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2/2)
这会儿终于搜到一个,张斌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抬手道:”这个就不要记了,本官留着用。“
戚长山闻言,连忙将装望远镜的盒子盖上,恭敬的摆在他手边。
过了一会儿,戚长林突然又惊叹道:“哇,这手铳做的真精致,也不知道是哪里做的。”
张斌闻言,抬头一看,这家伙正拿着把手枪爱不释手的摩挲呢。
他立马抬手道:“拿给本官看看。”
戚长山闻言,连忙将手枪放回盒子里,然后直接将盒子举到他面前。
张斌接过盒子一看,顿时吓出一身毛汗。
卧槽,子弹、火药、引线、钎杆一应俱全,只要装上弹药,就能开火。
还好高采以为一句话就能让自己把邱十一放了,压根就没想到自己敢跟他硬刚,所以没带手枪,不然,自己真是危险了。
他嘘了口气,拿出手枪,仔细看起来。
很明显,这不是大明生产的手铳,手柄上面的花纹,一看就是欧陆那边的风格。
这把手枪的确做的很精致,不管是枪管和扳机等零件都相当光滑,比大明现在做出来的火枪强多了。
看着这手枪,张斌不由叹息起来。
原本,大明的热武器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从立朝之初开始,热武器便成为明军的标配,什么火枪、火炮、火箭应有尽有,可以说,那时候的大明就已经走到了热武器取代冷兵器的边沿。
按道理,再研究个一两百年,大明光凭火枪和火炮就能横扫全世界了。
但是,从明朝初期到明朝中期,大明朝廷并没有着力研究热武器,一两百年时间,明军配备的热武器并没有太大的改进,到了明朝中后期更是急速退步,到了明末,甚至连装备纯冷兵器后金铁骑都干不过了。
为什么明朝不继续研制热武器呢
或许是看不到热武器所能带来的巨大好处,明朝初期,明军可以说是天下无敌,光凭那时候的武器装备就可以击败所有敌人,何必费劲去研制热武器呢
又或许是热武器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那时候明军装备的火枪和火炮超不多已经达到手工能生产的极限了,再要有大的进步,就必须用机械代替手工,而那时候,根本就没人想到过世上还有机械这东西。
又或许是热武器制作成本太大,制作周期太长,不如冷兵器来的方便快捷。
总之,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直到满清灭亡这三四百年时间里,热武器一直不受重视,直到鸦片战争中满清被洋人狠狠打脸之后,才清醒过来,开始发展热武器,不过,那时候,已经迟了。
而欧陆列强就不一样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热武器就让列强获得了惊人的好处,打土著,抢金银,抢占殖民地,赚翻了天。
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下,欧陆列强开始着力研制热武器,什么燧发枪、加农炮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坚船利炮也逐渐成为列强的标配。
可以说,明朝中期就是个分水岭,一边飞速倒退,一边飞速发展,最后不被人打得满地找牙才怪
当然,现在,张斌来了,就不一样了。
热武器的好处他相当清楚,当热武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冷兵器在热武器面前就是个笑话,而大明的热武器离这个程度其实并不远了。
热武器的大致发展方向他也知道,后膛取代前膛,燧发式取代火绳式,子弹和火药必须结合在一起,这些基本方向他都清楚,只要能做到这些,热武器其实就可以碾压冷兵器了。
更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汽机,他也有所了解,对后世学机电专业的人来说,蒸汽机并不是很复杂的东西,只要拿着图纸仔细看看就能明白,而张斌正好看过蒸汽机的图纸。
蒸汽机,只要花点时间,他完全能研制出来,只要掌握足够的权力,他甚至能提前在大明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展热武器,对于他来说,所需的也只是时间而已,基本不存在什么瓶颈。
看着眼前的火绳式手枪,张斌不由撇了撇嘴,跟我玩枪炮,玩死你们
现在,军队也集结的差不多了,钱也有了,是时候研制枪炮了。
至于朝廷允不允许他造枪炮的问题,压根就不用考虑,明朝这会儿对枪炮的制造管的并不是很严,因为,这会儿的火炮差不多都是千斤以上的大家伙,转运极为不便,基本上是在哪里用就在哪里造。
像孙承宗修筑关宁锦防线的时候,火炮就是在辽东铸造的,甚至是一个个城市分开铸造的。
所以,这会儿,只要你有钱,有人,有军权,火枪和火炮,想怎么造就怎么造
第三十八章明末的武器专家
戚长林见张斌拿着把手铳看了半天,就是不说话,忍不住小心的问道:“大人,这个要记上吗”
张斌闻言,缓缓的把手铳放回盒子里,然后将盒子递给他,叹息道:“记上吧,好好保管,这个送给皇上防身。”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前世他看到一个传闻。
传闻,李自成进攻京城的时候,崇祯手里拿着把三眼铳防身。
三眼铳,那跟狼牙棒一样的东西,一个皇帝拿在手里,实在是煞风景,也着实可怜。
这把手铳送上去,让他看看真正的火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希望他能稍微重视一下火枪和火炮的研制吧。
张斌再次叹息一声,随即悠悠道:“这里的白银,记六十万两吧,剩下的,用来做火枪和火炮。”
他已经想好了,这里和福建行都司那边搜出的白银,只给崇祯送去一百万两左右,剩下的五十多万两,用来建个军工厂,研制枪炮。
不过,一想起研制枪炮,他又有点头疼了,因为,他抽不出时间来。
他这事多着呢,训练新军,围剿海盗,建立月港特区,发展对外贸易,惩治贪官污吏,发展福建经济等等等等,每一件都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做,他哪有空来研制枪炮啊
看样子,必须专门培养一批人来研制枪炮等武器装备了。
想到这里,张斌的脑海里马上冒出很多人的资料,其实,明末,研制武器这方面的人才有很多,只是,他们都得不到当权者的重视,一个个,就那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一点浪花都没有激起。
这其中,最厉害的当属毕懋康,他不但研制出了燧发枪,还编撰了军器图说,罗列了各种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和实际功效。
他研制出燧发枪的时间其实比欧陆列强还要稍微早一点,要是朝廷能全力支持,明军的武器装备必然取得质的突破,力挽狂澜于即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惜,崇祯对这些一点兴趣都没有,最后,他只能黯然致仕。
这会儿,张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毕懋康,毕竟在他的刻意拉拢下,他们已经是称兄道弟的关系,毕懋康现在还住在他金陵的府邸里面呢,而且在金陵的这两年多时间里,毕懋康已经把燧发枪设计的差不多了,就差试制了。
不过,毕懋康这却有一个问题,现在他已经是正三品的南都工部右侍郎了,再往上一升就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了,而自己如果请他来福建,最多也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