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7(2/2)
显然,在我抱怨和指出,原本的胡椒瓶式手枪,笨重亢费的各种缺点之后,他有绞尽脑汁按照我的要求进行了另一番改良。
比如把胡椒瓶式手枪的多余枪管给截掉,然后在掏空的后部,装上旋转式弹膛,一把原始的燧发转轮枪就诞生了。
因为是遂发原理,没有弹壳和底火作为子弹的整体封闭体,火药气体泄漏很明显,临时的解决办法就是留下卡口,用手拨弹轮嵌入,也就是牺牲连发速度来提高精度和威力。
这样转轮手枪是不好用了,且依旧偏向笨重、后座强而不凑手,但是孔吉吉别出蹊径,将枪身加固加粗延伸拉长,作为拉长扩充版的转轮步枪就可以成型定制。
因为这也算是某种变通版的后装枪,比起传统的前装单打燧发枪,省掉了费时的前通条,又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只是弹轮的多发装填同样麻烦和费事
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解决方案和权宜之计是,只要由辅兵多带几个到十几个弹轮备份,事先预先装填部分弹轮,和战地在安排剩余人手进行轮流装填,就可以保持一定的火力密度。
剩下的就是提高加工的精密度和材料的可靠性,以减少故障率和通用性,弹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遇到机构故障和瞎火率,直接可以手拨到下一发,比起传统单打燧发枪的长枪管,更容易清理和装填。
虽然在传统枪械的科技树中,属于偏离主于的歪门邪道,但是对于这个同样点歪火器科技树的时空来说,还是具有相当长的过度价值。
按照这个时空的战斗频率和节奏批次,能够打出数百发弹丸而不出故障,就算是一把合用的好枪了。
“能否按照这个模版,短期内先搞出几百只来,”
我当即拍板道
“装备我的亲直队和大多数士官们。就算贵一点也不是问题”
“几百只,”
脸上满是设计后枪灰的孔吉吉,不由露出某种苦笑和无奈来。
“将主可知,我为了做出这一只合用的费了多少物料和工艺啊”
“这须得上好的天竺铁和西夏钢打造的啊”
“还是多亏是有了细小弹簧的工艺,不然连实物都不成啊”
“既然是这样”
听的他这番抱怨,我也不生气和气妥
“其实也可以考虑有所变通之法”
我示范性的拿起这只火铳,将其拆分了开来,摆成十数个零件,然后一一的和他细数。
“除了需要承受药石强度的铳管和弹轮,须得上好钢料之外,”
“其他部件,完全可以采用更加廉价和加工简单的材料”
“比如这个铳托和护木,何比用什么树心硬木,换成杂木锯屑胶合拼条,又如何”
“作为海船都能泡在水上好些年,更何况仅是用来固定铳身的,这是思想的误区”
“这些锁扣插销,也没有必要用价贵黄铜的,可以换成铁件”
“若是怕锈蚀,就用油脂浸泡保养好了”
“又如这个枪机构架,何必用全钢锻造,”
“用最便宜的南海铁,铸造成型再打磨抛光即可”
“还有扳锤和簧片,只要达到火镰的标准即可,没必要造的这么精巧
“卡槽的话,完全可以涂上一层杜仲胶,就不用费力去车出细细的圈纹来
“至于受热焦化不能密闭,那都是上百发之后的事情了”
“更换一层涂胶,比更换一个备件,那个更省事呢”
“我要的不是好看和弥久而新的工艺品,”
“而是能够经可能的利用现有的廉价材料,迅速批量生产的犀利火器
“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保管期限,暂时不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
“明白不”
看着孔吉吉他们苦着脸,抱着满肚子心思的离开身影,我不由微叹了一口气,这就是某种匠心独具,精益求精之后,反而带来的局限性,
这也是后世国家军工产业的通用标准,也许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应地制宜取材广泛,最容批量生产的。
第二百四十七章归附、选址
经过了漫长的秘密囚禁和打磨之后,我终于得到那位几乎被遗忘的俘虏吴ij,要求会面的消息。我似乎看到了某个武将忠诚度下降到临界点,可以登用的选项。
港城之变已经盖棺定论了,吴ij他们背后势力们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性,就算我放他出去,估计也回不去了,反倒是被过往的从属关系,当作弃子和叛徒,所灭口的可能性更大。
毕竟他所奉命维护周全的对象,都在变乱中死的七七八八,倒是他消失了许久之后全身归来,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经历和我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某种军中保姆的角色,据说他也是北人后裔的出身,以在地方的镇戍考绩中,优异成绩升荐到广府来,然后在就学中被某位高门权贵看对眼扶持了一把,自此举荐于军中,从最底层的火头、队官、校尉、指挥、别将、正将,辗转历练过来,从军履历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