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覆汉 > 分节阅读 444

分节阅读 444(2/2)

目录

这当然合情合理,关东诸侯们也没有反对的意思然而,连续数日,所谓各郡国名将领着各路兵马,却纷纷在华雄和他的西凉铁骑身前败下阵来

等到盟主袁绍自酸枣大营赶来,已经连败了四场不说,居然还死了两位领兵将领关东联军非但没能取胜,反而士气愈挫。

“诸位真是能耐啊”三月下旬,上午时分,袁绍端坐在大营之中,睥睨左右。“区区三千人,居然都能无可奈何吗”

大帐两侧十余位诸侯,闻言表情各不相同,有人面不改色,有人仰天长叹,还有人冷笑以对这不是没有缘由的,早在袁绍成了盟主后,便一改之前的礼贤下士,最起码是对这些关东诸侯变得格外倨傲起来,故此多有人感到不忿。

“袁车骑”其中最看不惯的袁绍的张邈第一个抗声而言。“岂不闻孟子有言,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不可笑百步用在此处,恰好应景”

袁绍勃然大怒:“这是一回事吗我当日虽败,却也是一时力战不敌,而且大军一旦回转,照样逼走了吕布。可你们呢,十万之众竟然不能精选精锐以破三千敌军简直荒谬”

“如何荒谬”广陵太守张超忍不住插嘴为自己兄长助威。“都说了,大家都是败军之将,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你以为我是在嘲讽你们无能吗”袁绍怒极反笑。“我之前所言,乃是觉得有些人坐观成败,只想保存实力,不欲讨董成功我是在说你们包藏祸心”

帐中登时一凛,二张也是面色肃然。

“十万之众。”袁本初扶刀而起,一边在帐中反复而行,一边盯着座中诸位诸侯放声呵斥。“真的没有精兵强将吗凑一凑,挤一挤,总能选出三千精锐之士吧仔细找一找,问一问,总有万人敌的勇将吧依我看,四日内四败于华雄之手,不是你们不能为,而是有人想以此为借口,继续拖延不前,坐视董卓倾覆汉室毕竟嘛,若汉室不亡,你们这些人如何能割据一方,称孤道寡”

“袁车骑慎言”兖州刺史刘岱一时惊恐呵斥。

“袁车骑莫要血口喷人”被袁绍专门盯住的陈留太守张邈也赶紧起身驳斥,却不免少了三分硬气。“真不是我们刻意避战,而是华雄确实骁勇,更兼西凉铁骑纵横难当,委实难制。”

“不错。”张超面色煞白,也立即起身解释。“不是我们不想聚精兵强将而为,实在是之前盟主未至,无人调配”

“胡扯”袁绍扶刀看向张超,满脸嘲讽。“我又不是瞎子聋子,两日前的晚上,孟德设宴请你们全力而为,也向你们求精兵合力,你们却只都不应,气得孟德直接拂袖退场,这难道是假的吗还有之前青州刺史焦和病重,我让臧洪去青州查探局势,结果你也推三阻四之前搪塞,如今当面扯谎,你们兄弟二人到底想做什么莫不是觉得此处你们兄弟独大,兵马强盛吗,果真起了异心。”

张氏兄弟一时惶急,偏偏又无话可说平心而论,他们兄弟和曹操关系反而是各路诸侯中数得着的,但是,大家因为曹操地位低、实力弱,更兼其人其实为袁绍代言人,所以不想听其人指挥,却也是事实。至于臧洪,袁绍想要挖墙脚,张超不舍得,也是人之常情嘛

而矛盾,就是这么一件件来的。

“本初想多了。”就在这时,倒是曹操起身解了围。“孟卓、孟高俱是国家忠臣,他们之前不愿意合力聚集精锐,依我看,未必是有心保存实力,而是一时轻敌,以为华雄可以轻易擒拿如今已经知错了,想来也愿意合力破贼。”

“是这样吗”袁绍冷笑不止。

张邈、张超虽然愤恨,但着实不愿意被扣上心怀叵测这样的帽子,而且这二人虽然有保存实力的本心,却也真的没有枉顾大局的意思。于是乎,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后,到底是捏着鼻子点头称是,算是向袁绍服了软,也算是愿意表态尽出精锐以对了。

袁绍满意点头,刚要回身到上首主位中说话,却忽然闻得身后有人出声抗辩:“华雄骁勇,我等无能,须合力为之,如此固然可行;而虎牢关天下雄关,我等劳师顿挫,数月无进,也是事实。但是,盟主同样须知道,这天下间还有比我们更可笑、更包藏祸心之人彼辈坐拥州郡,号称讨董,其实却是半点兵马都未到前线,也未曾见识彼辈如何为天下大局而尽力今日,车骑将军只敲打我们,未免让人不服”

袁绍回过头来,看到是济北相鲍信,倒也不觉得奇怪,反而是依旧从容落座,然后方才缓缓询问:“济北相总不会是在说我吧还是在说陶恭祖他们陶恭祖那些人我们如何管得到”

“非也”鲍信摇头应声道。“我所言之人,乃是说河内张杨、冀州韩馥、南阳袁术这三人,不敢说寸功未立,但终究未至前线,让人难以信服。”

袁绍连连摇头:“我既然至此,河内张太守便要负责洛北三津一线战事,何谈未至前线而韩冀州和我弟,虽然未到军前,但南北两处兵马的辎重、补给全赖二人。甚至我部将佐兵员,孙文台处的士卒兵马,也全靠这两位分别在后方供给济北相苛刻了。”

“非是我苛刻,而是心不服罢了”鲍信一声叹气。“天子蒙尘、国家板荡,我们这些人号称尽起义兵,可数月间却无半点进展,好不容易打了几仗,却场场落败,若是不让这三位有所见识,怕是将来他们会因此轻视我们这些人。”

“那你意欲何为啊”袁绍干脆问道。

“听说袁车骑麾下本就有韩冀州派来的援兵,能否让我们见识一下河北名将的风采”鲍信也是干脆直言。“不管胜败,只要出战,便算是理顺了人心而若胜,自然不必多言;而若败,我等也绝不推辞,必然尽出精锐,再行合兵之事,那也来得及吧”

帐中诸将多有迟疑。

不过,袁绍倒是痛快,其人坐在上首位中,左右环视,却是忽然指向身侧一将:“潘将军,你为冀州上将,素来为韩冀州所重,可能替我等去试一试华雄斤两,也顺便堵一堵中原诸侯的嘴,让他们莫要再以为韩冀州只是空口坐谈之辈”

那将略显迟疑,刚要应声,旁边一人却忽然失笑出列,却正是如今家在冀州,人在袁绍幕中的辛评辛仲治。

“诸位恐怕不知道,”辛评团团拱手。“这位潘凤潘将军,乃是冀州上将其人若出手,虽华雄骁勇,怕也要束手就擒的”

座中诸侯,还有诸侯身侧、身后的将领、文士,纷纷侧目以对。

而潘凤想无可想,只能低头对着袁绍承诺。

“速去准备吧”袁绍轻松言道。“我此行带了两万余大军,凑出三千精锐总是有的”

潘凤更无话可说,便微微一拱手,然后转身而去。

座中最后一位的刘备盯着此人走出门去,却是一时蹙眉他有自己的门路,也是知道一些内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