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2/2)
接着,岳翻暗地里嘱咐了张晋和叶断水两人,让他们留在庄子上,明里暗里的监视时雨,做得漂亮一些,别被他发现,这样的人如果真的是逃犯,肯定是心思细腻,眼光独到,我们稍微一点点的动向都能被他知道,在确定他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害之前,不能轻举妄动,当初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能忘记
张晋和叶断水是仅次于王辉的心思细腻的人,其余四人都是些勇猛有余,沉稳不足的人,不能把这种事情交给他们四个,所以,只能拜托给张晋和叶断水。
张晋和叶断水也不辱使命,从那一日开始就一直留在庄子上,明里是小庄主的亲信,在庄子上带领庄子护卫队到处巡逻的人,暗里却时刻注意着时雨的动向。
与此同时,岳翻暗中派到南方的吉虔二州之地探听消息的人传递了消息回来,说吉虔二州的确如同六郎所预料的那样,民风彪悍,和官府日日相斗,寸土不让,官府焦头烂额,各地厢兵战力孱弱,根本派不上用场,而和朝廷说,朝廷却说吉虔二州没有公开造反,朝廷没有派兵的理由,吉虔二州的斗争历史,从宋初建国开始就一直存在,太祖太宗那样的马上皇帝尚且没有对吉虔二州大动干戈,更别说是之后的文人皇帝了。
所以说,吉虔二州的事情,仅仅只是被当作一群蟑螂一样的存在,打不完它,它也咬不伤人,最多就是看到的时候恶心一下,你要真和它较真,它能让你崩溃。
只要他们不公开造反,那穷山恶水之地的刁民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看吧,这就是大宋朝的宽容你们这些刁民好好儿的感谢皇恩浩荡吧
于是吉虔二州的人一边感谢皇恩浩荡,一边把带着皇恩而来的官员砍了脑袋。
若是和平年代,岳翻肯定不会去打这种穷山恶水的注意,谁知道自己一旦去上任了,会不会也被砍了脑袋
但是,但是,还有几年,金兵就要南下,战火就会摧毁整个北方大地,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摧毁君臣伦理纲常,那个时候,谁的拳头大谁就牛逼,刘光世那种故事大王就是因为有了足够的军队,所以才被列为中兴四将之一,要真是论战功,他那里比得上岳飞万一。
那个时候,文人的黄金时代会被暂时终结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面死掉的文人数不胜数,有宋一代皇帝不杀大臣,但是有两个皇帝破了例,一个是钦宗皇帝赵桓,一个是高宗皇帝赵构,这两位破了戒,杀了大臣,相比之下,那段时期,反而是统兵大将的日子比较好过。
说到底,在金兵威压中原大地,震慑江南的那段日子里,如果没有兵马,没有实力,估计岳翻也只是一个被抢掠被吃掉的角色,谁也保不住,而为了不成为这样的角色,甚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就是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保护自己所可以保护的汉人,岳翻将不惜铤而走险。
反正只要岳翻考上了进士,其他的,都不是太重要,到底还是文人。
我看不到的,那沦丧的中原大地,我没有办法,我不能力挽狂澜,我谁也不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只能做到一个普通人所可以做到的事情,你要我拯救中原,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即使你给我百万大军,我也做不到。
曾经我想做一个在乱世中拥有桃花源的人,逃出这乱世之中,活的潇洒自在,任他汉人杀金人,金人杀汉人,我自巍然不动,只要我活着,我在意的人活着,那就够了,然后蔡京的刀和岳家庄的火让岳翻明白,大时代里面,谁都别想置身事外,这是一次民族浩劫,无论是谁都别想逃过这次的民族浩劫。
现在的岳翻,想要保护自己视线范围内,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有汉人的安全,为此,不惜与金人一战,不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让金人明白汉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终金一世,都不能灭宋,反而被宋所灭,孟珙打进了金国国都,把金哀宗的尸体抢回来,供奉宗庙,为宋洗刷了靖康之耻。
所以,我可以反抗,我能够反抗,我也敢于反抗。
前提就是,岳翻具备一定的实力,禁兵孱弱,久不习战阵,就算岳翻可以指挥他们,也没用,厢兵更加无用,倒是民兵还可以有些用途,只是武器装备太差,现在没有寇准了,没人敢于开武库把兵器尽给河北民众,发动人民群众袭击辽军,促成澶渊之盟。
西军,那是大宋朝最后的荣耀,岳翻肯定是得不到的,倒是林冲或许还可以争取一下,但是,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一个林冲又有什么用倒是吉虔二州这些强悍的民兵或许有用,组织起来,施以严刑峻法,就是一支铁军,到时候,在吉虔二州聚集人马,守一方水土,护一方子民,使之成为乱世桃花源,也是偌大的功德。
所以,科举才是那么重要啊
但是,重要的,似乎不仅仅是科举考试。
五十九首先要有名望
从先秦时代开始,一直到魏晋南北朝,甚至是隋代和唐代的一段时期内,一个人如果想要做官,需要的不仅仅是学识,能力,人品,家世,最重要的东西,叫做名望。
姜尚有盛名,文王亲自去请;鬼谷子有盛名,诸国国君求之不得;戏志才有盛名,曹操雪夜去请;诸葛亮有盛名,刘备三顾茅庐。
名望大的人,有礼贤下士的君王会亲自去请来为自己所用,这似乎成为了一种让君主和人才双方都得到很大利益的为世人所称赞的政治行动,说白了,就是人才靠着自己的才华和名望待价而沽,有君王来请,还要看看他给出的价码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抱歉,我家先生外出云游未归,还请下次再来吧
这似乎也是一种潜规则一样的戏码,君主求之不得,大为叹息,但是求贤若渴,下一次,带着更高的价格来求,终于打动了人才我家先生就在里屋,才回来几日,请
一来一回,君主求贤若渴的名望传达出去了,就算是求不到这位人才,那也是千金买马骨,很快就会有大量人才来投效;而人才也为此得到了不慕名利,不爱权位,即使没有和君王谈拢,大家也是好聚好散,各有各的好处,所以,君王和人才,大家心里都是亮堂堂的。
不说别的时候,就说岳翻眼前所处的宋代,当初王安石未出仕之前,天下人翘首以盼,王安石出仕,天下轰动,百姓夹道欢迎王安石做官,祈求着王安石要让大家幸福快乐。
这就是名望,能让人才事半功倍的名望。
大宋朝如今是群魔乱舞,朝中六贼猖狂,朝外贪官污吏横行,末世的大宋,大家都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