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2/2)
丫头抬着脸,“带上我一起吧,就算天涯海角我也想跟着你。”
“可我是出征打仗,军中不能带女人。”
“上次大野泽剿匪,我不也跟着你,我还和以前一样,做你的传令兵。”
“这次不一样,是去涿郡,去辽东,到时兵马无数,军规严格。要是被发现你在军中,说不得要砍掉你脑袋,我可舍不得。”
哄了半天,罗成最后又送单彬彬回去,亲自看着她脱去外衣躺到床上,还替她盖好被子才走。
出了城,军营门口。
罗成看到了大舅哥单雄信,还有结义兄弟徐世绩等,连还在守孝中的表哥叔宝这次也来送行了。
“我之前还一直想把你介绍给来大将军,说让你来我东莱军营,谁成想,如今你都已经成为七品军府司马,而且带着六百府兵要上辽东前线了,我却只能呆在家里。”秦琼有些遗憾的道。
母亲去世,他要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
程咬金倒是无所谓的道,“我倒不愿意去打那劳什子仗,还是呆在家逍遥快活。”
一边的徐世绩则笑了几声,“你倒是想的好,可你以为缩在乡团里就真不用去辽东了吗我看这次东征,搞不好谁都逃不过。七弟只不过是第一批而已,我们早晚也要去的。”
翟让道,“徐六弟说的没错,这次东征规模空前强大,诸卫府不论南北,几乎是倾巢而出了。就算是各地的郡兵乡团,肯定也要承担些押运粮草军械的任务的。”
程咬金撇嘴。
“这仗也没有这么打的,调动上百万大军这是打仗还是炫耀”
“我朝出兵,向来兵强马壮。”黄君汉笑着说了句,当年平南陈,可是发兵五十二万,倾国之力南下。
后来北讨突厥,也是每次都出兵二三十万。开皇十八年的征辽,不也发兵三十万。
不过他说话的语气,其实跟程咬金他们是一样的,都觉得皇帝这东征过于荒谬,他们倒不是反对东征,可是却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动用这么多兵力。
当年征南陈,发兵五十二万,那都是长江千里战线诸路兵马,而且毕竟是在中原打仗,补给等都方便,就算打入南陈,更是能够获得补给。
而征辽
一百万大军只能挤在辽西那个小地方,一条极漫长的补给线,虽然皇帝意图很明显,是要凭百万大军,一路催枯拉朽的攻入平壤,直接灭亡高句丽。
可他们却不以为会这么容易。
罗成对于这次东征,自然也是很悲观的,毕竟历史早已证明了这次的失败。但他的地位,又能如何呢
除非他想做那了头的鸟,否则他现在是不敢舍了身家来造反的,时机未到啊。
上次大野泽一战后,罗成凭功升了七品司马。
而单雄信等协剿的诸人,结果却完全相反,他们不但没授官升职,反而都退出了郡兵系统,如今全各自拉着一支乡团。
对于其中的缘由,其实也很简单,徐程单诸家,都是一郡豪强,但又都是北齐贵族高官之后,对于这些人,朝廷还是比较忌惮的。兼之,上次剿匪之后,他们并没有如罗成一样花钱打点,疏通关系。
于是乎,就有了这结果。
这些人也干脆,直接就从郡兵中退出来了,他们反正家财雄厚,在地方上还是有些影响力的。花点钱财,便弄到了乡团校尉的头衔,然后自己出钱出人,自己拉了支队伍起来。
地方县上,却也很愿意看到这些本地豪强们能够自己出钱弄乡团,省了县里很多钱财,有需要的时候还能用上。
“你们还真打算以后就呆乡下自己玩啊”
罗成笑问。
“老子算是看透了,如今当道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是根本不愿意看到我等出头的。”老程不岔道。
秦琼倒觉得事情未必如此,“其实我觉得你们可能有些误会。”
“误会个鸟,事情就是如此,二哥,你莫以为你在来护儿帐下能授个旅帅,就真以为得了重用了,那不过是你现在官低位卑,等你想再往上升,到时就会发现,处处限制打压了。说白了,咱们都是当年北齐这边的,当权的都是关陇那边的。我们在他们眼里,甚至都还比不得罗七弟,毕竟他虽也是山东的,可过去几代都只是寻常百姓。”
秦琼只能笑笑,虽有一定偏见,可却也有一定理由。
“可惜你去的是涿郡,若是去东莱郡,我还可以给来大帅写封信,推荐一下你。不过我回头可以给来帅写封信,他在涿郡那边肯定也有不少关系,到时看能不能安排照顾一下。”
“多谢二哥了。”罗成也没有客套,他知道到了涿郡,上百万的大军中,他这个七品司马,其实就是个小卒子。若没人照顾,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做了炮灰。
“哥,帮我照顾彬彬。”罗成最后委托单雄信。
“我不在家的时候,也请大家帮忙照看一下章丘这边。”
“放心吧,一定替你看好家。”众人纷纷道。
第238章兵过黄河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六百壮士齐唱军歌起程,这首从军歌是长白府的军歌,也是罗成所写,共十四句。其实原作是后世的一首抗战军歌,罗成很喜欢这首歌,便拿来做了长白府的军歌。
六百健儿齐声高唱,气势雄浑。
城楼上。
张仪臣、房玄龄、杜如晦三人站在那里目送着这支军伍远行。
三人站在那里,听着这雄浑的军歌,不由作主的甚至手指轻轻在城墙上打起了拍子。
“都说罗成只是个武夫,可你们听这歌,让我辈都汗颜啊。”
房玄龄点头,“你们听听这句,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这罗五郎却是瞧不起我们这些儒冠了,哈哈哈。”
杜如晦道,“这句倒不是瞧不起我等书生之意,此处应是激将之语。”
三人都不由的叹声。
“但愿罗成能够凯旋,只是我可能要等不到这天了。”张仪臣拍了拍栏杆,“马上要走了,可还真舍不得这章丘城呢。”
“使君是高升,这是喜事。”
章丘这两年可谓是大事不断,几次都捅到了朝堂上去了,不过虽然惹的事多,但每次处理的都不错。尤其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到任后,这个小地方就更发引得朝堂大佬们关注了。
做为在章丘任职满三年的张仪臣,最终上面的评语是虽有小过,但功比过高,算是瑕不掩瑜,因此直接给他升官了。
张仪臣家族也打点了下,于是这次升任司隶台的正六品司隶刺史之职。
大隋有十四个司隶刺史,不过这个刺史跟文帝时的州刺史不同。文帝时全国实行州县二级制,刺史是州的长官,但如今实行的是郡县二级制,已经废除了州一级。
不过大业天子朝却有十四个司隶刺史,这十四个刺史,实际上是隶属于司隶台的官员,六品官职。
大隋有五省六部,九寺五监,还有十二卫四府,另外还有个三台。
这三台就是御史台、司隶台和谒者台。
杨广继位之初,便罢御史直入禁中之制,于是御史台就成为相对独立的中央专职监察机构,御史也从天子监察官转为国家监察官。
御史们职掌纠察弹劾。
而杨广又设立了谒者台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