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722

分节阅读 722(2/2)

目录

至于那个惹人嫌的二儿子,也不情不愿的去学堂了。

老三则负责在家带老四。

阿螺匆匆吃完,提着猪食去喂猪了,家里养的四头猪,也是家里的重要副业,不能怠慢了。

屋里就剩下了阿远和村长。

就着腌萝卜条配上蒸蟹和煎鱼,倒是挺惬意的。

“王叔,咱们这次民兵集结真是要打新罗”

“听说是,好像是说新罗王死了,然后新罗国的贵族们不肯去中原迎接王世子回国继位,想要另立新王,你说这不是谋反是什么所以咱们刘太守就下令,要召集兵马入新罗平叛呢”

“刘太守的命令不是朝廷的命令吗”

“朝廷的命令还没这么快呢,不过管他哪的命令,总之就是有仗打了。这次估计要趁机灭掉新罗国,所以机会难得呢。要不,怎么也轮不到民兵上阵的。”

阿远喝了点酒,面色发红。

“是挺难得的。”

“阿远啊,你平时枪练的好,是咱们屯民兵的长枪火长,这次机会可要抓好了,若是到新罗能立下军功,到时说不定就有机会转入三衙做侍官呢运气再好点,说不定就能授衔加勋呢。”

“要是能授封骑士就更好了。”

骑士,这原本是指骑兵,但是现在骑士有了另一个让人羡慕的含义,就是由天子和朝廷授封的有功之军士,授给这些人军田为永业田,每个骑士还都会授给战马、武器等,并授给士官兵衔,在军中担任队正以下的队副、队旗手、谦旗、火长、火副等低级军职。

这些骑士,便是府兵的进阶版。

他们能拥有更多的军田,骑士一般是二百亩起,且都是永业田,甚至骑士老后,可以让自己的子弟参加考核,如果成绩优良,便可继承他们的田地、盔甲,成为一名见习骑士,在经历了战火考验,立下军功后,便能转为正式骑士。

骑士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疆卫土,他们有为天子和朝廷战斗的义务,他们需要勤练骑射武艺,维护好盔甲装备、养好战马,甚至这些骑士,会成为职业士官,成为军中基层骨干。

骑士的田虽也要缴纳两税,但他们的田地都是永业田,是授给即为私有的。更别说,成为了骑士,还能拥有不少特权,算是脱离普通的百姓等级,半只脚跨入官吏阶级门槛了,拥有更多的上升途径和机会。

“别说是授封骑士,就是能从新罗带上一二个青壮奴隶回来就很了不得了。”

如今的奴隶并不便宜,如阿远家一家八口人,虽说有二百亩地,但是孩子们都还小,种这些地也是十分辛苦的,这还是因为不少地是种桑麻或是要休耕轮种,否则哪顾的过来。如果家里能多两个青壮奴隶帮忙做事,那确实要轻松的多。

第1487章二转

开元十四年。

刘仁轨没有等朝廷的命令下来,便直接以紧急征召令,征召动员东明郡的郡兵和民兵。仅用了十三天的时间,刘仁轨便集结起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并亲率这支大军向新罗开拔。

当他们越过边境线,进入新罗境内时,这支军队的数量还再次庞大了几分。

越来越多的人马加入到这支军队中来,东明郡的府兵和民兵虽然都已经受召出征,可依然还有许多人加入进来。

这些人有的是沿途县乡的乡民们受地方官员命令,或是自发组织起来前来帮忙搬运粮草辎重的民夫,也有闻讯而来的商人们,想要承揽军需用品的买卖,更有许多一批批如闻到腥的猫一样赶来的小商小贩们,想要直接跟部队做点生意。

当然,也有许多官员军将们的亲戚子弟们,也自愿加入,想以志愿子弟的身份随军,到新罗去挣点军功。

军队不断扩大。

进入新罗时,已经膨胀到了数万之众。

刘仁轨干脆让人多打旗帜,对外宣称大军十万。

面对这支铺天盖地而来的大秦天军,边境上的新罗阿达城守军,惊的面无人色。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此时他们的国王已经病逝,也不知道和白会议的贵族们已经封锁了消息,秘不发丧,已经扶持了一位新的圣骨,正准备奉他为王。

当刘仁轨派出的骑兵先锋到达城下,向城上新罗守将宣读新罗背叛大秦时,他们一脸不敢相信。

新罗怎么可能背叛大秦呢

但现在秦朝大军来征,却是事实。

秦军先锋最后留下了一句话,要么开城投降,要么与城同亡。

在阿达城主看来,虽然有两个选择,可实际上只有一条路,毕竟面对着十万秦军,他们这小小的阿达城不可能守的住的,他也根本没想过要对抗天军。

城主表示愿意和谈。

他派出了心腹出城面见秦军将领。

在城下,那位先锋倒也还表现的挺有耐心,很细心的把新罗都城如今发生的叛乱说明。

“那是少数人的叛乱,绝不是新罗叛乱啊。”

“我们阿达城更不可能跟他们一起叛乱”

“既然如此,那说证明你们的忠诚给我看,打开城门吧。”

使者回到城中,立即说明情况。

城主无奈的敲打着脑袋,“那些人是不是脑袋里装的全是屎,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呢。”

“他们或许以为冒险赌一把,朝廷事后会承认既成事实。”

“屁,朝廷如日中天,怎么可能允许这种既成事实不说了,管他们脑子里装了屎还是进了水,反正咱们不跟他们一条路,开城吧,迎接王师天兵入城,咱们是站在天子站在讨伐平叛军这边的。”城主咬牙道。

做为边境小城的城主,这位城主可是亲眼看着隔壁百济国是如何被灭,如何从一国变成了一道,看着百济道这几年是如何一年一个大变样的。

就凭他这座小城和那点兵,别说十万人,就是来个一万人,他们也守不住啊。

刘仁轨听说阿达城城门已开,城主愿率众投降,很是高兴。

这是旗开得胜。

当然,为了更添声势,他认为需要搞一个入城仪式。

还得要隆重一些。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