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3(2/2)
考生便把一张木片递了过来,上面写有他的名字,还有简单的身份特征和信息。
“王铁汉这名字倒是有意思,不过你才十六,我看着倒像二十六啊”
“我打小就长的黑壮,所以我爹给我取名铁汉,我今年确实才十六,有里长村正还有同村五人做保。”
铁汉壮的跟头黑牛似的,一说话就急红了脸。
“好,你确实长的老成了点,你想举几号刀”
“一百五十斤的。”
王铁汉直接指着一侧的那把大刀道。
“你还是先举一百二的,若是能举过,你再举一百五的。”老贾倒挺喜欢这家伙,便好心建议。万一举不起一百五的反伤到累到,影响到后面举不起一百二的,那这家伙就可惜了。
“那我先举一百二的。”
两名郡兵便走过去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搬了过来,放到他面前。
老贾还特意让一名郡兵讲解了一遍动作要求给他听。
“按这样做就行了,记住要一次完成才算合格。”
王铁汉身高起码八尺,这是差不多一米八五的个了,也不知道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怎么长这个的,而且他还壮,不是胖,是壮实,跟牛一样的结实壮。
他深呼一口气,然后低头弯腰,双手下探,握住了刀杆。
“呀”
一声大喊,他发力了。
老贾一听他喊,还有些头疼,因为发力时最好是气沉丹田,咬牙闭嘴,这样力气才不会跑散。
一张嘴,力量便容易散去,这就是好多人虽有力却不会用的表现。
可让他惊讶的是,王铁汉大喊了一声后,居然就闭紧了嘴,然后双手一下子把刀抓起,然后上举,动作一气呵成。
高高举起大刀,王铁汉还向四面转了一圈。
最后他持刀向前劈砍数记,然后又转身向后劈砍数记,完成规定动作后,却还不放下,又持刀来了一个更复杂的刀舞。
引来一片的惊呼之声。
“握草”
老贾也忍不住喊出声了,就算是他以前没断臂时,虽然能舞一百二十斤的大刀,可也舞不了几下,那还是他掌握了用力之法,可这小子居然一来就舞的这么好,真是神力。
“好了好了,你过了,留着点力气,后面还有考试呢。”老贾连忙喊停。
王铁汉放下刀,脸有些红,但明显还很精神。
“我现在能舞那把一百五十斤的大刀了吗”
“可以,只要你愿意当然可以。”老贾笑着点头,一边拿起了纸笔,在上面写下王铁汉,天生神力,可用之才几个大字。
王铁汉走向一百五十斤大刀,然后抬起,举过头顶,舞刀,动作如流水,一气呵成。
本来已经准备放下笔的老贾,不由的提笔再次写道,“建议可直接录取,编入朴刀队。”
第180章七石弓
“好了,刀试你过关了,现在可以试石。这是为考试而备的石块,有点像石锁,但没有石锁那么好拿,两边只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不深。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
“当然你们若是天生神力,也可以提出号的,出号的为三百六十斤。”
“考试要求你们双手抓石,将石头提至胸腹之间。然后借用腹力,将石块左右底部各翻露一次。同样,须一次完成”
“若是你们觉得做不到,也没关系,那边还备有石锁,抓拿更方便,重量从十斤到五十斤都有,你们可以选择提单个,也可以提双个,但要求则不仅是提起,而是要完成提、扔、接等动作。”
“当然,不管你选哪种,我这里都会记录起来,到时各有评份。”
石蒂考的是力量为主,最低也是二百斤。而石锁除了力量还有敏捷,最轻的只有十斤。
王铁汉依然直接要选择出号的,这回老贾也不拦着了。
果然,三百六十斤的方形石蒂,铁汉直接发力就把石头双手提起来了,然后借着腹力还成功的按要求左右各翻底一次。
“好了,你过了。”
老贾过去拍了拍这家伙,“小子,你这力气估计能跟士信一比。”
“他力气很大吗”
“嗯,他能把两头打架的公牛分开。”
“我也能啊,有次我们村两头公牛争头母牛,打红了眼,角都打断了,没人赶的开。我急了,便一只胳膊夹住一个牛头,直接把他们摁翻在地才分开他们。”
“你牛,你是真牛,跟士信一样的牛。”老贾被震的一愣一愣的,郡兵营终于出来一个能跟罗小六比力气的人了,不容易啊。
最后一项试弓。
弓是专门用来练习的硬弓,因为只是试力气,所以并不需要射箭,只要把弓拉开就行。这相比起射箭要简单的多,不用考试精度、射程等等,能比平常射箭拉出更硬的弓。
营里试弓的单位是石,不过是用的汉时的石,一石只有二十几公斤的样子。试弓从一石到九石都有,不过考试主试一到三石弓,若是觉得自己力大,也可以试更强的弓。
据史所载,宋朝的名将岳飞能拉三百斤弓,而宋一斤足有六百多克,折合汉代七石强弓。而岳飞的拉弓三百斤,还不是练弓,而是真正实战的弓,可谓牛气冲天。
一般来说,能开七石练弓,实战都未必能用三石弓。好比清朝武举考试,弓试里有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种硬弓。
而在实战中,清军弓箭手一般是用三力弓,可知实战和练弓是区别极大的。
“要求头顶拉弓,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
“铁汉,你选几石弓”
王铁汉以前还真没拉过什么弓,也不知道这一石两石究竟有多重,总以为一石有百多斤,会很重。
想了想,“三石吧。”
老贾亲自选了三石弓给他,汉代一石大约只有隋的三分之一石,因此这三石弓实际上就是隋的一石力弓。
这也是很强的练弓了。
真正射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