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8(2/2)
“省商报的记者要下来,你们好好接待一下,这要到春节了,人家还跑一趟不容易”
省商报的记者是陆政东邀请的,陆政东邀请省商报的记者下来并不是为了给他自己添光增彩,而是为了给刘建中看的。孙伟阳的离去,陆政东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他不奢望刘建中对他青睐有加,但是也不希望成为刘建中的靶子。
实际上,陆政东最希望的是能在西河日报上能出现宜蓝的文章,那是省委的机关报,刘建中更容易看到,但是时间紧,他和西河日报没啥关系,也就退而求其次。
官场历来的敏感的,内在的关系是最复杂的,市委书记的变化就会发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他在宜蓝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整顿煤矿的事情,现在安全整顿都才刚刚开始,这只是手段,整顿的目的一是规范小煤矿,二是要堵截住偷税漏税,增加县里的财政收入。
陆政东虽然也能从外面争取到一些资金和项目,但是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整顿煤矿,增加县里的财政收入,这是宜蓝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才是真正实打实的可持续的财政来源。
接下来春节之后在税收等方面的治理那更是要戳到某些人的痛处,这就是矛盾。
其实这里面的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都捂着盖子,谁都不揭而已,然而他真正要在宜蓝打开局面,整顿煤矿的事情就决不能半途而废。
矛盾,说穿了,其实就是权力问题。利益分配不均,利益受到侵害,矛盾就出来了。这其中也是一门深奥的哲学,如果大家都做老好人,遇到问题就掩盖,往下压,势必会造成更大的矛盾;如果想解决,势必会得罪很多人,最为难的就莫过于是否下定决心整顿了。
所以得到新来的市委书记刘建中有限度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陆政东安排完这事,不一会,郑夏林就进来汇报说,慰问离退休老干部的时间到了。
陆政东就起身出门在院子里和申国中汇合了。
申国中脸绷着,看样子心里是有些不情愿是见那些老干部的,但是作为县长,申国中是不得不去。
陆政东也清楚原因,这些老干部资格老,退下去之后闲着发慌,心态也难免有些不平衡。
这在那个县都一样,只要是老干部们集中在一起,基本上都是对在任的进行批判,轻则是对县里的党委政府指桑骂槐,发发牢骚,搞不好就是直接骂娘。
去慰问的县领导挨骂也得受着不说,还得酒好菜地招待,还要意思个红包。
县里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在县财政局大院里,之所以设在这里是因为财政局的二号家属楼实际上就是县里主要老干部和一些局长、主任干部居住的地方。
申国中是做好了挨骂的思想准备,但是走进活动中心的时候,几十位老干们都鼓掌,那热情劲儿让申国中感到很纳闷,他当了几年的县长,每年都要被骂得狗血淋头,今天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第35章积极应对二
申国中对于老干部们的热烈很意外,但陆政东却是一点都不意外。
都说老同志是党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当然得敬起来。但实际情况却根本不是这样,现在大多数县财政都挺困难,老干部的待遇也就那样。
其他人都认为退下来的老干部就是天津的包子,陆政东却不这么看,这些人多少在市里省里有点熟人,在基层有点威信,争取到这些人的支持,其实也是争取到不少人的支持。从他到宜蓝上任伊始,他对这些老干部都很尊重,有什么好事也没有忘掉了这群人,加大对老干们生活福利的保障,可以说现在老干们待遇比之前高了不是一点两点。
特别是孙伟阳调走,他更是需要得到这些老革命的支持,所以这次茶话会陆政东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其实做这些事情花钱不多,可老干部们退下来之前都是有职有权的,在乎的是这份尊重、重视和关注。
加上这些人一贯都认为修路是好事,盼了不少年都没有见宜长路修好,陆政东一到宜蓝就着手把宜长路修了起来。自然对他还是有几分好感。
申国中很快就明白现在这些老干部为啥都这样高兴了,心里想到陆政东可真是会见缝插针,不由有些酸溜溜的,又有些有些懊恼,他作为县长,其实想要拉拢这些人,比陆政东更方便。县长管财权嘛
只是他以前老在县里呆着,这些已经不在位置上的老人在他眼里是熟视无睹了,引不起他半点波澜了,现在看来还真是失策,今后可不能再疏忽了
开完老干部的茶话会,陆政东第二天又被刘建中召见到市里。
刘建中上任之后就单独召见下面各区县的一把手肯定也是想在春节前摸摸底。
第一次正式汇报工作关系到在新来的书记心目中留下第一印象,肯定是马虎不得的,陆政东也是思虑再三。
陆政东到了市委,刘建中没用原来孙伟阳的办公室,而是临时用了孙伟阳隔壁的办公室,至于刘建中今后要用的办公室还在装修之中。
刘建中暂时用的秘书,陆政东并不熟悉,坐在那里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便打量着房间,心里想着,换一次领导就装修一次办公室几乎已经渐成一种趋势,有时候有的办公室由于领导换得勤密,一年两年一装修也是家常便饭。
人走政亡,一个道士一手法,前任的一些做法,不管好坏,通常是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新花样,不然似乎都不能显示继任者的能耐。
等了大半个小时,终于才轮到了陆政东,陆政东进了办公室之后,刘建中示意他他坐下,先把手头的事情处理一下再说。
不少领导人都喜欢用这一招来体现权威,特别是他这样年轻的干部,往往在领导的心目中都属于心气比较高一类的,为了打压打压,往往最容易享受这样的待遇。
陆政东对此心知肚明,就很沉稳的坐着。眼角余光瞟了瞟埋头处理文件的刘建中。
差不多又过去了一刻钟,刘建中才抬起道:
“政东同志,你可是全省甚至恐怕全国最年轻的县委书记,年轻好啊,朝气蓬勃,想必宜蓝的各项工作一定也是欣欣向荣”
陆政东知道刘建中刚到长滩,给他的汇报时间不会太多,陆政东摸不清刘建民的水深水浅和具体想法。所以在汇报工作中尽量不提孙伟阳的观点,尽量客观,扼要的宜蓝县里的整体现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