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抽调(2/2)
那时,账本上看似庞大的军队数量,实则有五六万的空饷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
真到了战场上,那些虚报的兵力根本不堪一击。
“二位总兵辛苦。”
刘一正终于开口,声音略显沙哑,却带着一丝欣慰。
“如今虽兵力有限,但如袁总兵所言,贵在精悍。此乃我大明之幸事。”
何可纲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愤恨之色:“想当初,那些贪官污吏将空饷吃得脑满肠肥,若真依靠那虚数作战。
莫说抵抗后金鞑子,便是寻常小股敌军,怕也难以应对。
如今虽兵力精简,却也让将士们心齐气顺,战斗力反倒更胜往昔。”
袁枢亦点头表示赞同:“正是此理。我等将这精锐之师带往锦州,定要让后金鞑子见识我大明的威风。”
刘一正轻咳一声,说道:“眼下,且等其余五镇兵力赶来。待大军齐聚,便可开拔锦州。”
说罢,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焦虑交织的神情。
何可纲微微沉吟,接着说道:“依末将估算,其余五镇除去驻守兵力,能调集而来的约有两万五千兵力。
如此一来,我等此次援兵总计五万六千兵力。
只是……”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与后金鞑子相较,兵力仍显悬殊。”
刘一正听闻此言,不由得双眉紧蹙,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扶手,脸上露出焦虑之色。
他深知这兵力差距意味着战场上的巨大压力与风险。
袁枢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朗声道:“刘总监不必忧虑。兵不在多而在精,我大明将士皆怀着报国之心,个个以一当十。
况且圣上天威浩荡,自有安排,我等只需谨遵号令,必能克敌制胜。”
袁枢昂首挺胸,眼神坚定,试图用自己的话语鼓舞士气。
袁枢面容沉静,眼神中透着笃定,缓声而言:“刘公公、何总兵,我所言绝非谄媚奉承之语。”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仿佛穿越营帐,看到了崇祯帝一系列举措带来的改变。
“自皇上登基,力挽狂澜,那整治边镇吃空饷与贪腐之事,犹如雷霆手段,让军中气象焕然一新。
往昔将领克扣军饷,致使士兵怨声载道,如今饷银每月准时发放,将士们不再为生计愁苦,训练之时自然更加用心。”
袁枢说到此处,微微一顿,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还有那铲除与后金勾结的八大晋商之举,实乃英明至极。
想后金以往仗着晋商暗中输送情报、补给粮草物资,在边境屡屡肆虐。
如今这一毒瘤被除,他们便如断了爪牙的恶狼,虽仍具威胁,却已失大半助力。”
刘一正原本微微佝偻的身躯渐渐挺直,眼神也有了光亮,专注地听着袁枢的话,不时轻轻点头。
何可纲则双手握拳,脸上的忧色渐散,代之以振奋之色。
袁枢继续道:“再者,皇上多次赏赐军队,这于将士们而言,不仅仅是物质的奖励,更是一种认可与荣耀。
将士们感受到皇上的重视与关怀,心中那股子报国热忱被彻底点燃。”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语调中满是激动,“信心,于当下之大明,犹如梁柱之于大厦。
皇上这般励精图治,我等身为臣子,又怎能不竭尽全力?”
崇祯的各项举措都让
信心这个东西很关键,没有信心会整个国家心灰意冷。
失信于民,上上下下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那么就离亡国不远。
袁枢目光坚定地望着刘一正与何可纲。
“咱们这些心腹大臣,深受皇恩,更应在这危难之际,奋勇向前,为皇上分忧,为大明守土。”
他抱拳,向空中拱了拱,以示对皇上的敬意。
刘一正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双手交叠于袖中,微微颤抖。
动容道:“袁总兵所言极是,皇上之恩德,我等无以为报,唯有肝脑涂地,效命疆场。
先前我忧虑兵力不足,却险些忘了皇上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已为我军筑牢根基。”
何可纲亦起身,虎目圆睁,大声道:“不错!有皇上的英明领导,我等便有了主心骨。
管他后金鞑子兵力几何,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必能护我大明山河。”
他猛地一挥拳,带起一阵风声,似在宣泄心中重新涌起的斗志。
袁枢看着二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刘公公、何总兵,咱们必须稳住心神,将皇上的恩威传告将士。
让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待五镇兵力会合,共赴锦州,与后金决一死战!”
刘一正缓缓抬起头,看着袁枢坚定的眼神,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袁总兵所言极是。朝廷亦有交代,命我等不可急躁冒进。行军途中,务必小心打探,谨防后金鞑子的埋伏。
唯有保全我军精锐,方可顺利支援大凌河。”
他的声音逐渐沉稳有力,眼神中也重新燃起一丝斗志。
何可纲亦受到感染,站起身来,抱拳说道:“末将愿率宣府将士先行探路,为大军扫除隐患。”
他身姿矫健,语气坚决,展现出勇往直前的决心。
袁枢紧接着说道:“大同将士愿为后队,护卫粮草与中军,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刘一正看着两位总兵积极请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来,双手微微颤抖。
激动地说道:“二位总兵忠勇可嘉,然行军之事,尚需从长计议。待五镇兵力会合,再做详细部署。
此刻,诸位且先回营,安抚将士,整备军械。”
袁枢与何可纲齐声领命,抱拳行礼后,转身大步走出中军帐。
刘一正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久久伫立。
他知道,这场大战将是对大明的严峻考验,而他们肩负着保卫边疆、护国安民的重任。
此刻,唯有坚定信念,精心筹划,方能在这场与后金的较量中求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