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分节阅读 384

分节阅读 384(2/2)

目录

高迎祥为首的七十二路天罡也被洪承畴送来了一多半,可惜里面没有发现李自成、刘宗敏、田见秀等等。

此时朝廷根本没有把“闯将”李自成看做心腹大患,洪承畴上奏朝廷,“闯将”这一路人马被全歼,李自成仅仅逃出了十八骑。

没有一个大明文官武将能够意识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认为区区十几人逃脱无伤大雅,留着以后慢慢缉捕不迟。

黄胜读了大明邸报,接到了军情处传递的情报,得知牛人李自成居然还是成功逃脱唏嘘不已。

他也不知道李自成是不是还能够凭借十八骑东山再起,因为历史被改写了,给予李自成帮助的献贼部烟消云散,和李自成南北呼应的张献忠已经成为阶下囚。

只是有一个情况有利于闯贼,那就是山陕、河南人口基数远大于历史。

这不仅仅是有黄胜运进粮食,有粮商运来相对价廉的番薯、土豆、苞谷等等杂粮贩卖的结果。

还有一个原因最重要,官军、流寇迫于“战神”威名,再也不敢肆意屠杀老百姓,连入关的建奴、鞑子都收敛许多。

三天后,这些贼头都在京师菜市口被处以极刑,最起码是腰斩,三十六地煞除刘国能外的全部、七十二天罡的大部分统统被凌迟。

高迎祥、张献忠死了,一百零八天罡地煞也死了超过八成,貌似大明可以从内乱之中得以解脱。

后来黄胜细细询问来到汉口的黑虎、鲁承祖山陕战况,多次询问“闯将”李自成的踪迹。

可惜山陕打得天昏地暗,死于乱军之中的贼头太多,“闯将”只不过是七十二路天罡一员而已,没有得到什么重视,没有人能够确认此人的生死。

黄胜思量,张献忠已经灰飞烟灭,李自成即便不死也应该属于孤掌难鸣。

大明如今的实力还在,在自己的帮助下稳住了湖广和南直隶,以后专注对付有可能东山再起的李自成,恐怕不会太不堪吧

既然历史偏离轨道,黄胜已经无法预知,干脆不胡思乱想,扩张尤为重要,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要有足够的实力,能够确保流寇加满清加大明三方联手都打不过自己即可。

管他谁还能够闹腾,率领大军去夺取缅甸完成对中南半岛的战略包围,然后席卷东南亚,把后世的泰国湾变成“南明”内海。

土地多了,人口倍增,工农业产值自然水涨船高,普及教育使得老百姓整体素质提高,技术工人、大工匠、科学家的数量每年都在大量增长,发明创造科技革新永远都在进行中。

国家的凝聚力空前,从小接受民族主义教育的青少年人人渴望从军报国,“南明”军队的战斗力当然足以称雄世界。

葛呈杰已经是一营游击将军,他的营头名称是“临高营”,得知家主将要由陆路赶去云南,他派遣了三成战象兵在沅州府黔阳县等待乘船前来的家主。

战象兵种这几年发展迅速,现在拥有战象二百一十头,七十头战象四百战象兵将要护送家主跋山涉水,当然这些战象会抽调出六十头加入先头部队。

有几十头训练有素的大象帮忙,遇水架桥就容易多了。不擅长骑马的黄胜一路上骑着大象南下倒是不辛苦,甚至可以在象背上的藤篓里打瞌睡。

由于粮草充足调配合理,军人纪律严明,随军医务兵及时防范传染病和流行病,战士们和随军百姓能够得到行军散、人丹、清凉油、抗疟灵等等防止疾病的药品。

因此纵然长途跋涉万里,基本上做到了没有大量战士、移民因病减员,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军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战士们当然会把沿途看到的大明现状跟“南明”对比。

太多军民发现“南明”老百姓和大明子民的生活存在巨大差距,更加坚定了今生今世追随南王的信念。

近百万军民踏上漫漫征程,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夜晚登高远望,军民的宿营地篝火点点,如同繁星洒落。

营地里欢声笑语歌声嘹亮,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组织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日子难熬的大西南老百姓觉得有了主心骨,根本不介意追随“战神”跋山涉水。

他们觉得这辈子最幸福的日子就是跟着南王人马行军。

正文第七百零九章:摧枯拉朽

朴实的老百姓获得了温饱,没有了打骂就认为幸福了,如此低的标准让黄胜感到汗颜。

老百姓一路上听“战神”人马言传身教,眼神早已不再迷茫,他们对拥有五亩水稻田私产的未来日子充满向往。

几个月的集体行动,大西南移民们也习惯了保甲联防,知道有什么难处或者发现什么异常需要向保长、甲长报告。

中军行军小半年终于来到云南,一路上收留了太多愿意移民海外的老百姓,浩浩荡荡的南下队伍恐怕有几百里,中军到达昆明,后队还在安顺。

崇祯十二年的新年黄胜在春城昆明渡过,大军已经到达超过一半集结在大明信地八莫,一座屯粮城已经在紧锣密鼓修建之中。

小马超夫妇主动带来八千白杆兵精锐参加战斗,广西狼兵来了足五千猛人,另外有各地土司纷纷响应,许多头人把族里最强悍的小伙子派来了,汇集的人马不下两万。

西南明军将领也不甘落后,一部分将领曾经跟随黄胜在大越国鏖战立功,知道跟着“战神”打仗风险小收获大积极性空前。

由于西南边疆都是“南明”控制,明军无需守土,将领们带上本部人马追随南王搏军功,兵马总数已经超过三万。

西南贫困,将士们日子也过得不好,粮饷从来都没有足额得到过。

主动追随南王上战场不仅仅拿足饷而且是双倍,有了军功又是当场兑现,一个普通明军跟着南王干一年攒下二三十个银币也不是很难。

因此得知这一次南王点兵多多益善的消息后,多地明军蜂拥而至,但是明军将领有自知之明,不敢把老弱带来贻笑大方,他们都是精挑细选的强壮之兵。

黔国公沐启元也派出世子沐天波率领一万人马助战,这些人马属于黔国公的看家家底。

沐家久在边陲,二百年来干戈不断,经常必须为了守土而打仗,他们自认为沐家人马应该能战且耐战。

雄赳赳气昂昂的“战神”大军气吞万里的豪迈,黔国公父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终于觉得沐家带兵的模式有可能落伍了,武器也应该更新换代。

沐家从家主开始,麾下将领都主动来“战神”队伍参加合练,出操、学文化一样也不肯落下。

黄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