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8(2/2)
怒气冲冲的阿济格不甘心失败,做出了一个令他终身后悔的决定。
“弼尔塔哈尔,冲右边。谭泰,冲左边,本王亲自指挥路突击。把精锐人马分成三部分,轮番冲击,我就不信这些邪了。”阿济格暴怒的咆哮,被喷了一脸口水的谭泰,还是很冷静的劝他:“王爷,冷静点,不行我们可以先后撤,仗着骑兵的速度,丢下抢来的人口和粮食,汇合济尔哈朗,再打一下。登州营这个阵型太邪门了,我们还可以凭借兵力的优势,从侧后兜上去。”
“懦夫,你怕死了么”暴怒的阿济格用皮鞭狠狠的抽谭泰一下,谭泰低着头受了一下,没有再说话。阿济格指着登州营的阵地道:“这么薄的阵型,我们吓点狠心,一次就能冲破。都给我听好了,我把丑话说在前厅,没有命令谁敢撤退,我就砍了谁。”
谭泰抬头看看对面,一个一个的方阵,看上去确实很单薄,但是他知道没那么简单。真这么简单,岳托就不会死,豪格就不会败,济尔哈朗就不会被打成一个惊弓之鸟。
咚咚咚,战鼓响了,阿济格亲自擂鼓助威。清军在4里宽的正面,一次投入了三万人的骑兵,本阵之的后续,还有三万多人的骑兵,等着一点打开局面,就毫不犹豫的杀上去。这是一次属于阿济格的豪赌,投入战斗的都是蒙古和清军宝贵的精锐部队。当然,路最前端的,还是三千汉军旗的士兵,领军的是大凌河一战投降的刘士英。
既然当了汉奸,那就死心塌地,争取主子的信任。这个时代的汉奸大抵如此,实际上大明在崇祯死后,南侵的主力是汉军旗和投降的附庸军,而不是什么满洲八旗。
出战之前,刘士英对自己的属下们讲:“今天这个阵势,大家都看见了。如果不卖命,王爷肯定饶不了我们,不如奋勇上前,博一个活命的机会,赢了大富大贵,输了认命。”
汉军旗的士兵眼珠子都红了,给人当奴才都这样,玩命的时候肯定少不了他们。但是一旦玩命成功,就像这一个月在北直隶纵横无敌的过程,随意的掳掠奸、,就是报酬。
“汉军旗奴才军。”陈燮的望远镜里看到的旗帜是这个,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实际上陈燮心里对这些人,谈不上区别对待。一群表面上的道德先生高高在上,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自己却男、盗、女、娼的时代。当奴才也是一种很热门的职业。
站在后来人的眼光,看着这个民族因为异族的统治而从此沉沦下去,断送了华民族领先世界的大好机会。陈燮才会有想着去改变的行动。
“告诉王贲和常时仁,清军沉不住气了,玩命的时候到了。”陈燮下达命令,通信部立刻传达。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开始了第三次的行动,时间已经是午后。不算太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迎来了第一次。
骑兵开始加速,奔跑起来的路一万骑兵,声势极为惊人,顶在最前的就是刘士英部的三千人。对于他们来说,冲过去才有生路。
烟尘滚滚,马蹄声如闷雷,各种旗号在飘,声嘶力竭的喊杀声在战场上空飘舞。
相比对面的兽血沸腾,登州营则显得异常的冷静和机械。口令声不断的响起。“火箭弹发射”“炮兵,开火。”“举枪准备”
三波火箭弹,将清军的阵型撕扯的有点零落后,这一次的密集冲击就变得有点狼狈。不断的爆炸上,是落在阵型的火箭弹。这种爆炸版本的火箭弹,此前因为技术问题产量不高,陈燮这一次出征,有预谋的把所有库存都带了出来。
一米多长的火箭,就像一杆一杆的标枪,一旦击目标,直接把人钉在地上。没有命目标,爆炸也有很大的概率造成伤亡。
第三百六十八章打断脊梁骨
第三百十八章打断脊梁骨
三磅炮的威力不算太大,但是胜在射速快,轰轰的一直在不间断的响。每一发炮弹,都能造成一定的杀伤,未必有多大的战果,但是对骑兵队形的撕扯效果同样明显。传统的方阵在欧洲灭绝,就是康格列夫火箭和青铜野炮合作的后果。
顶着火箭弹和炮击埋头冲锋的刘士英,身边不断有人被掀翻在地,这种程度的杀伤在以前是很少遇见的。明军的火器,很难在野战对清军构成太大的威胁,射速慢是一个原因,质量差又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慌乱而没有再最佳的时机开火。
登州营的步枪方阵始终很安静,举起的步枪如丛林一般,对着正在冲刺的骑兵。军官的指挥刀,迟迟没有落下,这就意味着不能开火。
如果不是因为火箭和大炮的声音,这个时候能听到四千甲字营步枪兵压抑的呼吸声。
“开火”指挥刀落下,口令响起。一排整齐的硝烟腾起,对应的是密集的枪声和弹雨,还有正在冲锋的骑兵如同被狠狠当头一击,一串一串的往落马。
鼓声还在继续,如同催命的阎王,逼着清军闭着眼睛往前冲。终于冲到了阵前的百步一带,经验丰富的士兵射出了弓箭,下一步则是进入到五十步左右,丢出手里的斧头或者链子锤一类的武器。
弓箭显得有点零散,冲到这个距离的士兵不太多。看上去密密麻麻的骑兵,实际上能安全的进入攻击距离的是少数。
每一次排枪的响起,就能制造一片血雾。射出弓箭的士兵,还能活着摸出手斧或者链子锤,突然发现自己的战马往前翻滚,铁丝网竟然无法逾越。就算越过了铁丝网,步枪方阵之前,还有朝前插的尖头木棍,跟刺猬似得。
轰轰轰的炮声再次轰鸣,雨点一般的霰弹扫倒了一大片。连人带马的率了一地。死伤的人马瞬间堆起一层。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还在继续往前冲,清军的残酷军纪,逼着汉军旗的士兵不得不拿命来填。
霰弹。排枪。再霰弹。再排枪。这个流程就像机械的动作,不断的重复。
刘士英一直在控制马的速度,让身边的人越过自己。实际上一开始他就在小心的这么做。很隐蔽。这样做的结果,救了他一命。冲上前的骑兵,遭到霰弹打击的时候,他看的很清楚。弹丸轻易的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