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奸雄天下 > 分节阅读 38

分节阅读 38(2/2)

目录

“哦何以见得”贾似道收住笑颜,淡淡地问。

卢兆麒转过身,冷冷看着陈德兴,“陈承信,老夫且问你,63台发石机在战场上排列开来又多长”

“排一列是百步,排两列是二百步。”陈德兴淡淡地道。

卢兆麒轻哼一声,又转身冲贾似道叉手一礼:“相公,一军之阵起码是三百步,若是有十军出阵,便是各阵之间紧紧挨着也要三千步,按照陈承信的法子,不知要多少台发石机才够用

下官提议,将炮军拆散,九个炮队各自编入一军,如此方是万全之法”

第73章还敢立军令状么

提完了建议,卢兆麒便冷冷地扫了一眼自己斜对面的陈德兴。之前他已经隐忍了两个月不去找陈德兴麻烦了。不是因为怕了陈德兴,而是贾似道还需要陈德兴帮助打造发石机。他可不会不开眼到这种程度,在贾似道用得着陈德兴的时候去找麻烦,那不是找陈德兴的麻烦,而是自找麻烦。

但是现在,发石机已经打造好了,而且还在扬州诸将面前展示了威力。谁都知道发石机是好东西了,人人都想要是肯定的。这军国利器的另一面可是功劳,是实力,是诸将门安身立命的本钱这样的好东西不拿出来大家分分,全都集中在陈德兴一个人手上,不等于又要让姓陈的吃独食吗

吃独食,是要遭人恨的

这个道理,身为奸臣的贾似道自然知晓,就见他的目光在节堂内游走一番,将诸将的面部表情尽收眼底。

发石机是人人想要的可是陈德兴肯给么要是把他的炮军拆散了他咋办就算官家赏个横行官给他,没有兵还不一样投闲置散这样的闲散武人,大宋不知道有多少呢。

“庆之,你看卢左武所言可有道理”贾似道和颜悦色地问着。心里面的主意却已经打定了,大战在即,不能为了陈德兴去得罪两淮将门。

陈德兴淡淡一笑,也叉手行礼:“相公,卢左武所言差矣,伤其十指,莫如断其一指;退敌十军,莫如灭敌一股。若将炮军散于各军,每军不过得发石机数架,齐射一击不过铁炮二十余只,不知能灭几个北虏”

卢兆麒慢慢一笑,也不看陈德兴一眼,只是朝贾似道行了一礼,轻轻道:“相公,若是陈承信可以独建大功,来日决战北虏倒是省得吾等厮杀汉上阵去以命相搏了”

这话说得诛心,不过贾似道却只是哈哈大笑,豪爽已极。十七八年的兵带下来,贾似道自然知道该怎么在一帮粗逼面前装模作样了。

“战阵之上,自是少不得吾大宋军将浴血拼杀的,只是将炮军拆开来使用不知诸君可会如陈庆之一样使用发石机这打不着的发石机,纵有千架也是枉然啊打胜了固然是泼天的功劳,若是败了误国家不说,就是性命也难保全啊庆之,你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贾似道说完,便笑吟吟看着陈德兴。在他看来,自己是把一个示好两淮诸将的机会交给陈德兴了。只要他拍个胸脯,保证各炮队可以正常发挥,这个好就算卖了。只要两淮诸将对陈德兴有好感,日后总有地方可以给他当个统领,慢慢升到都统制不过是时间问题。

“回相公的话,德兴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若是真要拆散炮军,此战就当没有炮军好了”

贾似道脸上的表情顿时僵住。陈德兴的话,是在拿扬子桥大决战的胜负做要挟贾似道的目光阴冷下来,陈德兴却面不改色别的都好说,哪怕不让他入横班也行,但是枪杆子是绝对不能交出去的

“相公,下官倒还有一个算不得两全其美的办法。”陈德兴紧接着又开口道,“下官的炮军战士不多,仅仅一千四百余人,而且多是新手,操控63架发石机已经有些棘手了,再多也用不了。或可将100架重型发石机拿出来分给诸军,炮军只要63架便于移动的轻型发石机就够了。”

兵权不能交,兵器不妨交出一些,也算给贾似道一个台阶下。

“相公,学生觉得陈庆之的建议就是两全之策了。”廖莹中这时又一次开口替陈德兴解难了。这些日子,他可又收了陈德兴两份厚礼,总价值也有四五千贯铜钱。虽然不能说给喂饱了,但是关键的时候还是得说句话的。

贾似道看了卢兆麒一眼,这个老军头的心思他也知道,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坏陈德兴的事情而且贾奸臣还非常理解他的想法。如果他除在卢兆麒的地位,也一样会想尽办法对付陈德兴的

卢兆麒露出嘲讽的笑容:“相公,若是陈庆之能再立一份军令状,保证能及时奉令调动,以震天雷应援诸军,并且不出差错。倒不妨集中运用炮军。”

“陈庆之,可敢再立军令状么”

陈德兴看了贾似道一眼,这个时候,贾似道只是不动声色的站在几案之后,眼神冰冷好像对自己方才的顶撞颇为不满。

这个死奸臣又要自己拿脑袋打赌了

陈德兴深深的吸了口气,叉手道:“下官愿立军令状”

一片昏黄的天色下,扬州城西北,蒙古军大营之外,李翠仙已经骑在高头大马上,只是任背后那领红色的披风,被野外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五六千红袄甲士,披挂整齐,列阵而后,只是在静静等候。

这个景象,不用说,自是大军开拔,准备前往战场了。不过和两个月前不同,每个人脸上表情,都流露出不安和畏惧,士气显得有些低落。

李雄和他的忠义军各营将佐,也都身穿红袄,只是策马侍立在李翠仙身后,眼神当中也尽是忧色。

李璮、李翠仙暗通贾似道,在益都李家内部,也是最高的机密,只有李璮、李翠仙父女和隐居幕后多年的杨妙真,还有杨妙真的义女杨明霞,弟子崔月儿等五人知晓。连跟随李璮多年的义子李雄,也只知道李璮拥兵自重,不大服从蒙古号令而已。

至于跟随李雄、李翠仙出阵的李家军将们,也只当自己是蒙古大军的一分子,对于眼下日益艰难的战局,自是忧心忡忡,担心一旦兵败会回不了家园。到时候四条腿的蒙古骑兵,可不会管两条腿的汉军步兵死活的

不过李翠仙却是面带微笑,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