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6(2/2)
本来这一次黄胜的战略部署没有消灭阿瑜陀耶王朝的打算,只不过这个国家居然敢主动挑衅,黄胜干脆下达命令顺带着把这个阿瑜陀耶王朝灭国。
战火燃烧东南亚,没有大屠杀、没有太多不人道,举手投降的军民也没有饥饿,躲在山里藏猫猫的游击队是不是饿肚子,“战神”人马真的管不了也无法管。
阿瑜陀耶王朝的国都阿育他耶城的抵抗仅仅坚持了一天,这个阿育他耶城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固若金汤”或“不可破灭”之城。
可惜然并卵,龙精虎猛的“战神”军人在炮火掩护下踏着炸点进攻,“噼里啪啦”的枪声中,逃过炮火覆盖的阿瑜陀耶军幸运儿被一一点名。
犀利攻势之下,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敌军人人丧胆瞬间崩溃,阿育他耶城简直如同送给“南明”的大礼。
因为太多阿瑜陀耶王朝的达官贵人迷信这里固若金汤,带着金银财宝躲在城里。
阿育他耶城风光迤逦,宫殿寺庙众多,单王宫就有四处,每一处都占地不小,都是风水、景致最佳处,每一个宫殿都是以石材为主体结构,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日子好过的地主官僚没有战斗意志,当他们发现自认为坚不可摧巨石修葺的高大城墙根本挡不住如狼似虎的明军进攻,发现明军杀奔内城之时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抵抗。
官老爷带头跪下投降,老百姓更加没有反抗的道理,军人早就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恐怖武力征服了,他们反而是投降最积极的存在。
这个国家生活的汉人和汉裔更多,许多地主官僚都能够用生硬难辨的汉语表达归顺大明王朝的意图。
这片大地上的居民和汉民族渊源不断,甚至历史上的吞武里王朝乃是中国广东汉人郑昭所建,是泰国历史上重要的统一王朝,郑昭被泰国人尊称为吞武里大帝。
现如今这个风水宝地被汉人完全夺取不能暴殄天物,黄胜决定“南明”国都就在这里改扩建。
于是乎,一座在后世曼谷市所在地崛起的“南明”城池即将诞生,城池名称叫做“新杭州”。
后世的曼谷城内河道纵横,货运、客运船舶穿梭频繁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港口是泰国和世界著名稻米输出港之一。
今天这里也会被建设成为天堂般的好地方,有了“新杭州”当然要有“新西湖”,在城西治理水患的同时一个面积大于西湖十倍的“新西湖”已经纳入规划。
由于“新杭州”地跨湄南河两岸,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两米。
因此要彻底治理科学施工,“南明”专攻水利建设的学者和园林设计师共同合作制定了蓝图,他们要把低洼处深挖蓄水,泥土用来垫高居住处,防止内涝。
正文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
“新西湖”风景区主体工程完工之时,会有亭台楼阁回廊、宝塔、庙宇,书院、山庄。
也会有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湖滨晴雨等等绝妙景致,可惜这里少了青山几座有些遗憾。
还好这里有“新杭州湾”海景可以弥补,可以集中深挖“新西湖”的泥土堆成几座小山包聊胜于无。
完整夺取的四座王宫也会修缮一新,黄胜准备留下一座作为“南明”王宫,一座用作国宾馆。
一座作为驿馆接待本国来往的官吏,还有一座和阿瑜陀耶王朝王室诸多豪宅一起改建为对外营业的官驿、客栈。
成为“南明”国都的“新杭州”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因为经过十几代暹罗人不断扩建、改建长达四百年的阿育他耶城没有如历史般在战火中化为废墟。
这个佛都完整保留下来即将成为文化遗产,以后纷至沓来的游人可以饱览异域风情缅怀古都遗迹。
十一月,中南半岛无大规模战事,拉网排查在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有条不紊进行。
只不过这里山高林密,都筛查一遍也得花费一两年,不急,为了老百姓避免被游击队骚扰无法安心生产,“战神”子弟兵不怕麻烦。
山地兵猎犬搜索队本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准备落地生根的移民组建的乡勇本着对自己对亲人负责的态度细心做事,绝无遗漏有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也不远矣
很快许多躲入山林的土著再也难以为继,他们成天采野果、野菜、捕鱼、狩猎是可以勉强充饥,但是得不到食盐人渐渐地就会没有了力气。
土著们以为倚仗地形熟悉躲过一阵子,搜山的军队就会撤离,他们有经验,以前遇到入侵军围捕大都是如此,不会有军队不辞劳苦成天钻山沟、入密林。
谁知以前的经验失效了,搜山的军队不但不走还越来越多,而且不放过任何犄角旮旯。
最后太多受不了的土著主动跑出来投降,山地兵命令他们为大军服务,否则得不到盐巴和粮食。
为了生存大都数主动跑出来投降的土著屈服了,然后他们成为带路党,更多很隐蔽的土著藏身地暴露。
随着时间推移,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再也不会有人跳出来破坏和谐社会,勤劳的汉人开始大生产后会创造出巨大财富,“南明”国力再上台阶已是必然。
十二月初,驻军暹罗国都阿育他耶城的“南明”国王黄胜接待了来自广南国的使者胡明山。
由于“南明”露出獠牙,曾经不可一世的几个东南亚大国被消灭,广南国主阮福源知道再也无法偏安一隅。
再加上阮福源发现许多大越国富贾豪商和官僚都已经在“新苏州”置业安家,日子过得滋润。
阮福源想与其广南国被“南明”撕破脸攻破,不如主动派出大臣试探“南明”的态度,看看“南明”能不能允许一个没有威胁的小国并存。
广南国主召集群臣议事,共同决定广南国何去何从,最后以重臣胡明山、有着皇亲国戚身份的大将军阮福康为首的八成以上大臣建议广南国归顺“南明”,免得刀兵四起生灵涂炭。
阮福源虽然不愿意也只能如此选择,国力无法比,战斗力相差十万八千里,不明智地选择投降那是自寻死路。
选择归顺的阮福源没有被虐待,他被册封为“南明”一等安乐伯,私产被允许携带十万银币的价值,居住地为原大越国都“交州”城,以前郑梉的府邸赐给他居住。
极力串联大臣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