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补泻阴阳篇(1/2)
白话文翻译
雷公向岐伯问道:“人体的阴阳分别体现在气和血上,《内经》已经对这方面详细阐述过了。我想再请问除此之外的相关知识。”
岐伯回答说:“气和血的关键要点,就在于气和血是有余还是不足罢了。如果气有余,那么阳气就会旺盛,阴气就会消减;如果血不足,那么阴气就会相对旺盛,阳气就会消减。”
雷公接着问:“那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对于阳气旺盛、阴气消减的情况,应当补养血液;对于阴气旺盛、阳气消减的情况,应当补养气息。阳气旺盛、阴气消减的,适宜泻除多余的气;阴气旺盛、阳气消减的,适宜泻除多余的血。让身体既没有气血不足的情况,也没有气血有余的情况,这样阴阳就能达到平衡了。”
雷公说:“补养血液就会使阴气旺盛、阳气消减,这样就不必再去泻除多余的气了;补养气息就会使阳气旺盛、阴气消减,不必再着重去泻除多余的血了吧。”
岐伯解释道:“通过补养血液来滋生阴气,说的是通常情况下补养阴气;通过泻除气来增益阴气,说的是暂时地泻除阳气。通过补养气息来辅助阳气,说的是通常情况下补养阳气;通过泻除血液来救助阳气,说的是暂时地泻除阴气。所以对于新得的病症可以进行泻法治疗,对于久病则不可以轻易使用泻法;对于久病适宜进行补法治疗,对于新得的病症不可以单纯地使用补法。”
雷公又问:“治疗血液方面的病症一定需要调理气息吗?”
岐伯回答说:“治疗气息方面的病症也适宜调理血液。气是无形的,血是有形的,无形的气生出有形的血,这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变化;有形的血生出无形的气,这是正常情况下的规律。”
雷公疑惑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针对变化的情况进行治疗要紧急,针对正常情况的治疗要舒缓。如果病情紧急不能舒缓治疗,就要赶紧补养气息来滋生血液;如果病情舒缓不能紧急治疗,就要慢慢地补养血液来生出气息。”
雷公接着问:“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说:“气和血是相互滋生的,并不是只有气能生血,血不能生气。只是气生血,其效果比较迅速;血生气,其功效比较迟缓。适宜紧急处理的情况,是治疗突然大量失血的病症;适宜舒缓处理的情况,是治疗失血之后的调理。气生血,那么血得到气的滋养就会安稳,不用担心血会出现沸腾妄行的情况;血生气,那么气得到血的滋润就不会干燥。如果在失血的时候只知道补血而不考虑气,那么气就可能会虚脱;如果在血已经安稳的时候盲目补气,那么血可能会再次出现异常变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