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节(1/2)
“……嗯,可以考虑。”
…………
当夜,凤凰山。
一间大厅内,顾玙四人以及道院三十五人端坐其中,正在进行内部交流。今天说实在的,就是讲总纲,讲时代心态,没涉及具体的东西。
所以他们也没啥讨论的,在经过一波商业互吹之后,顾玙就提到了一个早就想说的话题:
“我上次去波恩,与西方的几位贤者交流甚多,算是大开眼界。西方与我们大抵相同,传承多数断档,凭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他们在个体修行方面,远不如我们。但在基础学科分类,和物质、能量研究方面,却要强于夏国。”
“此话怎讲?”卢元清奇道。
“有位老者叫艾哈德,师承欧洲中世纪的一位大贤,精于魔法阵和炼金术。他在波恩就布下了一座法阵,可以保护半个城市不受侵袭。
他还在城内设置了很多魔法点,法师之间可以传讯通话,乘傀儡马车互相通行。甚至他还在研究,以后可以传递物品。不止这些,他有一项炼金术成果,着实令我叹为观止……”
顾玙顿了顿,道:“就是人造人。”
“人造人?”
道士们自幼在观中苦修,少接触外面世界,论信息量,自然不如都市人。他们一听这个词,都比较困惑,纷纷看着对方等待解释。
“在炼金术中,人类被认为是由肉体、灵魂、精神三种东西构成。也就是说,只要能炼成这些东西,就能不依靠母胎而让人类诞生。
这种人类,出生便懂得各种知识,寿命长久,没有疾病。其中最完美的一个,据说能看到真理的样子。
虽然他没有成功,但雏形已现,如果以后真的造出来了,我只能说,人类会多了一个先知,或者灾难。”
“……”
在座的都陷入沉默,刚才这番话,有点打破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顾玙又道:“诸位,我从波恩回来,就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修道,自古便是感悟、苦修,缺乏真正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那能不能像做学问一样,来研究道法?”
他给了一点缓冲时间,对卢元清道:“冒昧问一下,道院的教学体系如何?”
“道院并未正式招徒,还没有确立体系。不过我早有打算,将各派道法融汇分类,包括经义、内丹、外丹、剑术、风水、法术理论等等。”
卢元清也相当大气,直接道:“道院现有法术27,符咒134。符咒最为复杂,有些攻击,有些防御,有些辅助,有些治疗,而攻击与攻击又有不同,有的召神,有的化物……我打算将其打散,按性质作用一一细化。”
好家伙!
如果老顾是古人,肯定要来一个:“大善!”
真是好事情啊!古修都是全才,什么都懂一点,但也正因如此,始终没有一个清晰完善的体系支撑。
现代却不一样,属于末法重启,将道法细分,有利于传播教学,也有利于深入修习。道法多是修士自创的,古人能创,今人也能创。
不过这就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修士基数要上去,二是顾玙说的,要像做学问那样来研究。
当然,这里指的是外丹、符箓、法术等外功,并非食气法、丹法等内功。这些境界性的东西搞不了,全凭资质、悟性和一颗道心。
“就目前来说,各门类皆有传承,唯独阵法奇缺。而阵法意义重大,将来绝对可派上大用场。”
顾玙继续道:“比如,我们若能研究出一种法阵,可防御山河万里,或者传送修士,千里之外瞬间到达,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我前不久琢磨出一套《小封绝阵》……”
话落,他取出一枚玉简,道:“这应该是目前最完整的阵图,我也是凭空摸索,希望大家有所启发,共力齐心,以补全阵法之道。”
“……”
众人齐齐微怔,有点,有点特古怪的感觉。
毕竟在去年,双方还处于轻微敌对的关系,还打过一场。结果对方成人仙后,仿佛一切烟消云散,毫不在乎。
他们就有一种感觉,那人已经站在更高的地方,看的更远,更辽阔,且没有任何畏惧之心——畏惧后人能超过自己。
当即,卢元清缓缓起身,代表道院接过玉简,郑重道:“我辈修行,谢过居士!”
第三百九十六章人之本性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
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
丹,就是一,近乎于道。而内丹,即为内炼之法,以求大道。
这个意思多数人不了解,现代人接受各种网络文化,有真有假,有虚构夸大,往往就认为丹是一种圆珠状的实体,藏于体内,其实不对。”
“噗!”
第二天,广场之上,当卢元清说出这段话后,很多人忍不住低头偷笑。年轻人么,十有八九看过yy,所以都懂的。
“内丹一脉,早源于东汉魏伯阳,又经历代大贤发展,自唐末五代后,逐渐成为完善的丹道体系。
所谓伯阳导其源,钟、吕衍其流,刘(海蟾)王(重阳)张(紫阳)薛(道光)扬其波。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若干流派,分北宗、南宗、东宗、西宗、中宗、三丰、伍柳等等。
不过传承千年,内丹法基本统一,合为全真道。
药物,是内丹法的核心。
任何内丹术的根本,就是通过调节、产药、采药、炼药,然后合成内丹。而这里的药物,是指人体生命中的精气神,因应用阶段不同,分为外药、内药和大药三种。
想懂丹法,必先懂药,先懂何为精,何为气,何为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