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7(2/2)
他最痛恨的就是有人结党营私,意图蒙蔽他,没想到,这么多朝廷重臣竟然背着他勾结在一起,暗地里结党营私,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温体仁心中暗笑,表面上却是义正言辞道:“微臣真的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不好妄下定论,不过他们有的事也做的太明显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不对劲啊。”
这意思就是暗示崇祯,皇上,你不是明眼人啊,你被人蒙蔽了
崇祯怒道:“什么事很明显,你说。”
温体仁不答反问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知道曹于汴曹大人多大年纪了吗”
崇祯闻言,不假思索道:“曹于汴七十有六了,怎么了”
温体仁感叹道:“七十六啊,还真是老当益壮啊,微臣才刚刚六十,有时候都会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或许再过几年,微臣就不能为皇上分忧了,老朽老朽,老了,身体如同枯木,脑子也不灵光了,何必霸着位子,尸位素餐呢。”
他这话好像是在自嘲,实际上却是在暗讽曹于汴尸位素餐,霸着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子,不肯离去
崇祯听他这么一说,再看了看他刻意在额头上挤出的皱纹,猛然“醒悟”,是啊,这曹于汴都七十六了,走路都有点走不动了,还眷恋不去,为什么
温体仁见他露出疑惑之色,不由添油加醋道:“微臣听闻,他们正在培养人接班呢,程启南和孙居相都六十多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病不起了,其他人虽然年轻,但职位最高魏光绪才是个从三品的太仆寺正卿,一旦他们退下去,西党就连个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都没了,他们岂不是不能把持朝政了,所以,曹于汴虽然七十六了,却一直不肯告老还乡,因为他还没把接班人提拔上来”
崇祯闻言,大怒道:“朝廷官员的选拔是靠才能,不是靠关系,他们竟然想私相授受,把持朝政,无耻之尤”
真正无耻之尤的温体仁在心里面道一声白痴,表面上却是恭维道:“皇上英明。”
崇祯果然很“英明”,跟温体仁密谈之后,他立马把曹于汴招来,好好安慰了一番
不过,崇祯的安慰却令曹于汴毛骨悚然,因为崇祯说出来的罪状简直太吓人了,什么结党营私、贪恋权势、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任人唯亲等等,崇祯虽然嘴里说不信,那眼神却是充满怀疑。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识趣的就赶紧告老还乡,不要逼朕动手
曹于汴心灰意冷,回去之后便提出辞呈,崇祯没有做任何挽留,毫不犹豫的就准了。
“西党首脑”,把持都察院的曹于汴既去,崇祯再无顾忌,立马下旨,将工部尚书程启南、户部右侍郎孙居相、太仆寺正卿魏光绪等一网打尽,全部罢免
这下,朝堂总算干净了,崇祯洋洋自得,以为自己整顿吏治,卓有成效,却不知,他被人耍成狗了。
话说,温体仁的目标不是袁崇焕吗,为什么突然动起了跟袁崇焕毫不相干的曹于汴呢
原来,他召集人商议了几次便发现,这会儿想动袁崇焕真的很难,因为崇祯不会同意,开玩笑人,人家刚刚取得了足以逆转局势的辽河大捷,将建奴主力打的屁滚尿流,你要崇祯马上就把人撸了,甚至拖出去砍了,可能吗
浙党大佬们讨论来,讨论去,怎么都觉着这事不大可能成功,正好,六年一度的京察即将开始,他们便将目光转向了京察大计。
京察大计可是难得的好机会,想要大规模排除异己,提拔亲信,这种机会绝对不容错过。
自万历朝开始,大凡想掌控朝堂大权的朋党无不是利用京察大计的机会崛起的,像万历朝的浙党和东林党,像天启朝的阉党,都是利用京察大计崛起,从而逐渐掌控朝堂大权。
当然,要想掌控朝堂大权,要想左右京察大计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必须把持内阁,也就是说,先要夺取内阁首辅的位置,才有可能在京察大计中崛起,不然,你再怎么蹦跶,内阁首辅一票就把你给否了,还谈什么掌控朝堂。
这会儿温体仁已经夺取内阁首辅之位,崛起的机会已然来临,接下来就可以考虑左右京察大计了。
那么,怎么左右京察大计呢,很简单,把控都察院和吏部,因为京察大计就是由都察院和吏部负责的,只要把这两个衙门把控在手中,那么京察大计中就可以为所欲为,想撸谁就撸谁,想提拔谁就提拔谁
吏部原本早就被温体仁掌控在手中,可惜,闵洪学和闵梦得这两个家伙不争气,东窗事发,差点就被凌迟处死,好在温体仁老谋深算,很快就丢弃的这两个废子,让王应熊接下了吏部尚书的位置,这吏部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这会儿,就剩下个都察院了。
所以,温体仁的矛头直接指向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他为了拿下曹于汴,可是下了大力气,花费了大代价,他不但让自己的党羽全跳出来了,还联合了齐党、楚党等阉党余孽,一起上奏弹劾曹于汴等人,这才激发了崇祯的思索,让崇祯自己动手,把曹于汴等一干人等全部撸了
曹于汴既去,接下来就是争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置了。
如果按缺位递补的原则,最有资格继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因该是左副都御史黄承昊,因为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般都是挂职,不大可能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比如袁崇焕,他这会儿还在辽东跟建奴干仗呢,回来出任左都御史是不大可能的。
温体仁的亲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捷想要出任左都御史貌似还差了那么一点点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从都察院递补,很有可能轮不到张捷,这又怎么办呢
内部递补既然希望不大,那就要从外部选个人,空降都察院,争夺左都御史之位了。
温体仁提出的是他的铁杆亲信,侍郎唐世济。
唐世济这个人其实并不是阉党,他在天启朝的时候,也因为看不惯魏忠贤的所作所为,跟魏忠贤顶了几回,结果,被魏忠贤一巴掌拍到金陵,贬为南都刑部右侍郎,紧接着又被迁为南都兵部左侍郎,之所以把他调到兵部,可不是看他可怜,想给他点实权,而是因为阉党王永光出任南都兵部尚书了,调他过去,就是为了收拾他。
结果,王永光随便找了个由头,一巴掌就把他拍死了,罢官削籍,永不录用
兴许是魏忠贤和王永光这两巴掌把他拍醒了,又或许是温体仁刻意拉拢了一下,总之,崇祯继位之后,他立马依附了温体仁,对温体仁言听计从,死心塌地。
结果,他仕途立马一番风顺,温体仁先是将他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南都兵部左侍郎,很快又将他提拔为南都都察院右都御史,紧接着又将他调回京城挂了个兵部侍郎的虚衔,准备提拔起来手掌大权。
曹于汴这一下去,温体仁就想到了这个铁杆亲信,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有出任都察院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