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0(2/2)
秦琼对着几人道,“我呢也跟大家交个底,暂时我不会回京,会一直留在荆湖,救灾同时,还要开始主持这个一期工程,朝廷会继续拔粮过来,以工代赈。我要求就是号召灾民百姓过来挖河筑堤,但得善待百姓,一天起码得保证三顿饭,而且得吃饱,另外百姓在工地上居住的工棚等,得规划好建好,不能有漏水啊污水横流等情况,各个工地上还得安排医师,要防疫情发生。”
秦琼甚至交待,考虑如今是灾期,因此以工代赈可也得关照好其它老弱妇孺灾民们,得让那些灾民一家生活在一起,给老人妇人们安排些轻的活,让他们可以挣点粮食,同时还可以考虑在工地建一些简易的学校,教授这些灾民子弟读书。
“最重要的一点,所有灾民免除今年一切税赋。以工代赈,除了发给口粮,还得另发粮代工钱,不能克扣不能贪污,这是底线。”
秦琼再三交待这些,就是要预防万一。
灾民多,大量人聚在一起,尤其是修河筑堤这样繁重的活,若是管理不当,最容易出事情。
秦琼可不希望本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国家工程,最后引发一起百姓大起义。
“秦相,如果除了要供给灾民口粮,做工还要另给粮食抵工钱,这可是需要很多粮食,我们有这么多粮吗”
如今的粮食全靠外调,虽说荆湖这边有水运优势,巴蜀、中原、淮南、甚至是岭南和关中等地的粮食都能运过来,可毕竟需要不是一点半点。
这已经不仅仅是灾民口粮,还要做工钱啊。
“工钱先发粮食,这样能安稳民心,等差不多了,再发钱或绢布。粮食其实不用太担忧,四面八方的粮食通过水运过来,不成问题。”
许绍提醒秦琼。
“这样的工程,朝廷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这些地方官员,得想办法为朝廷分忧啊。我认为,先前萧铣的私产以及官产,统统都要没收入官,能发卖的就发卖了,这样也能减轻朝廷些负担。”
许智仁更是干脆道,“萧铣崇佛,江陵城中佛寺数百,其它地方的佛寺也多,各大小佛寺里不说金身铜像,甚至还有大量庙产寺田,又经营质库等抵押放贷,和尚们有钱的很。朝廷不是早有对僧道的管理制度吗咱们可以按朝廷的制度,对所有不符合规矩的佛道寺观予以取缔,对其财产充公,这样一来,能得到大笔钱财,还能让不下十余万的僧道还俗,也能让大量依附他们的奴隶、佃农们脱离出来,成为朝廷之民。”
萧梁伪朝的皇产、官产以及那些僧道们的寺观产业,这些确实是一笔不小的产业钱财,这个时候清理清理也说的过去。
毕竟先前大秦也同样清理过了,没理由还对他们特殊。
秦琼点了点头。
“先让这些僧道们进行考试吧,对于其中虔诚修行者,可按朝廷的规定发给度牒,至于其它的,就令其还俗。在山野之间,保留合乎朝廷规定数量的寺观,其余的皆拆除或是改做学堂、医馆等他用。”
另外,秦琼也准备开始对各地朝廷人口普查和田宅确权,让原主人出示契约等,重新登记换契。
而对于无主之地,要收回官有。
另外,对于超出限额所有的田地等,也要按照朝廷的制度律法予以处理。
这是大秦对荆湖之地将开始真正的统治,也意味着要进行一轮全新的洗牌。
第1347章八百标兵
八百骑巡抚标营骑士,身披锃亮明光铠,跨坐高大青海马,手持丈八矛,左马刀右弓箭,鱼贯入城。
这气势,震的江陵城中百姓莫不心惊。
虽说如今是大灾之时,可江陵毕竟是荆湖重镇,要不是因为这几年江陵一直被萧铣占据着,使的江陵受了些影响,江陵肯定也与广陵、成都一样,成为天下重镇。可这几年在萧铣治下,江陵发展停滞不前,再没有了长江上商业中心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其北面的襄阳、南阳的发展。
好在如今江陵城终于又回到了朝廷的怀抱。
之前大局未定人心惶惶,江陵城中虽说有聚集了南梁小朝廷下的许多官员士人豪强地主们,他们倒不惧灾荒饥饿,可是就怕局势不稳。
现在荆湖局势终于稳定了下来,他们总算心安了点。
但今天看到八百巡抚标营骑兵入城,还是很惊惧。
“莫不是又出啥事了”
“能出啥事,没见之前巡抚的告示嘛,如今一切以安稳救灾为首要,朝廷还要以工代赈,组织灾民去挖河修堤,还说等这河疏通了堤修好了,就不会再有十年九涝了。”
“哪有这么简单”
随着秦琼的这八百标骑入城,江陵城确实开始鸡飞狗跳,不过对多数人来说没什么影响,主要是冲着城中的原江陵朝廷的官吏、僧道们去的。
一座又一座的佛寺被贴上了封条,按朝廷制度,当和尚得有度牒,而度牒又有数量限制,甚至还得通过朝廷的考试,成绩不行就是不够虔诚,那就没资格继续当和尚,得强行还俗,若是年轻点的,甚至得强行婚配。
至于说佛寺的庙产田地等,自然是要充公的。
有些和尚们不满,甚至有的寺庙公然武装对抗,可再厉害的僧兵能经的过秦琼的巡抚标骑
这可是他出京时,皇帝特意从北衙禁军中拔给他的百战精锐。
几乎是三下五除二,胆敢对抗朝廷的那些没毛的秃驴们就全倒下了,好在禁军们没下死手,只是打的鼻青脸肿,然后全都捆起来,扔到河道上去挖河做役劳动改造。
和尚们被打倒捉走,然后那位五大三粗的都指挥使瞧着这座占地极广的城中寺庙,笑道,“我看这里做为都水监临时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