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2)
只有步行走在大街上,才能真实的感受到明朝市井社会的贫困落后。时间是午后,街面上污水晒干的痕迹斑驳,偶尔还能看见一坨牛粪或者马粪。街上衣衫破旧者为主流,乞丐更是随处可见。登州是个大城尚且如此,到了农村则更加惨淡。就张家庄而言,张家人还算是厚道的,地租不过收取五成,正常的地租都是成,七成地租也不少。
农耕明最大的矛盾就是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这个矛盾其实没有内部解决的办法。唯一的手段就是对外扩张,可惜的是,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是经历过长期战乱之后才安定下来的。伴随着新的朝代的诞生,总是会有一段长期的平稳安定,在这个过程,为了维护自身政权的稳固,原王朝采取的手段基本相同。
明朝走到崇祯登基的天启八年,大体上政权还是稳定的。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士绅会认为,满清能入主原取而代之,在他们的眼里,这不过是癣疥之疾。大户人家过的日,依旧是极尽奢华,夜夜笙歌者不乏其人。
所以这个时候跟人说什么大明朝就剩下17年的日的话,肯定会被人当抓起来吊打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点一点的做。陈燮不是好高骛远的人,也没打算救大明于水火,没有那么迫切的心情,自然就不会太着急。
当务之急,还是先挣钱,然后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别的事情以后再说。心里定下了基调,陈燮觉得以自己对未来的了解,不难在几年后的孔有德之乱护住张家和自己的产业。至于那之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走一步看一步。
这个时候的陈燮,还没有太远大的目标。至于说到野猪皮的威胁,陈燮真的没太当一回事,回头有钱了,拉起一支装备了线膛枪和现代强弩的武装,“女真满万不可敌”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对阵戚家军的一点残余之部,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都被崩了几颗门牙。在陈燮心目将要打造出来的近代军队面前,呵呵,八里桥知道么
张薪领着两个弟弟在门口等着,见到陈燮不是先问候,而是先道:“带什么好吃的没有”必须要说一句,本来张家的孩家教是很好的,但是都被陈燮带坏了。什么“自家人别客气”“这么客气还是不是自家人”之类的话说的多了,相互之间也就没什么见外了。
两个小的,一人塞一把棒棒糖特意花时间用纸包裹。得了糖果的小们,这才恭敬的问候:“大兄辛苦了,多谢大兄。”然后,然后陈燮就不是关注对象了,两人都含着一根棒棒糖,然后比看谁的多去了。
张薪在一边微笑着看着陈燮把两个小的哄得开心不已,等待小的滚蛋了,这才上前行礼:“大兄,一路辛苦。父亲在书房,请您过去一趟。”
走进书房,陈燮看见了让他惊讶的一幕,张瑶竟然拿着一个吊着个烟袋的烟杆,在那里吞云吐雾,看见陈燮进来才放下。不疾不徐的敲了敲烟锅,然后才道:“回来了,坐。”
明朝人就抽烟了陈燮发现自己对明朝的认识还是太浅薄了。
“您也抽这个”陈燮指着烟杆,张瑶呵呵一笑道:“从南方贩来的但不归,疲劳的时候抽几口可以提神。一些商家取名,金丝草、金丝烟、金丝醺、还魂草、神草,都是噱头。欺负那些没读过书的凡夫俗罢了。”
陈燮突然看见了一条发财的金光大道,现代社会烟草专卖,明朝没这个说法不是陈燮高兴太早了,崇祯可是下过禁烟令的。因为烟草的流行,导致大量土地不种粮食。崇祯年间,没粮食你真是太要命的事情了。实际上无论任何时代,粮食问题都是可以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且得到足够重视。
“此物长期吸食有瘾,窃以为不可大行其道。盖因此物价高,一旦农人种粮所获不及此物,必致土地种粮者减少。一旦有天灾,粮食不足,必然生乱。”张瑶倒是很有远见,指出了这个问题的要害。
明朝因为科技落后的缘故,土地亩产非常低。一亩地能收三百斤小麦,那就是高产了,麦穗可以拿来当祥瑞。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一个农耕为主的国家,再怎么重视粮食生产都不过分了。没烟抽老百姓不会闹事,没饭吃那就肯定要造反的。
“受教了”陈燮一面恭敬的表示接受教育,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不锈钢烟盒为了能抽烟特意定制的手工作品,从里头拿起一支烟来,递个张瑶道:“您试试这个”
张瑶接过一番打量,看见上面华二字,颇为满意道:“此物以华为名,甚好甚好”叮当,打火机出现在眼前,火苗闪动。陈燮的殷勤白献了,张瑶除了吓一跳之外,还没反应过来这是卷烟。
“此物能瞬间取火,可谓巧夺天工。”张瑶夸赞的居然是打火机,这让陈燮很无语。赶紧的拿起一根烟,给自己点上之后,朝张瑶一笑,在把火递过去。张瑶这下知道该怎么做了,照着样轻轻一吸,点着之后吸一口,现代工业手段让烟草变得醇厚,轻易的就让张瑶投降了。不紧不慢的把一根烟抽完之后,张瑶把手一伸,陈燮赶紧递过去烟盒。
“既然晚辈孝敬,就不客气了。”烟盒入手,张瑶爱不释手的在手里把玩,很快就找到了敲门,按一下,烟盒弹开,盖上,再按。像个小孩似的,玩了好一阵才停下。
陈燮在一边不说话,心道好彩这样的烟盒我在网上定制了几十个。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前还打算自己去推广的,看来明朝人的聪明才智和烟草的流行程度,完全不需要去推广了。单单就这一样,今后就能发大财吧在明朝种烟或许不现实,但是在现代社会,自己买设备开个低下烟厂,只要不对外销售,应该也不犯法的哦。
“思华,此番回来,有何打算”张瑶把话题又兜了回来。这一次陈燮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自然有备而来。
“此番外出,算是见识到不少大明的风土人情。尤其见识到了大明军队的威武。”重点强调了一下“威武”,语气却不怎么好。张瑶咳嗽一声,淡淡道:“武人粗鄙,不必在意。”
“张叔,我想做的事情很多,以我的能耐,产业也能做的很大。问题是,产业大了,我拿什么来护着产业不被人觊觎”陈燮摆出这个话题之后,张瑶稍稍沉吟,就知道陈燮说的不是假话。明朝的现状,他比陈燮了解多了。
第十八章联合商号
第十八章联合商号
张家在本地绝对是地头蛇,不算那些投献的土地,正儿八经的私有土地就有五千多亩。张家庄是老巢,有近两千亩地。太平年间,因为有进士功名在身,谁敢打张家的算盘
登州是军镇,有大军驻扎在此。所以陈燮的话听起来有点荒唐,但是张瑶却深以为然。天启年间,闻香教作乱,糜烂了半个山东,费老大的劲才平息下去。当过推官的张瑶,可是知道现在的明朝是个什么情况。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在士绅手里,正常年景还凑合,一旦有点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