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9(2/2)
既然人家邀请了,不去显然是不好的,不管这事最后成与不成,没必要弄成冤家,何况雪玉家里的人主要都是在部队系统工作,留下一个好印象,多结交一些人总是没坏处的。
陆政东也就向周毓宁询问了雪玉家里的情况,准备了一些礼物就大大方方的上了雪玉家的门。
一座幽静的四合宅院里,院子不大,很是幽静,这是雪玉爷爷佟东生的住所,门口一个中年女性微笑着迎接着周毓宁和他,陆政东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之前了解的情况,这是雪玉的母亲钟碧华,慈眉善眼,属于相夫教子那一类的角色。
进了客厅,一老者端坐其上,旁边一中年军人和教练陪着,正和一群十多岁的小孩说着话,小孩们虽然有那么一点拘束,但孩子的天性使然,也不住的说着话,老者看样子挺喜欢这样热闹的样子,兴致非常不错,见到他进来,微笑着招呼点点头,一边的中年军人起身招呼着他在其身边坐下,雪玉的母亲招呼了一声就去厨房看准备饭菜的情况。
老者是雪玉的爷爷佟立戈,开国中将,中年军人就是雪玉的父亲佟胜利了,在驻京城某部服役,大校军衔,其余雪玉的其他叔叔婶婶、姑姑姑父的都没有来,这让陆政东还是感到自在很多,毕竟被一大群长辈围观,总是有些不自在,至于雪玉同学,不知道是害羞还是憋气,则是一直不见踪影。
这样一屋子人又多是队员,小队员们都说着他们训练中的趣事,气氛倒也显得很轻松,偶尔佟胜利也会偏过头和他说说话,倒也不显得冷落了他。
吃过中饭,小队员们都高高兴兴的告辞而去,大家都坐在客厅说话,佟老爷子也就问起了他县里的情况。
“就和您当年战斗的革命老区差不多,多山少地,土地贫瘠,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困难”
陆政东道:
陆政东这话唤起了老爷子对峥嵘岁月的回忆:“是啊,我们那时候都是钻山沟沟,越偏僻险峻越好,不过那条件确实艰苦,老百姓很穷,可就是那么穷,老百姓还那么支持我们。前不久我还回过老区一趟,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变好了不少,这些地方的变化不大。我们有些对不住人啊”
说着又县里的生产生活情况。
只是问的这情况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农民的问题,佟老爷子和许多老革命一样都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特别是农民,比如农民的收入,农民的负担、交通情况、去年全年粮食的总产量,生猪的出栏数,小孩能不能上得起学等等,好在陆政东平常对民生方面的事情也挺关注,倒也能娓娓道来。一边的佟胜利也听得很认真。
显然佟老爷子对此非常满意,高兴的道:
“恩,不错不错,贫穷不是共产主义,总是要想法设法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老百姓才会拥护我们。那说明你是下了功夫的,是沉下去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的,只有这样,才有早日让这些地方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周毓宁见佟老爷子一直都问着很具体的问题,也就接口说道:“佟叔,政东不是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是县委书记,是管全局的,全县的发展他都要操心,政东在县里干得可不错,在全省都扛红旗呢”
佟胜利听到周毓宁的话,心里暗笑,老爷子那会不知道这些
只是耳听为虚,老爷子心里也还是不放心,现在问这些是对陆政东的考察。
老爷子还让他专门了解过陆政东的情况的,他让一位在西河的老战友要到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很具体,如果平常没有做功课,相信一般的县委书记也掌握不了。
陆政东能做到这一点,看来还真是挺踏实的一个人,也不禁暗暗点头,作为父亲,心情其实也挺复杂,当初他听一位老战友讲,当初女儿出嫁的时候,总觉得是一个不相干的男人把女儿从身边夺走了,他也有这样的想法,一想到养这么大的女儿,要跟着一个原来不熟悉的人,心里也不踏实,现在看了看陆政东的表现,这样的担心倒少了一点
佟老爷子听到周毓宁这么说也就笑道:
“只要都像政东这么踏实苦干,老少边穷的贫困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周毓宁一听,笑道:
“踏实肯干这是必须的,但真正要改变老少边穷的面貌,仅仅是踏实肯干肯定是不够的,整体来说,老少边穷主要集中在西部,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基础条件的问题,一个是地理位置的问题,西部在发展,东部发展得更快,从一种动态的角度讲,这种差距是在逐渐拉大,虽然老少边穷的状况得到改善,但从另一个角度和长远来讲,依然还是贫困,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少边穷的问题,首先还是需要国家出台重大的政策。”
陆政东对于周毓宁的话深以为然,看来专家就是专家,周毓宁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于这一点看得非常透彻。并且周毓宁和佟家人惯熟,什么都敢说。
佟老爷子一听哈哈一笑道:
“我倒忘了,这里可有一个经济方面的专家,毓宁这么讲,我想应该有他的道理,不过政东是在基层的一线干部,我们也得听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道:
“周教授的话我非常赞同,总设计师他老人家讲,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一是要鼓励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地方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总结起来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根据这个思想,国家的政策倾斜和经济重心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应该讲,由于坚持了这个政策,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效果,随着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已经先富起来,关注和思考的重点就应该转向如何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上。
这一点在高层已经有体现,这些年在老少边穷的扶贫等投入上不少,也能够得到体现。
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改变整个西部落后的现状,并且随着发展,东西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贫富的两极分化,势必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