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9(2/2)
“请问,我可以占用你一点时间,进行一个简短采访吗”一名记者迎了上来,走向了哈维尔,哈维尔收回了注意力,看了过去,然后就看到了“娱乐周刊”标志的话筒。哈维尔点头表示了肯定之后,对方询问到,“请问你喜欢后天这部电影吗”
哈维尔再次露出了意外的神情,“娱乐周刊”的跟进速度着实意外,然后他就点了点头,“当然,我很喜欢。”
“娱乐周刊”在“后天”的首映式结束之后,进行了随即抽样采访,他们一共采访了一百二十三名观众,抽样数据还是比较小的,但考虑到首映式的因素,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这份抽样调查之中,六十四名观众表示“喜欢”这部电影,四十九名观众表示“不喜欢”,而剩余的十名观众表示“还可以、还不错、但没有什么惊喜”;另外还有一组有趣的数据,七十六名观众表示“值得一看,会推荐朋友来看”、二十五名观众表示“不会推荐朋友观看”,剩余二十一名观众则表示“如果喜欢视觉特效大片的话,值得一看,不过不要抱太多的期望”。
整体而言,可以看得出来,观众对于“后天”这部电影的评论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喜欢的十分喜欢,厌恶的十分排斥,中间值的观点几乎销声匿迹,这也是大部分商业电影的典型特性;但推荐电影的比例却十分高,占据了绝大多数,即使是中立派的观点也对视觉特效给予了足够的肯定,这与评论的立场分明表现出了不同的情况,着实耐人寻味。
伴随着首映仪式的落幕,“后天”的首批媒体评论也火热出炉,此时已经可以嗅到暑期档的硝烟味道了。
s:今天第一更,恳求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订阅,谢谢大家
211批判盛宴
“精彩绝伦的视觉特效,紧凑有致的节奏控制,幽默风趣的台词对话,高潮连连的情节设置所有一切围绕清晰明确的主线故事之上,快速推进,肾上腺素的爆发让观影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仅仅只需要放松心情,投入这一场暑期盛宴”
“综艺”杂志的专业影评人迈克尔卡滕巴赫ichaekatenbach给出了八十五分的巨大嘉奖,不仅是分数,还有评论,都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赞赏。
整个好莱坞最权威的专业杂志分为两大山脉,“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这两本杂志的观点不仅最为专业,同时也最集中地代表了业内人士的观点。每一年在颁奖季之中,两份杂志的意见往往能够代表潮流走向,他们对于圈内专业人士的影响力也是最为强大的。
当然,除了颁奖季,暑期档之中人们也十分乐意参考这两份杂志的意见。这一次,“综艺”就给出了肯定的认可。
在深度评论之中,“综艺”杂志表示,“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上帝之城之中展现出了他对镜头衔接和节奏控制的天赋与才华,这一次在后天之中,他则展示了对大场面调度和情绪掌控的能力。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后天的发挥空间相对有限,施特雷洛果决地放弃了他所擅长的人文关怀挖掘,集中所有精力投入了节奏控制和全局调度之上,为观众展现了一副世界末日的宏图,将恐惧与惊慌之中的绝望通过画面渗透出来,视觉特效与剧情地完美结合,真正地为温室效应的危害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施特雷洛对于细节的挖掘和勾勒依旧可以感受到他的出色之处,在相对薄弱的剧情主线之下。对政府的嘲讽、对少数族裔的关怀、对世界格局的暗示等等都在细节之中透露出来,幽默而睿智,这使得电影所营造的世界末日更加具有深度,也更加具有讨论价值。
毋庸置疑地,后天是一部成熟的、精彩的、令人欢愉的暑期作品。”
可以看得出来,迈克尔对“后天”的赞扬是全方位的,最后集中体现在了八十五分的评价之上,这对于一部爆米花商业电影来说,着实是十分难得的。不过,正如同观众对“后天”的评论两极分化一样。“后天”在影评人眼中自然也没有能够逃过毁誉参半的束缚,与“综艺”针锋相对的是,“好莱坞报道者”对电影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好莱坞报道者”的专业影评人米克拉萨勒icksae在评论之中表示,“甚至不要询问我们是否应该把后天当做一部值得认真讨论的作品,因为它不值得,完完全全不要把它当真。”
如此简单粗暴的评论几乎是将“后天”推向了地狱,仅仅只有二十五分的评价,是首批评论之中的最低评分。虽然乐天派会说,至少还有二十五分。但如此分数,即使是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也足以令人侧目。
“薄弱的故事情节几乎可以说是支离破碎的,电影上半部分几乎没有任何情节可言即使是一部灾难电影。这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风暴、风暴、风暴,视觉特效犹如龙卷风一般将所有情节搅得粉碎,电脑特效狂轰乱炸地侵犯了大屏幕长达一个小时之后,总算是出现了一些情节可言。但紧随而来的风暴、风暴、风暴又将所有故事打成了烂泥。
一句话总结后天这部电影:灾难来了,灾难走了。”
米克几乎是毫不留情地对电影进行了全方位地批评,就连兰斯也没有能够例外。
“上帝之城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横空出世。而后天则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陨落。这,就是好莱坞。
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他的处女作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控制力,成熟而睿智的调度能力令人眼前一亮;但在后天这部商业电影之中,施特雷洛却沦为了劣质版的迈克尔贝,视觉特效与狂轰乱炸的杂糅,宛若一部制作精良的音乐录影带,没有任何剧情的支撑,仅仅只是依靠调度手段将画面拍摄得花里胡哨,寻求最为单纯、最为质朴的视觉快感而且,施特雷洛玩转爆炸的功力还远远不如迈克尔贝。
从才华横溢的天才导演,到拼接镜头、粗制滥造的业余导演,施特雷洛仅仅只用了一部电影的时间,还有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间隔。”
米克的批评也无疑是全方位的,不过他也在评论的最后表示,二十五分是赠送给电脑特效制作团队的,这也是整部电影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