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2)
秦王上朝回来时,发现阿江靠在老虎身上休息,见他进来,斜睨了他一眼,伸了一个懒腰。
他神色淡定,秦王也泰然自若,宛如老夫老妻地坐在身边,问他可有不适?
严江微微摇头:我体质甚好,些许小伤,已无恙了。
他伤口一向恢复的很快,也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福利。
那便好,吾下次再小心些。秦王伸手揽住对方劲瘦的腰肢,眉宇间都是春风。
楚国之事可了?严江懒懒地问。
这三四天了,朝堂上应该拿出决议了。
征六十万大军,王翦统领,明春集结。秦王政微微勾起唇角,对了,你想见的九色漆,吾以为你召来楚地工匠,你若有空,尽可一观。
咦,严江忍不住笑了起来,王上在魏地时,就寻了工匠吧?
秦王矜持地点头:这次送吾归秦,耽误你前去楚地,自然需得补偿一二。
王上怎不称寡人?严江顺势靠在他身上,转头问他。
秦王孤傲道:既非孤寡,如何还称寡人?
严江看他一眼:寡人乃寡德之人,非孤寡也。
寡德之人,就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来自谦的,你这是怎么靠呢?
秦王微微一笑,傲然道:寡德之人,如何能一统天下,唯厚德者,方配享这四海九州。
严江发现今天的秦王自我感觉特别好,忍不住嘲道:哦,那我可要称你为厚人?
这倒不必,秦王在他耳边轻笑道,阿江称吾良人便可。
严江忍不住伸手摸上他面颊,微微拖长尾音:良人~尔面皮甚厚也。
秦王被撩到了,低头就亲了下去,把对方亲得气息不稳了,这才放开。
严江推开他,正色道:那,你要如何处置李信?
听说他已经在被押送回来的路上了。
啧,还是该打断李小哥那大长腿的。
秦王脸色坦然道:夺爵问罪。
虽然李信这次的失败根本原因是因为秦国之中的楚系势力背叛,但做为三军统领,无论什么原因,输了就是输了,找什么借口都没有用。
秦王自然知道轻信李信猜疑王翦才是胜败的根本原因,但臣子的作用,不就是用来背锅的么?
严江倒也放下心来,爵位之事,陇西李家有的是,只要不回家种田,一切好说。
秦王又说起王翦这几天都在向他讨要美宅田地,看来是担心昭王白起之事,觉得这老头挺知趣的。
严江一晒:再知趣,你不也招了王贲回来么?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秦王不以为然,若不扣押他家人,怕是他都不敢带兵攻楚。
王翦心思缜密,有这样的君臣相得,乃是他之大幸、秦之大幸。
严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名将遇到名君的威力可不是加二,几是按次方来算,遇到秦王和王翦,也算是天意要一统六国。
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问起了建立吏部之事,可有眉目。
秦王点头,这事他已经和李斯王绾等重臣商议过了,他们都认为此义甚好,他已经决定在九卿之中,加一吏曹,而将原本的宗正(管王室亲属)与奉常(管宗庙礼仪)合并。
而以吏曹来主管大秦将来的任免、考试、升降、勋功、调动,而关于秦吏的培养学习计划,李斯和韩非已经在起草归纳,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至于吏一级的官员,目前要求考录者,暂定为游徼,三老,有秩之上,此三者为大乡主管,至于更下一级的里正亭长因为人手不足,暂时没法做要求,可以考虑花上五年十年做上考核体系,再动。
听他有条有理的分析,严江忍不住夸秦王的行动能力特别强,觉得可以的事情就是说干就干,也是很厉害了。
秦王甚是满意,与他耳鬓厮磨一番后,坐在一边开始批改奏书,感觉今天的奏书都充满了力量。
江山美人,尽在手中。
果是天命之人。
如果不是秦王在改完奏书后过来拉人,想让阿江靠在自己怀里而不是老虎怀里,结果被花花爬起来一头拱翻,那么这一天几乎就可以说是秦王过得最完美的一天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严江拦了又拦,才没让秦王下令把这老虎抓起来剥皮,他不但签下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还答应要给王上一份满意的新年礼物,这才保住了虎命。
正好他收到了楚国所制的九色漆,于是在调试了颜色后,给秦王画了一张很含蓄的夏夜流萤图,本想配上一句既见明月,难许萤火,但秦王觉得自己不应该和谁谁比。
于是严江把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诗,提在了图上。
反正这是首无名诗,用起来负担不大。
秦王拿到这张图后,视若珍宝,挂在书房的第一天,就至少招见了二十几位大臣。
这画啊,严子所赠!
其色世间绝无,世上唯一人能绘。
自是奇珍。
大臣们也纷纷恭喜王上得获珍宝,然后又盛赞了下严子的文采。
不到一天,严子与大王的事情,便传得咸阳皆知。
陛下还专门早点睡了换号,听到都是盛赞王上得一仙人后,满意地上秦王之身,让太厨给花花送上活羊一只,算是对上次扯它虎须碰瓷,换来阿江美图诺言的回报。
三方都很满意。
第141章三观
高层的动荡并没有影响基层的生活,关中百姓依然在为小麦的秋种忙碌着。
一些干旱贫瘠的下等田里种着豆子,它们大部分的已经被收割完毕,只剩下一些孩童在菽田里徘徊,试图找到遗落在地里的豆荚他们可以拿回家放在炉边烤熟,做为零嘴儿。
还有人拿着晒好的豆子去了新建的油坊,少府新的油坊里可以用一斤豆换一两油,剩下的豆粕卖给少府油坊也可以抵税。
豆油这种新奇的事物飞快占据了咸阳上层人物的餐桌,让贱价的菽豆一路看涨,曾经有心机的庶民试图用豆泡水多换些油,结果是被送去修水渠。
虽然现代社会对油避之不及,可他却是生命的必须品,这种新生的豆油价值不只在调整饮食结构,还可以让普通人多一个收入进项,把富人的余粮调动出来,优化社会资源,使得这普通的豆子有了有了推动经济的强大能力,能让普通人生活得更好。
麦和豆今年的播种面积都增大的厉害,豆子不占上田,就是给冶粟内史添了不少麻烦。相里云带着严江走在渭北河岸的大片麦田里,以前都种粟米,均输只一种,如今有豆有麦,收赋便恼人得紧。
他们会习惯的,严江微微一笑,豆浆豆腐都做出来了吧?
豆子对水和肥的要求不高,唯一的麻烦就是不好消化,煮得熟透太废柴禾哪怕在现代社会,电压锅都对豆蹄筋划出了了最高的独立档位,可想而知它的厉害。
要是吃下一碗没熟透的豆饭,那这人至少半天都得是废的。
做出来了,相里云傲然一笑,都不是多难的东西,只是这些也都是富人的吃食。
普通人哪吃到这些。
严江微笑道:少府的磨坊开了多少家了?
这几年,少府对开磨坊和出售农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水边的磨坊,投入低产出高,为国增加了大笔收入,而在秦王连灭四国后,他们已经准备把磨坊开到赵燕韩魏之地里,只是那边的小麦种植还没有蔓延过去,但这阻止不了他们,尤其是各地郡守们,已经开始准备在自己的辖地引入种植冬小麦了。
相里云报了一个四位数,得到严江夸赞,两人又走过一处堆肥之地,做为咸阳的三埔之地,关中对堆肥之技推广的最是厉害,这几年又有郑国渠相助,关中爆发的粮食有力支持了强秦开拓疆土。
快要征兵了,这边的牲口够用吗?严江看着不远处一牛耕的妇人,皱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