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290

分节阅读 290(2/2)

目录

“德性,你旅顺现在才多少人口编万八千郡兵你哪来这么多人饭要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你旅顺郡九千府兵,所以你们可以先编个四五千的郡兵。军械方面,两次征辽留下大量的军械,我可以给你们的郡兵每人装备一杆长矛一把横刀,再装备一张弓,当然,马就没指望了。”

“才四五千”

罗成瞪了老四一眼,“四五千已经不错了,若是能够练起来,你旅顺郡就能有一万三四的人马,到时以府兵为战兵,以郡兵为辅兵,合编一军,也是很不错的。兵贵精不贵多,好好训练打磨才是硬道理,当然,练兵之余,别忘记屯田耕种,如今中原越来越乱,说不定哪天就没有粮食可以运过关来,到时我们都得靠自己,若是无粮,那再多的兵也得饿肚子。”

老四道,“那我得想办法多从中原招点人手过来,这次跟渊氏议定之后,他们后撤了百里,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百里占过来,然后从中原招募些流民过来屯垦耕种。”

罗成点头。

“先给府兵分地,每兵最少得有一百亩地,另外选入郡兵的,也得授田。”

“这肯定的,不过之前我们给十万兵马授田纳妾,现在他们一半人要走了,这怎么处置”

罗成想了想,“离开的府兵,地收回吧,反正他们走了,也无法再管理,不过要给他们一笔钱做为补偿,表示个意思。至于他们的新罗妾和流民妾,愿意带回去的不反对,但这些妾侍的家人不能一起走,如果不肯带走的,那就留在这里。”

土地在现在的辽东可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只要隋军肯驻守在这里,不放弃这里,那么土地又同时是很值钱的东西。

“告诉那些被我们选中屯驻的府兵弟兄们,他们的家眷迁过来,我们按人口给他们授地分田。只要是二十到六十岁的,不论男女,我们都每人分田五十亩,而二十岁以下的,不论男女我们每人分地二十亩。有多少口人,我们就给他们分多少田地。”

“这些地分下去要交租吗”老四问。

“府兵本人的那份田地不须交租,但他家眷分的田地,头十年我们留守府与他们五五分,十年后,则按朝廷的租庸调制收租税。

“五五分成,会不会太高了点”老四咋舌。

“我们不是按丁收,而是按亩收,多少亩地,我们收多少,尤其是我们是按收成来收的,不是定额租,收获了多少,我们拿一半,我们分给他们的土地多,一家就算五六口人,除去府兵的那份,起码也能有一二百亩地,就算广种薄收,一亩只留一半,也还能收几斗粮。”

看起来拿走的多,但如果罗成不再租收其它的各种租税杂费,那其实只要日子安稳,绝对是能够温饱的,甚至比在中原的日子强,毕竟如今的中原,普通百姓家里都不过是一二十亩地,甚至无地。

第555章弃妇

大雪纷飞。

眼看又要过年了。

今年的辽东格外的冷,但也格外的安宁。自东征开始以来,这还是头一次再无战事。

罗成身着一件棉袄,裹的跟个粽子似的与小黑一同出城,随行的是阚棱等几个义子,提着龙城飞将酒,带着一些糕点还有粮油等。

阚棱道,“义父还是穿上这貂衣锦袍吧,我看你那个棉袄真的不暖和。”

罗成笑笑,“我不缺貂皮锦衣,但普通的府兵将士们可就没这些了。这棉袄你别看着普通,可若能够推广起来,可是相当了不得的东西,若人人都有了他,以后这辽东就不怕寒冷了,到了冬天,不用整天呆在屋里告火炕地龙猫冬了。”

阚棱瞧了瞧罗成身上那棉袄,“可是义父你身上这身棉袄,可是比一般的貂皮锦衣还贵的,怎么可能人人都有呢。”

此时的棉花在中原,也仅有皇帝的宫廷和一些贵族们的后花园里栽了一点,是做为观赏花来看的。

棉花和棉布中原极少,都是由西域所产,号为白叠布。

西域的高昌国种植棉花很多,广泛种植,据后世人研究,西域高昌也就是后世的吐鲁番一带在隋唐时就大量种植棉花织棉布,他们种的棉就是非洲棉。

罗成身上这套棉袄,就是由商人自西域高昌国贩运过来的棉花棉布做成。

高昌人把棉布称为白叠布或细緤,在那边,棉花一斤,上品的直钱七文钱,但细棉布一尺,上品直钱四十五文,次值四十文,下四十三文。而次棉布上品一尺直钱三十文,次二十五文,下值二十文。

最差的棉布称为麁緤,上品一尺值钱十二文,次值钱十文。

这么一看,好像棉花并不算贵,但贵的是棉布。究其原因,就在于此时的棉花脱籽技术不成熟,去籽极难,再加上这种高昌种的非洲棉纤维短,不易纺织,所以赞成了棉花不贵,但棉布极贵的现象。

而中原此时还没开始推广种植棉花,从西域贩运过来后,这白叠布物以稀为贵,于是比丝绸还要贵重。

这年头,能够穿上一身棉衣的,那绝对是非富即贵。如罗成这样还穿着棉袄,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其实啊,这棉花种植也并不是太难,并且去籽和纺织其实也有办法提高效率。”

小黑惊讶,“白叠花真的能够大量种植那我们辽东也种白叠花,纺白叠布如何,到时大家收入都能大增。”

罗成呵呵一笑。

“辽东种不了,棉花这东西需要充足的日照,辽东太冷,种不成。”

小黑一听,很是失望,白叠布这么贵,比丝绸还卖的贵,如果辽东的府兵们能够种植棉花纺织棉布,那大家就多一条财路了。

“辽东不适合种,但中原适合种棉花的地方很多,比如说西域,比如陇右关中等等好多地方都适合种植,棉花种植不需要特别好的良田也能种植。”罗成道,“若是有办法把棉花推广开来,其实我们可以搞纺织加工嘛。高昌人就不懂得棉花去籽的好办法,也没有好的纺织技术,但罗成却还是知道点远超现在技术的纺车织车和去籽车的,这些手工的机械自宋代开始,就已经趋于成熟,效率还是不错的,虽不能跟蒸汽时代比,不能跟现代比,但也已经很了不得了。

搞棉花纺织加工,也并不是就没可能,就好比后世的湖南并不产槟榔,但并不妨碍湖南成为槟榔的重要加工产地。

辽东不产棉,可却比其它地方更需要棉。毕竟辽东冷啊,罗成他们几个出了城,感觉离开屋里的火炕地龙后,整个人都有些僵硬了。

这城外的道路上,更是厚厚的积雪覆盖着。

若不是骑马,这一脚下去得到半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