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2/2)
自己的爹爹那时候也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一个月之后,才知道盛家原来是因为盛老爷子给皇帝陛下“吃错药”,导致皇帝陛下口不能言、目不能视、身不能动,除了有气息,竟是如同活死人一般
所以太后震怒。立即派御林军拿着盛家嫡系的族谱,按谱名抓人,一个个拖到法场,径直砍了脑袋。
那一天,真是杀得法场都染成红色。
后来盛家那些人的尸首。还是自己的爹爹去帮着收拾,装到棺材里面,又填入石灰,运回到以前的神农府的,就是如今的盛家祭庙。
本来爹爹还要帮他们办丧事,好让他们入土为安的,结果太后一声令下,不许归葬盛家人,因此那三百多口棺材,就一直放在以前神农府的内院
盛家人如果在天有灵,也是死不瞑目吧。
自家爹爹当初在战场上受伤,曾经是盛老爷子救活的,后来做了京官,对盛老爷子更是恭敬有加。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盛老爷子不恭敬的人,这大夏皇朝也找不出几个。
若不是那一场“事故”,就连太后娘娘都要对盛老爷子礼让三分。
可惜啊
她还记得那一天,一个头上包着黑色围巾的俊逸男子来到自己家里,跟爹爹说话,就是当时刚刚还俗的盛七。
盛七来京城,是要给他爹盛老爷子喊冤的。
但是自己的爹爹劝他稍安勿躁,不要把自己也赔进去。毕竟盛家嫡系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后来,盛七就在他们家以远亲的身份住下。
王氏从小就对医术非常感兴趣,一直跟人学医,但是没有郑大奶奶天分高,盛老爷子不肯收她为徒。
自从盛七在她家住下之后,她发现盛七的医术也极为高明,便兴冲冲去找他论方辩药。
盛七出神入化的医术深深折服了她。
两个青年男女在不断地接触中渐渐熟悉了,又渐渐有了别的心思。
王氏的爹当然是反对的。
盛七是钦犯的身份,若是王氏嫁给他,王家一家子都要陪葬。
王氏在家里苦求不得,反而被关了起来。
盛七知道王氏被关,也没脸再在王家住下去了,便忍痛告辞而去。
王氏从知道盛七走的那一天开始,就在家里开始绝食。
哪想到只绝到第二天,她的养娘就在半夜悄悄帮她开了门,塞给她一包银子,带着她偷偷出去了。
王氏曾经对这个养娘深深感激,也不敢想这养娘后来要受到如何的责罚。她只能盼望,爹娘会看在她祖母份上,对这个养娘网开一面。
因为她的养娘,本是祖母身边心腹老嬷嬷的亲女。
但是今日盛思颜的话,却让王氏对那一晚的事情有的新的想法。
如果不是爹爹主动放她走。她的养娘怎么可能拿到所有大门的钥匙
如果不是爹爹主动派人给她带路,她又如何能正好找到在破庙里过夜的盛七
而且后来他们还雇到一辆很便宜的牛车,那赶车的大汉极是厉害,一路上有两拨山贼都被他随手打发了。
当时她以为是盛家人有灵。庇佑她和盛七。
如今再想起来,她觉得,也许,真的是她古板正直的爹爹出手相助
王氏心里腾起一阵火一般的温暖和激动。
本以为自己真的是违背了尊长的心意,不顾一切和心上人私奔出逃。
这件事,一直是她和盛七心底最遗憾的过往。
如果真如盛思颜所说,自己的爹爹其实并不反对自己和盛七的婚事,而是为了王家一家大小,不得不出此下策,那她是不是可以着手跟娘家联系了
就算不能公开相认。私下里去磕个头,见一见爹娘总可以吧
还有思颜,如果她知道自己的外祖这样厉害,一定不会再在家里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的爹爹被小妾抢走。又或是担心娘亲被小妾欺侮了吧
“这孩子,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些心思。”王氏笑着摇摇头,心情也跟着大好。
到了晚间,盛七爷回来歇息的时候,王氏悄悄对他说了白日里的事情。
当他知道涂氏居然对盛思颜说出“聘则为妻奔为妾”的话,气得手都发抖了,整个人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过了许久,才颓然道:“素光,是我不好。这个妾侍,真是真是早知道就不纳了”王氏的闺名素光。
当初盛七知道她的闺名之后,还写了一首词给她,“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竟然一语成谶了。
王氏觉得有些心酸,但是事已至此。都是造化弄人,也不能完全怪盛七。
整个盛家嫡系的宗嗣都系在他一人身上,就算自己那时候能生,说不定也要给他纳几房妾侍的。
因为就她一个人生,是远远不够的。盛家嫡系被杀得太多了,他们有义务要为盛家嫡系多生子嗣。
若是没有那件惨案,也许他们永远不会认识,也或者他们会循正常的渠道结为夫妇,自然不用为子嗣担心。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说后悔的话也没有用。
王氏劝他:“不是我不让你纳妾,但是涂氏实在不是安份的。这样的事,她也能跟思颜一个小姑娘说。她管不住她的嘴,以后闯得祸更多。再说,她还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若是她实在上不了台面,牵连了那三个无辜的孩子,连我都不忍心的。”
盛七点点头,发狠道:“我知道了。你把她处置了吧。这种人,我们家留不得。”
王氏道:“不急。她家里人在哪里”说着,又把涂氏威胁她的话说了一遍。
盛七没有在意,道:“不是多大的事。我给那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