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2/2)
张献忠睿智的道:“所以,我们才要去进攻京城啊。”
打不过还去,这不寻死吗
王自用忍不住问道:“我们连几万官兵都打不过,几十万勤王的官兵围上来我们不是死定了”
张献忠苦笑道:“就是要天下兵马全部来勤王啊”
“啊”,一众农民军首领再次大吃一惊,天下兵马全来勤王,他们不死定了,还跑去进攻京城,不是寻死是干什么
只有李自成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他早就明白张献忠的意思了,但他一直忍者没说话,因为这些人都是三十六营的首领,唯有他不是,他只是高迎祥手下的一个小头目,要不是他舅舅想提携他,他压根就没资格坐在这里。
其实,所有在场的头目里面他才是最想当皇帝的,但是,很遗憾,所有人里面,他也是最没有资格的,所以,他一直忍着不说话,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要成就皇图霸业死的人更多,这些人在他看来都是炮灰,包括张献忠在内,他是在等着这些人去送死,等这些人都死的差不多了,他自然就成为最有资格的人了。
张献忠并不知道李自成的想法,这会儿,他认为,自己才是最有资格当皇帝的,所以,他才会站出来,“指点”这些人,让他们给自己去当炮灰。
他看到众人吃惊的表情,心中不由暗暗冷笑,表面上,他却装出不厌其烦的样子解释道:“你们想想啊,天下兵马都来京城勤王了,其他地方是不是就空了,我们是不是就能到处纵横了所以,进攻京城,只是个幌子,等小皇帝下旨命各地兵马进京勤王,我们就可以撤退了,到时候,不管去哪里,都不会有什么官兵了,我们可以一路杀贪官、杀土豪,杀那些狗王爷,不断壮大自己,官兵最多也就能跟在我们后面吃土而已”
这下,所有农民军头目都明白了,搞半天进攻京城只是为了调动官兵,等他们汇集到京城勤王,其他地方的防御就空虚了,他们可以一路劫掠过去,就算小皇帝反应过来也来不及了,官兵不可能马上就追上来,他们有的是时间搜集粮饷,招兵买马。
这时候王自用才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这次,我们只要到京城附近转转就行了,等各路勤王大军过来了,我们立马撤退,去其他地方”
张献忠点头道:“对,这就是声东击西,我们并不是现在就要拿下京城,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现在到处都是官兵,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发展壮大,只有把官兵全部引到京城去,我们才有时间发展。”
一众农民军首领无不点头表示赞可,张献忠却在心中暗笑,到时候,可没那么容易脱身,总有人要留下来当炮灰的,不然,几十万勤王大军怎么可能甩的掉
他没注意到,李自成看他的眼神里面明显带着一丝冷笑。
第五章斥候遭遇
农民军要来了
彰德府四周,卫辉府、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一片风声鹤唳。
当然,感觉风声鹤唳的主要还是贪官污吏和地主豪神,平民百姓并没有多少害怕的感觉,甚至,他们内心还有点期盼,期盼农民军能快点过来。
这个时候,张斌自然不希望农民军快点过来,因为大沽港离大名府足有四百多里,上了岸可没船坐了,赶路全靠双脚赶路,要想尽快赶到大名府,唯有急行军。
那么,急行军到底跑多快合适呢
这个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行军有正常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之分。
正常行军速度大概是每个时辰十六里到二十里,也就是每个小时八里到十里,一天行军不超过四个时辰,行进大概六十里到八十里左右,都算正常,这样的话士卒都不会太累,休息一晚上基本上就恢复了。
如果军情不紧急,一般都会按这个速度正常行进。
急行军则是跑步前行,速度大概是每个时辰三十到四十里,也就是每个小时十五到二十里,一天行军超过四个时辰,行军距离超过一百里。
这个一般士卒勉强还能忍受,只要一天行进距离不超过一百五十里,还不会出现抽筋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等极端的情况。
强行军就不一样了,强行军是按急行军的速度前行,一天行军超过六个时辰,行进距离超过一百五十里,这样跑,很有可能会出人命
当然,戚家军精锐并不是一般士卒,他们可是从十万将士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身强力壮,体力充沛的健卒,就算一天跑个两百来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不过,张斌并没有命戚家军拼命跑,因为大名府那边有哨探时刻关注农民军的动向,这会儿农民军还集结在安阳没有任何动静,他完全没有必要令戚家军将士强行军。
他选择的是一般的急行军速度,一个时辰行进三十里左右,一天奔行五个时辰,大约行进一百五十里,三天之内赶到大名府。
由于有五百辆粮草车搭载粮草辎重和武器装备,戚家军将士等于是轻装行进,一天跑个一百五十里倒不是很累,疲劳度跟一般士卒正常行军差不多,休息一晚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
张斌这边正率戚家军赶往大名府,京城和安阳两地也不平静。
京城这边,戚元弼率将近五百特战营精锐,押解着一百万两银子于第二天午时许准时赶到京城,崇祯收了银子顿时心情大好,对张斌的那点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个时候,他又记起了张斌的好,当他看到张斌奏折上说的,麾下只有一万人马时,顿时又担心起张斌的安危来,山西那边的奏报他也收到了,反贼又有十多万大军穿过太行山奔赴彰德府,那可是二十多万人马,就算再不济,直接堆上去也能把一万人压死啊
对张斌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操练一万新军的建议他十分赞同,不过,两万人马还是有点不够,他干脆直接命卢象升以右佥都御史和兵部侍郎之衔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同时负责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这样,卢象升也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总督。
话说,这宣府镇和大同镇都在山西,为什么还要设个总督来统管宣大、山西军务呢,山西巡抚管不了吗
山西巡抚还真管不了,因为边镇和屯卫压根就不是一个体系,基本不归地方上管,就算是宣府镇和大同镇两镇兵马都需要设置一个宣大总督来统管,宣府镇和大同镇的边兵再加上山西的屯卫,自然更需要总督来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