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0(2/2)
陈燮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应娘露出不安的表情,噗通的跪下道:“老爷,奴家确实有私心。元家的一个族人,上一科的进士,如今在京师做一个七品清流官,我哥的意思,运作一下,能不能到天津来做一任知府。郝晋犯的这些事情,奴家担心不足以让老爷发怒。”
“让你哥死了这条心吧,一个七品清流,还敢惦记知府的位置。让他主动请缨去辽东,找个偏一点的地方去当知府吧,熬三年的资历再说。”陈燮实在是不忍心收拾应娘,这女人一直活在阴暗面,偶尔自信心失控了,这事情自己的责任可不小。
“多谢老爷,还请老爷责罚。”应娘的脸上露出喜色,转身撩起裙子,趴在椅子背上。
陈燮看见两片白肉,往昔之情涌起,上前来伸手轻拂,依旧柔滑,啪的一声清脆的响,听到应娘从喉间发出的,连着四五下巴掌上去,薄薄的布片上渗出液体,贴出一道沟壑。
听到屋子里的动静,站在门口的俩女,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婉玉下楼去,打发了丫鬟下人。轻轻的给门关上,回来时见绿玉站的都不太稳当了,忍不住低声吐槽:“”
绿玉也不生气,露出媚眼,伸手去掏她裆下,笑道:“你还说我今天一早,是谁在洗角先生当我没看见么”婉玉道:“看见又如何你拿缅铃藏什么地方,当我不知道”
两人斗了一会嘴,听到里头的求饶声和求援声,互相看看,推门进去。
关在小黑屋里头的郝晋和李锦,总算是有了对话的机会。这时候相互之间都是一种绝望的眼神,尤其的李锦,咬牙切齿道:“郝晋,你不是说周相告诉你消息,陈燮不会追究么”
郝晋恶狼似得的瞪回去:“你还好意思说,昨晚上我怎么说的让你不要发难,你不听。”
李锦道:“屁话,你当是是让我谨慎一点,考虑清楚,没说绝对不行。”
郝晋无奈的翻了翻眼珠子,看看窗口外的弯月,低声道:“已经是深夜了,现在就一个担心,家人能不能及时把消息送往京师,这样你我还有救。不然,这一回真的要被你害死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章聪明过头
第六百六十章聪明过头
天津府,官员汇聚正堂,外面是一层又一层围观的百姓,立面是坐立不安的两排官员,同知、主簿等等,一个都没敢少。一大早了,就有城管敲锣打鼓,在城内喊话:“今日府衙正堂审案,恭请满城父老乡亲监督。”
这不,巳时没到,府衙大门外的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人,城管和衙役拉上了警戒线,还在线内安排了凳子,给缙绅耄老坐着听审。考虑到人太多会引发意外,不少观众还被拦下,只放进来六七百人围观。
里门打来,出来一个少女,手打帘子,当先出来的自然是陈燮,一脸的英气,不着朝服,一身新式戎装。因为陈燮的缘故,大明朝穿新式奇装异服者,渐渐的多了。寻常的百姓最喜欢,读书人则很少,坚持长衫者还是主流。关于陈燮的这一另类,如今在大明朝说书人嘴里,那是必须重点强调一下的。最常见的台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船帽,身着戎装,脚踩长筒靴,腰扎武装带,挂着一把唐刀。真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不愧是平定大明内忧外患的陈思华陈阁部大人。
跟在陈燮后面出来的,是两位让官员观之色变的人物,一个是督察御史的打扮,一个是飞鱼服在身,绣春刀在腰。这两位是什么时候来众官员纷纷色变,知道这下可能要出大事。
陈燮往人前一站,拱手一圈,众人纷纷起立回礼,有这开头就算不错了,大家心里安了许多,看来事情没那么严重。不然还给你拱手也不看看这是谁。
“大家都到了,我先说两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昨日拿了两人,不是在下要破坏国家法度,而是出来之时。身上带了皇命。铁路关乎国家民生命脉,乃是先帝既定之国策,任何人敢于破坏,都可以先拿后问。这二位,大家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了。接下来的案子,他们负责,本官带着耳朵来的。”
这时候御史打扮的人上前来,先朝陈燮拱手。然后依次拱手,最后朝门口坐着的一排乡绅父老拱手,然后才开口道:“凡事都要有个规矩,今天的案子,阁部陈大人给大家看了个好开头,好在哪呢两字:规矩。审案子的规矩今天是一个案子,两个案犯。前者那是本地乡绅举人的功名,他的案子怎么审呢厂卫出示证据。本御史认定可以缉拿,当着各位父老的面出示证据。最后他有没有罪,各位父老当着听审的百姓,给出个结论来。后者是官员,天津知府,还是当着大家的面来审,但是。是否有罪,如何定罪,那得交给陛下裁断。这里头的区别,大家可都听清楚了”
众人一听都觉得新鲜,这是什么意思合着李锦是不是有罪。不是官府说了算,官府只管出示证据,最后是否定罪,得地方上的父老在百姓的监督下确定是否有罪。怎么确定投票呗,就两个碗,一人一粒蚕豆在手,有罪的碗里豆子多,那就是有罪,无罪的碗里豆子少,那就是罪名不成立。
“肃静”现场一片哗然之际,厂卫头子站了起来,一声暴喝,众人皆闭嘴。安静下来之后,锦衣卫百户才回头喊了一句:“带人犯”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审判,当着数百围观的百姓,这场审判让大家突然觉得,很多事情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尤其是李锦的案子,锦衣卫公布了各种证据之后,围观百姓群情激奋,整个案子的证据链很充分,从李锦勾结官府,到私下里送族女为外室,再到他煽动族人闹事。更让人愤怒的是,被火车撞到的放牛娃,根本就不是李家的人,而是另外一个村子的娃儿。为了闹事,李锦居然勾结官府,改到李家庄的户籍上来。出事娃娃的父母,因收了他50个银圆的好处,被带到现场来做了证人。
这年月官府的公信力还是比较过硬的,或者这么说,皇帝都是好的,坏的都是官员。百姓的是非观念,很容易被引导。今天这场审判就是这样,有朝廷一品大员坐镇,有司开庭当众审案。现场本地父老决断李锦是否罪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