防阳明病啊,就得注意这些方面。吃得健康、作息规律、心情愉快、适度运动啊,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有一天,一位满脸好奇的小弟子突然跳起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声问道:“师父,师父!我一直有个问题憋在心里,那个阳明病啊,要是它中寒了,会是个啥情况呢?是不是就像冰淇淋遇到了大冬天,直接冻成冰棍儿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比喻虽然有点夸张,但倒也形象,便笑着摇了摇头,说:“嘿,你这小子,想象力倒是挺丰富。不过呢,阳明病中寒这事儿,咱们得细细道来,不然可就得闹笑话了。”

于是,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且听为师道来,这阳明病啊,本是阳明经热盛之症,若是它不幸‘中寒’,那可就热闹了。想象一下,本来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突然间被浇了一盆冷水,这火锅还能愉快地翻滚吗?”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锅“受惊”的火锅,忍不住笑出声来。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这阳明病中寒的人啊,首先他就不想吃东西了。为啥呢?你想啊,胃里头冷冰冰的,跟冰箱似的,你还愿意往里面塞热乎乎的食物吗?所以啊,他们食欲大减,看到美食都提不起劲来。”

小弟子一听,立刻点头如捣蒜:“对对对,要是我胃不舒服,看到炸鸡汉堡都没兴趣了。”

张仲景仙师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得好,咱们继续。除了不想吃,他们的小便还不顺畅呢。这就像冬天里的水管,被冻住了,水流自然就细了,慢了。在咱们中医看来,这就是阳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的表现。”

小弟子眉头一皱,似乎在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根“冻水管”,张仲景仙师忍不住笑了出来:“别担心,咱们还没说到最有趣的部分呢。”

“最有趣?”小弟子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没错,最有趣的就是他们的手脚会莫名其妙地出汗。你想啊,这阳明经是主一身之阳的,现在它被寒气侵袭,阳气郁积在体内出不来,只好找别的出路了。于是呢,手脚就成了这些‘逃难’阳气的出口,它们就只好通过出汗的方式,偷偷溜出来了。”

小弟子一听,乐得哈哈大笑:“这阳明经也太逗了吧,居然还会玩‘地道战’!”

张仲景仙师笑着点头:“不止如此,这阳明病中寒的人啊,大便还有个特点,就是刚开始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后面却又变得稀稀拉拉的。为啥呢?因为胃里头冷啊,水谷不分了。食物和水液混在一块儿,消化不好,排出来的时候自然就乱糟糟的了。”

小弟子一听,立刻做了个鬼脸:“这阳明经中寒,简直就是肠道里的‘叛逆少年’,一会儿硬气十足,一会儿又软弱无力。”

张仲景仙师笑着摇摇头:“你这比喻,倒是挺贴切。不过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寒热调和。阳明病中寒,其实就是阳明经的阳气被寒气压制了,导致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所以啊,治疗这种病症,咱们就得想办法把胃里的寒气赶走,让阳气重新恢复活力。”

小弟子一听,立刻来了精神:“那要怎么赶走寒气呢?是不是得喝点姜汤,或者烤烤火啥的?”

张仲景仙师笑着拍拍他的头:“你这小子,倒是挺会举一反三。不过啊,具体怎么治疗,还得看病人的具体情况。有时候,用点温中散寒的药材,比如干姜、附子之类的,就能让胃里的寒气乖乖投降了。有时候呢,还得配合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动身体的阳气,让寒气无处遁形。”

小弟子一听,立刻瞪大了眼睛:“这么神奇?那咱们中医岂不是跟魔法师一样,能呼风唤雨,驱寒散热?”

张仲景仙师笑着摇头:“虽然没那么夸张,但咱们中医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智慧。通过望闻问切,咱们能洞察身体的微妙变化,然后用各种方法来调和阴阳,平衡寒热。所以啊,学中医,不仅要学会看病,更要学会感悟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法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