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134

分节阅读 134(2/2)

目录

出了临渝关,越往东行,路便越不好走。

尤其此时进入夏季,风雨又多,经常遇到暴雨如注,耽误前行。有时连续大雨,路都被冲毁。

于是遇大雨,便只能停止行军,安营扎寨。

遇路毁,便要逢山开路,遇山搭桥。

好在罗成的这个先锋团,还带了两团民夫,苦力活倒多是他们干,粮草也无忧。

就这样,五月初从潞县出发,到了七月中,罗成才终于赶到了此次行军的目的地,辽西怀远镇。

怀远镇,便是柳城郡东面辽西郡的怀远县,因为这里是大隋东北边疆实际控制的最远之地,又在辽河西岸,因此早就被定为此次征辽战的前哨基地。

怀远因此设军镇,与白狼水边上的泸河镇,渤海边的临海顿,成为大隋东征前线三据点。

罗成没事的时候也研究辽西辽东的军事地图,他如今身在前线,第一军亚将罗艺又是他叔父,因此资源倒不少,对这些机密的军事地图也能接触到。

罗成发现,怀远镇其实就是后来的宁远城,而泸河镇,则是后世的锦州。至于临海顿,那就是葫芦岛啊。

但凡读过点明史啊,解放战争史的人都知道,这宁远、锦州、葫芦岛三地在辽西这块地方是有多重要,这不就是明末时死守的关宁防线嘛。

辽西郡,在隋初也称为营州,后来营州改为柳城郡,又在东面分出了燕郡、辽西两个郡。

这是几百年来,中原王朝镇守关外的一个重要军镇,若没有营州,高句丽人也早就打过辽河,甚至扩张到山海关去了。

从临渝关,也就是后世的山海关,到辽东,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便是白狼水古道,沿着白狼水河谷地,在山谷里行军,抵到营州,这条路比较古老,但是也比较难行,都在山里。

而还有一条路,则是后世明清反复争夺的辽西走廊,沿海岸前行。

也就是关宁锦一线了。

出临渝关,经临海顿、柳城镇、泸河镇、怀远镇直达辽水。

甚至在渤海没有封冻的时候,可以直接发船从关内甚至是黄河口沿岸航行到临海顿港口,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升粮草辎重运送补给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这里。”

罗成手指着地图上一点,指着那里道,“你们看,如今我大隋一心征辽,兵发百万,肯定是要打过辽河,剑指平壤的。而高句丽人现在却还在我们辽河西岸占据着一块地盘,这块地盘就是一根刺,卡在我们的喉咙中,所以我们大军渡辽前,肯定要先攻下此地。”

老四低头去看,见罗成指的是怀远镇北边。

“这不是辽河西岸嘛,怎么高句丽人还占到我们西岸来了”

“这有什么,高句丽人现在的王都平壤城,以前在汉代时还是我们中原的汉四郡之一的土地呢,现在不也是人家的王城,甚至整个辽东半岛,过去都是我们的,只是这么些年来,高句丽人趁汉末之后,天下动荡混乱,便一步步的往西侵蚀,早些年,他们甚至还兵围过营州,所以说,早晚是要打这一仗的。”

大隋征辽,高句丽人也是早有防备的。

他们在辽河东岸,构筑了一条坚硬的千里防线,以宽阔的辽水为依托,并在河东建立了辽东城、新城、白岩城、盖牟城等堡垒要塞,同时利用辽东平原后面的山区,建筑了许多山城,以辽东城等几大城为依托,组成了数个巨大的要塞堡垒防御集群,然后联结一起,试图把隋军挡在辽河以西。

“怀远镇东北二百里处,便是辽水西侧的武历逻城,别小看这里,这里可是很重要的。”

“为何”老四不解问。

“因为辽河广阔,尤其是在辽河的下游地带,河道几百年都没有怎么疏通过,于是这里就成为一条几百里宽的巨大河泛区,到处都是沼泽地,尤其是到夏季,雨水多发季节的时候,这里更是成为泽国,难以通行,密密麻麻的水网,无处不在的泽滩,成为一个难以跨越的天然无人区。”

但是往北,辽河就要窄的多,小辽河、大梁水等数条辽东大河都在这段下游汇入辽河,这里也远离大海,因此可以说,这处河道窄、河水缓,两岸也平坦,是个极佳的渡河位置。

再一个,这个武厉逻城在辽东城的上游,距离数百里,因此辽东第一军事要塞辽东城的守军,对这处也就鞭长莫及,渡河时遭遇的反击也不会那么强。

“拿下西岸的武厉逻,那么在河边就能架起浮桥,大军过河。”

比起怀远镇直接向东,这个武厉逻便显得十分重要起来。

武厉逻城其实有许多,类似于墩堡。

“这么说咱们第一军的任务不是来驻守怀远镇,而是去打武厉逻了”

罗成点了点头,“我估计,不但我们左翼第一军,就是第二军也是要来打武厉逻的,别小看这个城池,这可是征辽这个大棋盘上的第一个必夺之地。两军四万,兵马够了。大军还在涿郡集结,估计高句丽人都以为我们会在明年才正式出兵,所以我们这也算是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

“说的倒有模有样的,不过我觉得不大可能,你就盯着地图左瞧右瞄的,还能猜出皇帝的旨意来我不信”老四摇头。

第260章轻薄公子

第一军抵达怀远镇,便在城外安营驻扎。

怀远镇虽在大隋最东北边疆,可繁华热闹的却出乎安营后进城逛街的罗成等人意料。七月的怀远,气候凉爽宜人,并没有如中原那般燥热。

罗成几个都穿着军袍,挎着横刀,迈步城中,并不觉得热,汗都没流一滴。

“想不到这里还这么热闹”

怀远本只是座边疆小县城,以前常受高句丽人袭扰,甚至有时北边的契丹人也会南来袭扰,因此这个县常年户过不过千余,县城平时更是只有那么百来户,说是县城,倒跟中原一个村差不多。

要不是这里常驻有边军,这里的百姓估计早跑光了。

不过自开皇十八年,文帝决意东征后,怀远便开始加强防御。驻军增多了,城池扩大加高了,每年都会有罪囚押解过来戍边垦田放牧。

后来大业天子还让辽西太守在这里设置了边市,与突厥人、奚人、靺鞨人、室韦人等东北部族交易,以盐布等易牛马。这个边市,主要还是安抚下这些边民部落,免的这些人穷的要死常来打劫。

要不然,大隋根本没有必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设个边市。

边市的效果还是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