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261章 从长计议

第261章 从长计议(2/2)

目录

求神拜佛,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宁,但想要考上功名,最终还是要靠平日积累的功夫。

神灵无法代替我们的努力,真正的福报,是自己日复一日的积累与修炼。

如此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已经讲了半天。

在场的学子们听得专心致志,仿佛都从中获得了不少启发。

最后,林向安面带微笑,勉励道:

“乌程的苕溪水,九曲十八弯,终究会流入太湖;而读书人的苦功夫,千锤百炼后,自有天道酬勤!”

随后林向安给了大家提问的机会。

虽然林向安心里有些想自由地回答提问,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这个权利。

提问者必须先举起木牌,等周教谕点头同意,才能起身提问。

而且,提问之前,必须先向孔子像行揖,再向林向安行长揖,这才方能开口。

若是有不恰当的言行,事后可能还会因为冒犯,而遭到处罚。

几个问答之后,讲学终于接近尾声。

周教谕起身,向林向安行了一礼:

“今日蒙林孝廉不吝赐教,诸生必当以孝廉为榜样,焚膏继晷。”

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谨以县学薄礼,湖笔十管、松烟墨五锭,聊表谢忱。”

林向安收下这些礼物,幸好他提前有准备,备好了回礼。

于是,他决定送一套珍藏版的四书给县学。

这套书他之前在杭州书铺买过,虽然当时是为了收集消息,但这套书确实有一定的价值,送给县学正合适。

除此之外,林向安还捐赠了五十两银子,作为自己的一份心意。

既是对教诲的感激,也是希望能为学子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当讲学结束,生员们开始离席时,从后先走。

每个学子都依照规矩,先向孔子像行四拜礼,再向举人和教谕行揖礼。

整个过程都显得十分严谨有序,期间不许喧哗,氛围也很庄重。

讲学结束后,林向安和乡绅们聊了几句寒暄。

临走时,他让段昊初稍等片刻,婉拒了周教谕请客的邀请。

然后和段昊初一同前往文思苑。

路上,林向安和段昊初聊起了学报的事情。

虽然学报是他亲自创办的,但他一直觉得。

既然已经是大家共同参与的项目,就要考虑各方的意见和看法。

段昊初思索片刻后,开口道:“我俩若是都退出,日后其他人强行接收,怕是文石兄几人也无可奈何。”

学报现在已经成了县学的一部分,口碑也不错。

大家都看好它的前景,同时能提升自身名望和影响力。

估计也有不少人想趁机分一杯羹。

如果他和林向安退出,孙文石几人未必能维持住局面。

“是的,学报现在这么好,怕是有些人会眼红。”

段昊初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若我们一走,文石兄他们恐怕不容易撑住。”

林向安点点头,表示同意。“我也有同样的担心。我们若是去京师,根本没时间再去管学报。而且我们一退出,肯定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得找人加入。”

现在学报方面,文思苑就剩孙文石、杨辉、刘文昌和邵明四人。

虽然这几人磨炼一番,但除了刘文昌,其余三人能力、经验以及人脉,确实还有些差距。

林向安沉思片刻,“看来,这事得从长计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