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分节阅读 28

分节阅读 28(2/2)

目录

此时才刚到饭点,一层大堂却已经坐了个半满,高赞大致扫了一眼他们桌上的菜色,每桌上差不多都有一份土豆,醋溜土豆丝、红烧土豆等都有,最多的还是土豆炖鸡肉,有的桌上甚至一桌子三四个菜全是土豆

一份醋溜土豆丝,用料大约半斤,成本大约五文,售价十五文,利润大约十文左右。

一份红烧土豆,用料大约一斤斤,成本大约八文,售价二十文,利润大约十二文左右。

一份土豆炖鸡肉,土豆大约半斤,鸡肉大约二两多,成本大约三十文,售价六十文,利润大约三十文左右。

一楼大堂坐满的话是二十多桌,午时到未时大约能开一百来桌,每桌光是土豆的利润大概就是二十文左右,一天下来也就是四两,加上其他菜色附带的收入,再加上二楼和三楼,一天土豆给带来的收益就不下十两,一个月就是三百两,而成本,一万斤土豆才五十两而已

这生意赚的,高赞脸上不由乐开了花。

而此时,平阳的老百姓同样乐开了花,县令大人连售卖的事情都给大家安排好了,每家每户只要把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交上去,就有银子发下来。

一般人家都是交上去大约一千斤,收入银子四两五分左右,也有的除了留下来一两百斤种子,其他全部交上去卖了,能得七八两银子

这农户有了钱,匠户也乐开了花,他们平时舍不得制的衣服,制了,平时舍不得添的农具,添了,将近万户,就算每户只花五分银子,那也是五千两银子。

而平阳的匠户,总共才不到五十家,平均下来,每户就是一百两,除去成本,毛利都差不多有五十两

这农户和匠户都有钱了,负责收税的官吏也乐开了花,平时连正常的税赋都拖拖拉拉死活收不齐,这下连辽饷都一把收上来了,换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明朝的税赋其实并不高,按二十税一的标准,一亩地一年下来税赋还不到二十斤,十亩地的税赋还不到一两银子,但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再加上人口迅速增加,一般农户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银子交税,所以,很多地方都存在欠税的情况。

加征辽饷之后就更不得了了,辽饷是每亩加征九厘,十亩就是九分,差不多一两了,税赋等于增加了一倍,农户更加无法负担,每年都是拖拖拉拉,东拼西凑,还不一定交的上,遇上收税收得狠的官吏,不交就是一顿板子,逼的人不得卖房卖地,这样就更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大明百姓可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纵观整个大明,到了天启四年,能像平阳这样,根本不用催逼,一次把田赋和辽饷和田赋全部收齐的,根本就不存在

当然,这还只是刚开始,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随着土豆和红薯择优选种,密集播种,产量还会不断增加,再加上水稻两季连种的推广,平阳百姓收入再增加一倍也只是时间问题。

按道理,这个时候县令张斌心里也该乐开了花,可惜,他的任期就要到了,不管是土豆和红薯种苗的优化和水稻两季连种的推广他都管不到了,留给他的,只有遗憾和惆怅。

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再在平阳待三年,先把土豆和红薯的产量提升到三千斤以上,把水稻两季连种的事情推广开来再说。

但是,时不我待,为了拯救大明,他不能再在平阳待下去了,按正常的历史走向,大明还有二十年就要亡国了

如果这个时候他还不想办法往上爬,再过几年,哪怕他再了解历史发展轨迹,再能吹,都来不及了。

因为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土地兼并,不光是自然灾害,不光是贪腐,也不光是党争,而是所有因素综合到一起的结果,这些事情,任何一样都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如果他不及早掌握大权,纵使本事通天也是枉然。

第五十六章年节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一般认为过年是源自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自殷商时期至清朝,过年有过很多称谓像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指的都是过年,而明朝过年的时候就叫元旦。

那么明朝的时候,官员过年放不放假呢

放肯定是放的,不过这个假期却几经曲折,明朝立朝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人,他制定的休假制度非常的苛刻,一年就三天假,就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

这个休假制度实在有点过分,可行性太差,后来的皇帝都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假期。

到明朝中后期,休假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一般官员,一个月固定休假三天,冬至休假三天,元旦休假五天,元宵休假十天。

这个元旦也就是过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总共放假五天时间,如果再加上十二月底固定的那天休假,就是六天。

六天时间,一般的地方官员是没法回家的,因为明朝的地方官员实行的是异地任职的制度,在大明律中就有明确规定:流官注拟,并须回避本贯。

这意思就是说,地方官员按资历叙官,并且不能在本人籍贯所在地任职。

异地任职就注定了绝大部分地方官员是无法回家过年的,因为明朝这会儿还没有汽车、火车,更没有飞机,跨个省一般都需要十天半个月时间,六天,可能回家的路还没走一半,这假期就过去了。

不过,张斌这个却是个特例,因为他家虽然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离他任职的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温州府却只有一百多里远,回去一趟也就几个时辰的事情,所以,他前两年都回家过年了,今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其实,到了年底,他在平阳的三年任期就算是结束了,不过,一般地方官员在任期结束那一年都是过完年再进京述职,这样,元宵节那十天时间等于是在赶路,牺牲自己的休假时间赶路去京城述职,也是勤勉任仕的一种表现,表现的人多了,慢慢也就变成了一种惯例。。

也就是说,一般的地方官员任期结束后,都是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六那一天离开任职的地方,赶赴京城述职,所以,张斌倒没有急着跟平阳的官吏、乡绅和老百姓告别,他只是带着陈盈盈三兄妹回了大金所。

陈盈盈可以说是他今年给父母带回去的第二个儿媳妇了,要换做是前世,再开通的父母怕也不会准自己的儿子这么乱来,但是,这一世他的父母却是十分高兴,因为这会儿三妻四妾实在是太正常了。

陈盈盈这个也算是日久生情,就如同前世的自由恋爱一般,在一起,相处的久了,彼此都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如果硬要分开,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所以,虽然他一再警醒自己不要沉迷女色,陈盈盈这一个,他还是舍不得扔在平阳。

腊月三十,除夕,正是一家人团结的日子,张斌早早就带着一众亲随和陈盈盈三兄妹登上了大金所派来的战船,来的仍然是他二哥张冠,同样还是十一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船队,只是这次为首的大福船上却要热闹的多。

甲板上,谢正刚夫妇和小云、张冠等人正如同小孩般的陪陈秀秀玩耍,吴士琦、陈志等人在一旁含笑关注着,唯有陈盈盈满脸紧张的站在那里,如同牵线木偶一般。

这个时候,她心里可谓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毕竟这是他第一次见张斌的父母,而且还是以未来儿媳的身份,张斌的父母会怎么对她呢,会不会接受她这个儿媳呢,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无数的想法在她脑海中盘旋,绞得她心里一团乱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