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8(2/2)
麦克塔维什也不想临阵脱逃,就算是没有苏沫的因素,秦致远的付出也值得麦克塔维什为之效命。
几顿饭就能换到一个人的忠诚,这听上去有点不对等,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甚至得不到交换的机会。
人生而平等
别搞笑了
七月十五号,麦克塔维什抵达阿维纳。
刚下马车,就有人把一个箱子放在麦克塔维什腿边,然后头也不会的离开。
麦克塔维什没有追上去看看那人长什么样的想法,提起箱子沿着山路向着山上走去。
这是麦克塔维什第一次到阿维纳,但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
在临来之前,麦克塔维什已经看过这里的照片,拍摄者很有经验,从下马车那里开始拍,一直到伏击点全程都有照片,甚至在某一张照片上,还拍到了散步的鲁登道夫。
照片上的鲁登道夫中等身材,满头白发,表情说不出的疲惫的迷茫。
麦克塔维什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虽然只有五十三岁,但看上去就像是有八十三岁。
在山脚下的一块大石头旁,麦克塔维什找到了两根绳子和一包食物,这是三天的给养,如果这三天内没有机会,三天后会有人继续往哪里放食物。
接下来的旅程就没有路,是一个距离地面二十米高的断崖,那里就是麦克塔维什的伏击点。
攀岩对于麦克塔维什来说并不是难事,作为一名杀手,麦克塔维什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断崖上的平台并不大,两个平方大小,足够趴下一个人,旁边的灌木丛很茂盛,从上面往下看除非是仔细观察,否则什么都看不到,从下面更是想都不用想。
平台上还有一条蛇的尸体,头被人用利刃斩断,看来是以前有人上来勘察地形时已经清理过这附近。
不过麦克塔维什不敢大意,他把驱蛇药小心的洒在周围,然后才铺上了一张毯子。
毯子的主色调是绿色和青灰色,这是灌木丛和岩石的颜色,上面有很奇怪的几何图案,麦克塔维什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出于伪装考虑,这样的毯子铺在山上,恐怕有人从上面走过去也发现不了。
打开箱子,里面有一套和毯子同样颜色的衣服,麦克塔维什马上换上,非常合适。
箱子里还有一把枪,德国产98b式步枪,上面装有蔡司产四倍标准镜,麦克塔维什把枪组装好,准备等过一会试射校枪。
做完这一切的麦克塔维什情不自禁的感叹,那帮人实在是太贴心了,他们甚至非常了解麦克塔维什的喜好,在胡桃木枪柄上的弯曲位置用绷带缠了三圈,增加摩擦以更加方便握持。
有那么一瞬间,麦克塔维什想干脆加入外籍军团算了,和做事如此周到细致的一帮人在一起感觉真幸福。
这种感觉令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麦克塔维什感觉陌生,但又非常好奇。
麦克塔维什虽然在科西嘉新兵营担任射击教官,但并没有加入外籍军团,他在科西嘉只算是外聘。并不是麦克塔维什不想加入外籍军团,而是加入外籍军团有很多限制,比如身家清白这一条,就断了麦克塔维什加入外籍军团的念头。
身为杀手,麦克塔维什当然有不堪回首的过去,本来麦克塔维什并不回避,但当麦克塔维什心中有了牵挂之后,麦克塔维什不想回忆,因为哪怕只是想想,对于记忆中的那个人都是亵渎。
邪恶的人啊,怎么可能站在那个天使身边
趴在毯子上的麦克塔维什忍不住胡思乱想。
其实以前麦克塔维什不这样,但往往是人心中一旦有了牵挂,就会忍不住发散思维,这并不受大脑控制,再严格的训练也无法避免这一点。
下午六点,果然和请报上说的一样,鲁登道夫出现在麦克塔维什的瞄准镜里,麦克塔维什做了个深呼吸,用最放松的姿势瞄准,把瞄准镜里的十字架从鲁登道夫的头上慢慢向下落
当十字架的中心套在鲁登道夫的头上时,麦克塔维什把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
看上去,只要轻轻扣动手指,世界大战就会结束。
麦克塔维什开过无数次枪,从来没有感觉和这一次一样意义重大。
如果有可能,麦克塔维什真想用照相机把现在的场景拍下来,那绝对有保存价值。
准星正中的鲁登道夫正在和身边的参谋人员说话,他表情狰狞,面色涨红,情绪激动,好像是正在大声训斥。
麦克塔维什眼中只有鲁登道夫,看不到旁边唯唯诺诺的参谋。
“啪”
第377章开枪吧
七月中,战斗愈发激烈,法、美联军向包围圈中的德军攻击强度达到最高。
距离苏瓦松13公里左右的卢阿特尔,美军第一师终于攻到德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防线,分属美军和德军的两支王牌部队开始正面碰撞。
从早上九点半开始,美军连续突破德军三条防线。
虽然德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节节败退,但美军第一师伤亡惨重,打到中午,第一师不得不后退休整,美军第二师继续顶上。
战斗异常激烈,一名战士写道:机关枪四处咆哮,步枪弹到处横飞,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线,所有人都失去控制,部队的基本建制不复存在,只要遇上同伴,只管跟上向前进攻就是了,不用管他是a连还是b连士兵们无法保持队形,战线毫无规则,断断续续,乱糟糟的纠缠在一起到处都有马克沁重机枪,只能从侧翼匍匐过去打掉他,总是会穿着黄褐色军装的勇敢的士兵狂奔而上,挺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冲入机枪据点,然后据点里爆发出射击声、尖叫声、哀嚎声不管如何,最后总是会沉寂下来。
就在德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硬扛美军第一师、第二师的疯狂轮番攻击的时候,大批德军正在后退,他们从苏瓦松、从莎克里斯、从拉弗,从所有的方向前往阿米方丹,向哪里的外籍军团投降。
俘虏实在太多,临时修筑的营地无法容纳,外籍军团不得不修筑临时的栅栏。
在修筑栅栏的过程中,居然有德军士兵去帮忙。
更多的德军士兵有秩序的待在栅栏里,他们向着每一个放下武器的德军鼓掌欢呼。
德军放下的武器堆积如山,机枪弹匣还挂在上面,步枪也没有拆掉枪栓,堆放枪支的地方距离关押俘虏的栅栏只有不到百米,负责看守俘虏的外籍军团士兵把枪背在背上,他们甚至在和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