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靖康雪 > 分节阅读 59

分节阅读 59(2/2)

目录

也正是因为如此,岳翻才把自己的直属部下放在了第一道防线拼死拼活,而把岳飞的部下放在第二道防线,对于张宪来说,这是岳氏兄弟之间的小默契,因为岳家的护卫基本上都是属于岳翻的,是岳翻一直在打理岳家庄子,岳家的护卫都是岳翻的,而这些能力超强的护卫也不知道是岳翻从哪里搜罗而来的,岳飞没有护卫,自己这些人都是岳飞的兄弟,都是弓手。

所以此次的平叛兵团,就被隐隐分为了三个派系,一个是属于岳翻的派系,一个是属于岳飞的派系,一个是宋庭的派系,岳翻的派系反而是人数最多的,因为岳翻麾下十四个护卫全部都被编入军中成为基层军官,然后全部都成为了现在的中流砥柱,宋军士兵一半的兵力都在岳翻护卫的指挥之下,而宋庭势力仅仅局限于林冲和鲁达以及他们的部将,接下来就是岳飞的一些人。

岳六郎和岳五郎,这两个看似白身,没有任何根基的少年人,却在这场战争里面掌握了绝大部分兵马的指挥权,尤其是岳翻,直接掌握了战争的流程,张英和张叔夜都非常信任的把指挥权交给岳翻,一开始岳翻还有些不想接受,但是现在,岳翻似乎已经习惯了。

张宪很明显的感受到岳翻的变化,从战争开始期间的默默无闻,一直到如今哪怕是一个火头军见到了都会喊上一声“六郎”,张宪的感觉非常敏锐,岳翻在军中已经有了一种超然的地位,而军士和军官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岳翻产生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就连林冲和鲁达这种西北宿将都会产生,并且不由自主的遵循。

岳翻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一种让人不由自主的信任他,听从他的指挥的魅力,或许是他的沉稳,或许是他的冷静,他的正确,他的成功,让大家都不由自主的信任这个“良家子”,而他的兄长,岳飞,以他的勇武和敢战让人们也都看好他,对他服气,并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会产生。

岳氏双子,这是士兵们给岳家两兄弟的称号,这个“子”,张宪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也明白,这并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带有尊敬的意味在里面,很久以前,能被称为“子”的人,都是具有很高的学问和很大的名气的人。

张宪很愿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岳飞会成为大宋军界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或许已经升起,只是大家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到,而岳翻,却让张宪看不懂他的未来,听岳飞说,岳翻的志向是东华门唱名,然后去吉虔二州做官,张宪知道吉虔二州是什么地方,他的一个亲戚就从那里逃难过来。

所以,东华门唱名的,都是可以过上奢侈舒适的日子的人,可是吉虔二州,那种凶险万分的地方,为什么,岳翻会愿意去呢东华门唱名的文曲星,那可是要在东京城里面治国的大文人,而不是去吉虔二州那种穷山恶水拼死拼活的人。

岳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他的眼睛,有些这个年龄的少年人本不该有的沧桑之感,经历过不少事情的张宪清楚这种眼神,自己那过世的退役军官父亲就常常用这种眼神看着周围的一切,然后深深的叹一口气,而岳翻仅仅是没有叹气而已,那眼神,实在是让张宪觉得岳翻不止十六岁。

他曾经失去了他的妻子,还有他的老师,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剧,这或许是让岳翻提早成熟的原因之一,可是那种经历过很多事情的沧桑之感,不是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的人可以骤然拥有的,那是积累,必须是积累才能拥有。

岳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一百零八岳翻知道方腊已经缺粮了

方腊的攻击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在第三次进攻被刘唐和公孙胜死命拼下去之后,夜幕降临了,无论多么心不甘情不愿,方腊都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让士兵安营扎寨,准备休息,休息之后,明日再战。

他万万没想到,被他打得精疲力竭的宋军居然还有偷袭的力量,剩余的三千余军兵在撤退之前最后偷袭了一把,把方腊赶制的攻城器械大营给端了,一把大火把方腊数十天的心血付之一炬,方腊在睡梦中被一片“走水了”的声音惊醒,听到大营被毁的消息的时候,惊魂未定,等到冷静下来看到了被焚毁的器械大营和一地死尸之后,除了下令把渎职的值夜主将斩首示众,一干人等全部斩首,就再也没有其他办法。

数十天的准备居然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被宋军全部毁掉,不仅方腊懊恼万分,连主管后勤的王寅都是极为恼怒,司行方白天作战太辛苦,中了几箭,现在在养伤,前敌总指挥就由王寅接任,方腊秉持着皇帝不上前线的原则,把指挥权委任给了他,器械大营被偷袭,不仅仅是方腊自己的疏忽,作为前敌总指挥,王寅也脱不开关系。

“陛下,这是末将的罪过,还请陛下责罚”王寅只能主动请罪,方腊杀了那个值夜主将而没有问责自己,未尝不是一种警告。

做人要识得好歹

司行方不识好歹,不懂政治,但是他能打,他忠心,他是个纯粹的军人,所以方腊不会杀他,可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虽然方腊不像宋庭那样忌惮和猜忌武将,以至于很多有武略的人来投效他而不是宋庭,可是自己是兵部尚书,还握有兵权,这样一个敏感的职位上,如果自己不懂得好歹,方腊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方腊心中稍微有些松快,至少自己目前最能打的将军还是比较识数的,这多少让方腊有些放心,可以把军务交给王寅去打理,而军中公认的第一猛将石宝,说实话,方腊不是特别信任他,石宝给方腊的感觉就是一头猛虎,方腊自认没有降龙伏虎的本事,所以对猛虎就有些忌惮。

像李世民那样真正的翔龙,太少太少了。

所以就很少有人可以容忍猛虎的存在,只是此时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猛虎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方腊需要石宝,也需要王寅。

所以方腊尽可能的不去插手前线将领的指挥,一开始的确是这样,他放手让将领自己指挥军队打仗,取得了很多战果,但是很快,方腊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自古以来很多皇帝或者是起义军首领哪怕军事才能不高也总是要尝试着插手指挥战争,哪怕是居于深宫之内,哪怕是为此打了败仗。

要让军队习惯于接受最高统治者的指挥。

方腊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开始向宋庭学习,削弱统兵大将的职权,更多的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为此不惜杀了几个明知故犯的将军,整肃了军纪,于是有了建立一个国家的最低限度条件,他的国家也随之建立,他也随之成为皇帝,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无条件信任统兵大将,而是时时刻刻握着兵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