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7(2/2)
男人们和女人们纷纷跟上,甚至因为不甘落后而有些争抢
一线阵地上,在某些地段,德军已经冲上高地,和法军士兵们厮杀在一起。
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最真实的反映出人类隐藏在心底的疯狂,他们使用刺刀、枪托、工兵铲、石头、指甲、牙齿等等所有能够利用的东西,用尽一切办法杀死对方。
自认为是正义一方的法国人认为,他们是在为他们的国家而疯狂;同样是自认为正义一方的德国人也是那样认为,德国士兵们认为他们作战是为了粉碎所有针对德意志的阴谋,是为了给德意志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披着文明的外衣干着最野蛮的事情,人类总是这样
185高地对面,德国指挥官已经看到胜利希望,更多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被派出,士兵们的战意高涨。
185高地下方,已经在冲锋途中的德国士兵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们加快步伐,或者高声嘶吼,或者一声不吭的拼命迈动双腿,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淹没185高地。
法国士兵们拼死反抗,德国人的刺刀已经抵到胸前,他们忘记了恐惧,忘记了家人,甚至忘记了他们自己,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或者杀死敌人,或者被敌人杀死。
恐惧没有任何意义,哪怕是想逃跑,也要先把对面的敌人解决掉才能跑,否则留给敌人一个后背是逃不掉的。
215团的士兵们也有援军,他们的团长克里斯托弗带着团部工作人员刚刚走到指挥部门口。
就在指挥部门口,克里斯托弗目瞪口呆,因为在他的面前,四辆外籍军团的坦克正从克里斯托弗的面前隆隆开过。
冰冷的钢铁车体,狰狞而又凶恶的炮塔,永不停歇的履带,没有丝毫美感的巨大负重轮。克里斯托弗不知道怎么的,平时看上去丑陋异常的坦克,现在看上去居然是如此可爱。
坦克的车身上喷涂着外籍军团第一师的标志,枪剑交叉的盾牌上一枚炸开的炮弹,旁边还喷着编号,301、302、303、305。
克里斯托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些阿拉伯数字表明这些坦克来自外籍军团第三团。克里斯托弗一直都很奇怪,来自东方的外籍军团为什么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不是罗马数字。
或许克里斯托弗更应该感到奇怪的是,他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刻居然会有这种想法。
在坦克后面,还有大约一个连的步兵,他们都已经持枪在手,正猫着腰用步频很高的小碎步躲在坦克后面用一种隐蔽的方式行军。这些士兵手里大多是霰弹枪,或者刘易斯机枪,只有很少的士兵背上背着步枪,手里拿的是手枪,看来这是为了远距离精确射击用的。另外,刘易斯机枪的比例令人惊讶,一个连百余人居然装备了十多挺。
或许他们把整个法国的刘易斯机枪都搬来了,克里斯托弗心中有止不住的怨念。
相对于人高马大的法国人,这些华人的身体并不瘦弱,反而因为身材匀称显得更加灵活。他们的军装非常合体,虽然还是法军传统的蓝灰色,但样式都是最新的,包括使用了拉链的夹克衫,以及最新流行的工装牛仔裤,还有脚上装有拉链的易穿脱短靴。
从这些即将赶赴战场的华人脸上,你绝对看不到畏惧或者是紧张,有的只是平静和坚定,当看到克里斯托弗的时候,一名佩戴少尉军衔的华人甚至在跑动中敬了个礼,还来了一句“邦交”
“你好不万岁”克里斯托弗回过神来,旋而被自己的参谋长紧紧抱住。
万岁,自从路易菲力之后,法国人已经很久没有用过这个词了,但在这一刻,克里斯托弗喊得无比自然。
“万岁”无数个声音在回应,个别的参谋甚至捂着脸蹲在地上,这种身体姿态叫“劫后余生”。
第244章调整
就像是冰淇淋遇到了太阳,就像是冰块遇到火炉,就像是黑夜遇到光明,就像是寒冬遇到暖春。
当坦克出现之后,德国人的攻势顿时停滞,已经派出的部队被召回,正在冲锋的士兵停下脚步,只剩下已经冲上高地的士兵还在困兽犹斗。
他们跑不掉,除了投降只剩下战死一途。
投降也不一定会被接受,红十字会的人并没在场,哪怕是在场,恐怕也无法阻止已经杀红了眼睛的法军士兵。
在之前的战斗中,德国人杀死了太多的法国人,仇恨已经无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只有死亡,才能获得最后的解脱。这一点,对于生者或者是亡者都一样。
正在增援的德国人没有成为压死法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坦克成了压死德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来增援的坦克数量和士兵人数并不多,但是给了法国人极大的信心,同时给了德国人一个法国人的援兵会源源不断的抵达的感觉。
此消彼长之下,德国人被赶出185高地,至于那些已经陷入混战的,则是全部阵亡。
没有时间休息,当把德国人赶走之后,法国人和华人全部撤出阵地,因为接下来185高地肯定会迎来一波大规模的炮击。
那是来自德国人的报复,同时也是今天战斗结束的信号。
秦致远看不起西方人的战术素养是有原因的,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知道,几乎每一次战役,交战双方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准备期,然后在开始时又有漫长的火力准备,最后是漫长的相持阶段。
不管是福煦,还是黑格、兴登堡他们,这些当世的名将好像并不明白“兵贵神速”的意义。
不仅仅是一战时期,一战前或者是一战后,西方没几个人明白“兵贵神速”的意义,唯一一个搞明白的是古德里安,这家伙充分利用飞机和坦克践行“兵贵神速”,结果被这些个洋鬼子给捧上天,“闪电战”横空出世。
还有半个搞明白的是隆美尔,隆美尔在非洲的时候,利用英国人还没有完成战争准备的间隙发动连续进攻,一时间打的英国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从而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
类似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样的将领,如果从华人历史里寻找,不知道能找出来多少。
眼前又是这样,德国人和法国人对于战争的态度就像是上班一样,天一亮就开打,天一黑就停手,非常的有默契。
难怪“职业军人”这个词会从西方诞生。
但对于秦致远来说,太阳落山并不代表战斗停止,而是另一种战斗刚刚开始。
秦致远派出的侦察兵部队会继续骚扰德国人,让他们昼夜不得安宁。在体制内混过的秦致远对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信条的理解非常深刻。
如果把一战时期的德国人和法国人形容成一战时期的侦察机,那么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