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2)
王老鬼的态度变了。
“大官人。”
“叫我一声王叔说行。”
“那我就叫您王叔,是这样的,我听我六弟说他好友辅三偷了你一只羊给家中断炊几日的杜大吃。”
“是有此事。”
“王叔,这事是辅三的不对,不管怎么说不问而拿是为偷,偷是犯王法的事情,只是他年少不懂事,而且也都是一心为了救济兄弟。我六弟跟杜大和辅三都是玩的很好的,所以我来呢,想求大官人高抬贵手,原谅这几个不懂事的孩子一回,至于你损失的羊,我来替他们赔偿,多少钱,你说个数,我照价赔偿。”
王老鬼嘿嘿笑了几声,“一只羊算不得什么,我王五虽说不是家财万贯,可也略有薄产,一只羊对我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只是我这人向来最恨贼,尤其是家贼,辅三是我家放羊的羊倌,而且他还是我一个小妾的侄子,当初见他家穷,便让他过来放羊挣口饭吃,可想不到他居然偷我的羊。”
“羊是小事,但家贼得惩罚,要不然,以后岂还有规矩”
“大官人说的自然,只不过如今大官人把他们人也抓了,打了打了,我觉得教训也有了,而且其它人也都看到了,因此事情差不多就算了,你看呢”
“你说算了就算了吗”王老鬼笑问。
罗锋也有些不客气的微笑着道,“大官人,我现在呢正好是县中捕快,负责这辑贼捕盗之事,既然你家中发现偷盗案,那么自然应当告官,由衙门接手。要不,我替你去县衙报个案如何”
王老鬼一听,脸上的笑容没了。
就算他可以不把罗锋这个捕快放在眼里,可他其实也很快衙门来插手他的事情,尤其是这等什么偷盗案一类的,若是引来了捕快们来家中查案,这案子一立,那就相当于吸引来了一大群的苍蝇,到时不费点心神费点钱财,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他对罗锋的印象又深了几分,这个少年虽年少,可却很老辣了。
“哈哈哈,小五啊,看你这话说到哪里去了。今天既然你来了,那么我怎么也得你这个新捕快一个面子的,人你带回去吧。”
罗锋把钱留下,结果王老鬼让他带走。
“这钱我不能要你来出,没这个道理,人你带走吧,不过以后辅三杜大就不用再来我家放猪放羊了,还有你既然已经当了捕快,你兄弟以后自然也不用再来我家放牛赚那二斗粟谷的,对吧”
罗锋微微笑着,这个结果倒也是不错的,他也没客气的把钱收回来了,几贯钱那也是钱啊。
“那我就谢过王叔了,也代杜大和辅三谢过王叔,告辞”
“慢走,不放”
出了大宅子,小五仍然拎着那几条熏肉和那袋鸡蛋,“哥,这就行了”
“当然了,可不就行了,要不呢”
“哥,你真厉害。”
罗锋无奈摇摇头,这算什么厉害啊,不过是因为他如今不再是过去那个罗五了,他现在跟县令有关联,还是捕快,否则,谁又真会把他当根葱呢。
“走吧,去接你的俩兄弟去”
第29章勇三郎王伯当
罗锋带着小六走出王家厅堂时,王伯当正提着把长弓迎面走过来。
“你就是罗五郎”王伯当眼睛直盯着罗锋,面带着些兴奋之色,“县里到处都在传说着是你和秦琼擒了蓝面十八鬼,说你们是英雄好汉,不过我有些不大相信,你可敢我跟比试一二”
“我是罗五,你是”
“哥,他是王三公子。”小六在后面说道,他甚至看到王伯当后微微向罗锋背后躲了躲。“哥你小心他点,这人的箭射的极准,而且力气也很大。”
“什么公子,叫我三郎就行。”王伯当微笑着说,目光却紧盯着罗锋,如同猎豹盯着猎物。
罗锋打量着四周,“要比试三郎应当找我二哥秦叔宝,他弓马娴熟是卫府军士,我并不懂武艺,更不懂箭术,没法和你比。”
“既然你擒下了十八鬼,那肯定是有些本事的,也别光耍嘴皮子,不如先比一比,等我赢了你,下一个自然就是去找秦琼。”
王伯当执意要比。
这时他身后的一个奴仆瞪着罗锋,“我家公子号称勇三郎,一把弓一杆枪,谁不知道厉害,小子,你莫不是害怕了”
“勇三郎”
王伯当道,“勇三郎不过是朋友们送我王伯当的谬赞。”
听到王伯当三个字,罗锋意外了。
他原本还真不知道这位王老鬼的三公子叫啥名字,就算他的奴仆称他勇三郎他也没想到那去,而现在他自称王伯当,这下总不会错了。
这个王伯当可是隋唐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了,可以说是跟秦琼差不多名声的好汉了。
微风吹过庭院,罗锋有些兴奋,想不到在这里居然又遇到一个隋唐好汉。王伯当,瓦岗寨的五虎上将之一啊。
他的弓箭确实神射了得。
真没想到,他居然是自己的邻居。
罗锋在打量着王伯当,二十左右的年纪,比他大些,跟秦琼比又要年轻一些,长的很高大,但并不是那种肌肉贲起的类型,而是偏修长。
手臂很长,连脸都有点长,但是一双眼睛却很明亮且带着几分杀气。
单眼皮,但却偏偏有点帅。
他身上的衣着也不是寻常地主财东家公子的打扮,倒是有几分官宦子弟的样子。
不论是气度还是外表,王伯当都让人赞叹。
王伯当也在打量着罗锋。
他手里拿着一张雕花弓,腰上还背着两个箭袋,里面装着满满的羽箭,足有五六十支。
手里一张弓,背上还有一张弓。
相比起他的锐利,罗锋倒显得有些过于年轻,甚至外表看上去没有半分的锐气。
他微微有些失望,这几年他一直在长安读书,是国子监的生员。他打小爱武艺,拜访了许多师傅,后来家里又花钱送他到长安进了国子监读书。
不过国子监里的那些夫子并没有几个让他欣赏的,在长安坐监的这几年,实际上也就是混日子,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蒲山郡公李密。李密是国子监助教包恺的门生,王伯当跟他不打不相识,对他极为崇拜,后来甚至直接拜了李密为师,成了他的门生。
昨天他刚从长安回到老家,结果就听到到处有人在传说着什么秦琼和罗五大战蓝面十八鬼的故事。
刚才练箭时,听下人禀报说这个什么罗五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