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0(2/2)
“赐物一千段,粟麦两千石,威仪鼓吹,送至墓所。”
内侍领旨退下。
杨广坐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眠。
段文振就这样死了,那谁来接任兵部尚书、右武侯将军、右五军大将之位呢
辽东城将由谁来主帅
现兵部侍郎为明雅,这只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官员,段文振卒,明雅肯定无法承担尚书重任。
一夜未眠。
第二日,皇帝下诏,为段文振缀朝三日。
同时下诏,黄门侍郎裴世矩任兵部侍郎,燕国公罗艺晋右武侯大将军,裴世矩兼任右五军大将,负责统领右五左七右七三军攻打辽东城。
杨广在宫中召见了段文振之子段纶。
段纶此时为杨广的亲卫,他入宫拜见皇帝,奉上了父亲的遗表。
“自年后,父亲身体一直不适,前几日忽然写下此表,谁知父亲竟然真的说走就走了。”
杨广安慰了段纶几句,这个勋贵子弟平时以侠气闻名,十分勇武,向得他喜爱。
接过遗表。
“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
段文振遗表中只说了三件事,一是说突厥人狼子野心,将来必为国家之患,说他们夷狄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诚,而一旦强大就会反咬一口,这是他们的本性,当年启民兵败,内附安置,还妻以公主,而如今始毕桀骜且强,应当及时遣送,将他们迁移回塞外,不可久居阴山之南。
为防突厥,还要在边疆之地派兵镇守防卫,这才是长远之计。
又说起征辽之役,说此时正当雨季,不可拖延,要想大军一劳永逸的灭掉高句丽,那么就不能跟高句丽人正面对垒,一座座山城的攻拔,是不现实的。高句丽人筑山城无数,如果一座座攻拔,那就中了高句丽人以空间换时间的诡计,最好的策略,就是各种兵马火速进发,水陆推进,出其不意,直击平壤,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势必能攻下,而破敌王都,擒敌国王,则可一举灭国。
最后,段文振又说皇帝平时很倚重的尚书兵曹郎斛斯政此人阴险刻薄,还暗中交结杨玄感兄弟,说此人绝不能委以机要之事,还劝皇帝一定要对杨玄感多加提防,说他四处结交勋戚官员,图谋不小。
“我以凡庸、微贱之身,幸逢盛世,承受奖励提拔,我的荣誉超过了同辈人。但是,我的智能无所可取,得到的又太多,因此我常念叨国家的大恩,废寝忘食,我常想效犬马之劳,以报答国家大恩于万一。但我养身无方,疾病于是很重。抱着如此深的愧疚,就要永远地埋在地下,我承受不了巨大遗憾,于是略略陈述一点我的管见。我看这辽东小丑,不服严刑,我国远降六军,皇上御驾亲征。但是,夷狄多行其诈,皇上要多多防备。他们往往口里说投降,心里却想背叛,可谓诡计多端,请不要随意接受他们投降。眼下水位正好下降,我军不可迟疑,但愿皇上严令各路人马,星夜奔驰,水陆俱进,出其不意,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就可攻下来了。如果打下了平壤,就挖了他们的根,其余城邑自可平定。如不按时平定,假如遇上绵绵秋雨,深为阻隔,兵粮又尽,强兵在前头,靺鞨人在后头,迟疑不决,这不是上策。”
看完这封遗表,杨广再次长叹一声。
段文振深明他意,可惜却这么早走了。
“段纶,你父亲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劳忠贞,可惜早逝。如今你虽年轻,但朕希望你能好好继承你父亲的遗志,将来能够好好的光大你们段家的门楣。”
皇帝下诏,令段纶承袭父亲北平侯爵位,又授其鹰扬郎将之职,令他于右五军中担任一厢都将之职,于辽东城下建功立业。
三天后。
杨广从怀远行宫赶到了辽河前线,驾临即将渡河的攻辽东城集团三军大营。
“如今辽河水位消退,正是渡河的好时机,宇文恺立即修建浮桥,诸军准备过河。”
右五军新大将裴世矩,左七军大将麦铁杖,右七军大将杨义臣纷纷上前领旨。
曾负责设计并修建了大兴宫、洛阳宫的建筑大师工部侍郎宇文恺领旨。
大量民夫开始在辽河上修建浮桥,一次修建三座浮桥。
浮桥修建很快。
杨广亲自站在西岸观看,眼看着浮桥一直延伸过去,即将完成,杨广已经迫不急待的下达了渡河进攻的命令。
“三军过河,兵围辽东城”
“万岁”
三军十万将士高呼着皇帝万岁,然后轰隆隆的踏上浮桥,争向东岸奔去。
雄阔的辽河,波涛汹涌,河浪起伏。
工匠们在做最后的努力,溪桥即将完成,距离东岸不过数丈了。
可就在这时。
一名工匠突然惊讶的发现,对面东岸远方突然出现一条黑潮。
“高句丽,高句丽军来了”
第359章再折一员大将
犹如平地上突然升起的海潮,初时只见一线黑。
然后迅速的接近,越来越大。
“高句丽人来了”
“是高句丽骑兵,辽东城的高句丽骑兵。”
警报声四起。
西岸。
左七军大将,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眉头拧紧。
“大将,高句丽人来袭”
“我看到了。”麦铁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这位曾经是南陈后主陈叔宝身边打伞的草根大将军目光越过浮桥,落在那突袭而来的高句丽军中。
他在观看敌军数量。
做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将,他能很快判断出敌人的数量。
“冲在前面的是轻骑,约摸万余,后面好像还有大队步卒,估计得有两三万之众,甚至不止。”
麦铁杖很快的做出了判断,看来高句丽人也早就盯着西岸。
隋军今日过河,他们便倾城而出,要来个半渡而击。
出动了起码五万步骑,这绝对是倾城而出,要拼死一战了。
麦铁杖回头看了眼后面,不远处,明黄伞盖很耀眼,那是皇帝所在。
今年才三十八岁的麦铁杖,却已经官至左屯卫大将军,而他的出身更是极为草根,说来经历十分传奇。
他出生于南陈,年轻的时候十分骁勇,且步行如风,跑及奔马,能日行五百里。他这人年轻时性格开朗,最喜欢喝酒,好交结朋友,重信义。
后来便混起了社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