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8(2/2)
鼓声如雷。
戏弄了高句丽人半天的两员年轻骁将,接到命令之后,重整轻骑,再次杀向高句丽人。
他们边冲边射箭。
“把所有骑兵都调上去,灭了他们”
高句丽中军,国王高元亲自下令。
无数高句丽骑兵杀出本阵,迎向隋骑。
两军越冲越近,箭矢乱飞,不断有人中箭落马。
眼看着高句丽骑兵以多胜少,可这时突然自隋军轻骑后面杀出一支三千人的重装骑兵。
这支骑兵清一色的乌黑铁甲,甚至马都是浑黑一色。
人马俱着铠甲。
三千重骑排着数排,横冲直撞过来。
在三千重骑的突击之下,高句丽人的骑兵顶不住了,而来六郎和费青奴两人乘势从两翼绞杀过来。
“哈哈,胜局已定,让步卒全军掩杀,活捉高元,阵斩高建武”
来护儿提起铁枪,挥军掩杀。
三千重骑在前突击,一万轻骑两翼掩杀。
八万余步卒乘势掩杀。
高句丽军大败。
来护儿令舰队就在江西湾等候,然后让周法尚率四万辎重兵,两万战兵留守江西湾,在江西湾平原上树营立垒,扫荡周边。
然后他亲率四万战兵步骑,追击着败兵直趋平壤城下。
六十里追杀,斩杀俘虏高句丽军五千余人。
杀到城下,高句丽人退入城中,坚闭城门不出。
来护儿率四万战兵来到平壤城下,并没有看到宇文述等九军。
“九军竟然还未到”
“父帅,高句丽新败,龟缩不出,九军未到,现在是否先扫荡平壤外围”
“平壤外围的扫荡,已经交给了周副帅了,咱们此来的目的就是平壤城。来人,给我去骂城。”
一群隋军府兵来到城下破口大骂,还有人直接脱了裤子对着城上拉尿的,这般辱骂半天,终于城上有反应了。
“出来了,高句丽人终于忍不住,出城来战了。”
“来的正好,给我杀,来多少杀多少。”
来整、费青奴再为前锋冲杀,高句丽出城之兵没多久便大败,往城中逃回。
来六郎乘势率军掩杀,跟在败兵后面杀进了平壤外城。
来护儿在后面看的大喜,“破城了,全军跟我上杀进平壤城,活捉高元”
几万将士,无不兴奋万分,攻破敌都的泼天大功啊,顿时个个奋勇争先,齐齐杀向平壤城。
第374章萨水
萨水。
后世的清川江口。
罗成眉头紧皱,虽然他在大行城耽误了点时间,可是他的左五军人皆有马,机动速度比起八军要快的多,可现在他居然追不上八军的速度。
前锋斥候来报,说宇文述等七战七捷,已经早杀过萨水去了。
过了萨水,到平壤已经是一马平川,不过两百里路而已。
“高句丽主帅是谁”罗成问。
“据我们前锋斥侯捉到的舌头讯问得知,七战皆败的高句丽主帅是乙支文德,他率两三万人马迎战,结果七战皆北,已经一路败往平壤。”
罗成一听这个名字,总感觉有些耳熟,可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以前他对隋唐的历史虽有些了解,但了解的不多,经常是记的这里忘了那里,对于高句丽就更是知者甚少了。
“舌头有带回来吗,我要亲自讯问。”
罗成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这个乙支文德的七战皆败肯定有问题。毕竟他记忆里,宇文述的九军根本就没能杀到平壤城下,就遭遇了大败。
几名高句丽士卒被带到面前,这是前锋斥候好不容易才捉回来的活口。
早有通译负责翻译,罗成一个个的审一个个的问,花费了半天的时间。最后,他与自己记忆里的一些地方相印证,然后他得到了一个可怕的结果。
“侯莫陈长史、魏司马,毫无疑问,高句丽人在诈败。而据我推测,乙支文德正是那支我们一直想要寻找的高句丽大军主帅。”
据俘虏交待,乙支文德是高句丽朝廷保王派里最有名的将领,是国王心腹,也是南部褥萨,国王在年初,就已经让乙支文德负责统领鸭绿江一带以及平壤王都的所有力量,让他负责保卫平壤。
而据他们的交待,现在平壤一带共集结了十五万人马。
主帅正是乙支文德,不过乙支文德并没有把十五万人马全放在平壤,而是平壤放了八万,萨水一带放了七万。
“诸位,现在有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来护儿率领水师已经到了平壤附近,正沿贝水向平壤进发,其率领的舰队载有府兵十万。而坏消息则是宇文述七战皆捷,实际上是中了乙支文德的诡计,乙支文德早已经打探到了九军缺粮,所以故意连败,引诱宇文述等深入,尤其是让他们不得休息,不断追击,使得诸军疲惫。”
“消息准确吗”侯莫陈问。
在战场上,尤其是这千里敌境腹心之中,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的状况,对于外面的情报,是很难及时掌握的。
有的时候,得到的消息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而每一步决定,都需要有充足的情报佐证,若是情报错的,则据此做出来的决策自然也是错的。
很多时候,兵败就是缘自于情报的不足或错误。
战争迷雾之下,谁也无法清楚的看清楚局势,进而做出足够准备的对策。有的时候,怕的还不是没情报,而是有无数的情报,真真假假,难以判断。
聪明老道的主帅,必须有足够的经验来判断出真假情报,并且能够随时的根据形势,审时夺势的调整部署决策。
“应当八九不离十。”
罗成也不敢保证他的推断完全正确,虽然他是从结果来推断过程,但也有无数的变化可能。
只能说,可能性极大。
如今情况是,在平壤附近,有五支军队。
隋军有来护儿海路十万大军在平壤之西南,还有宇文述等二十六万余大军在平壤北数十里外的萨水南。
另外还有罗成的这三万人在平壤北面二百多里的萨水江口。
而高句丽人有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平壤八万,萨水附近七万。
从兵力推断上来看,隋军完全占据优势,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