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贞观攻略 > 分节阅读 283

分节阅读 283(2/2)

目录

当然这就有些耸人听闻了,还是个学生就能有上柱国的勋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跟随了李二陛下多年的老将军也有不少没有得到上柱国的勋位,勋位越往上要求越高,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

苏宁也有勋位,参加了两场战争,每一场都是上阵上获,累积在一起,苏宁得到了第五级的勋位,上轻车都尉,这也就从侧面证明了勋位的累计困难程度,苏宁算是消灭东部突厥和控制西部突厥的大功臣,斩杀敌人也不在少数,但是只有第五级勋位,爵位是够高了,但是勋位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

更重要的是,勋位不能世袭,是个人荣誉的象征,大唐军队里面现在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士兵都有勋位,百分之九十都是武骑尉这最低级的勋位,在此之上的寥寥无几。这也证明了勋位的难以获得,不过正是因为难以获得,所以才被人们所重视,试想一下,还没毕业就得到了比较高的勋位,可以得到朝廷俸禄,还可以光宗耀祖,进身之本也好一些,何乐而不为

军训结束之后,他们就是正式的学生了。正式的学生就会有参加平叛战争的义务。当然也有获得功劳的权利,全看个人造化了,就这一点而言,军校的学生们还是非常高兴的。

军训结束前一天。苏宁接到了军事大学的官方公文。其实就是李靖老头儿托人带来的文书。要苏宁快点回去,明天军校学生就要结束军训了,马上就要准备第一次测验考试了。然后根据军训的成绩和考试成绩来判定前三甲和前五十,这是保安司的成员,意义重大,有了保安司,军事大学才真的是齐装满员了。

没办法,苏宁不情不愿的从温柔乡里面出来了,结束了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结束了一妻一妾的温柔服侍,不得不再次为了苏家的前途和大唐的未来而奋斗他娘的,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一个多月呢,那么快就结束了

苏宁还是有些郁闷的,不过没办法,十一月马上结束了,三个月军训也结束了,赶快解决一系列问题,然后正式上课,按照苏宁查阅的资料来看,不出意外,贞观七年就有一场中等规模的叛乱,是牛进达平僚人叛乱的战争,是一场在南方的平叛战争,一共打了两次,第一次是牛进达打的,第二次是张士贵打的,从贞观七年打到了贞观八年。

其实贞观六年也是有几场战争的,比如贞观六年正月平静州僚人叛乱之战,贞观六年三月吐谷浑攻兰州之战,贞观六年高昌攻焉誊之战,贞观六年西突厥攻薛延陀之战,但是这些战争和苏宁的要求不太一样,也和军事大学学生出动的要求不太一样,除了贞观六年正月的静州僚人叛乱之战。

其余几场都是国际战争,不属于军事大学出动的范畴,但是正月的战争,实在是时间太紧了,也就等于军校学生若要参与此战,就只能学习一个月,就要参战了,这尼玛连正规的军事训练都还没有进行就要上战场苏宁没有脑残到这个地步,到时候这场战争一定要推掉,而且貌似当地驻军就能解决掉了,僚人从来都不老实,动来动去的,江南地区大唐的掌控力也不强。

对了,趁着这个机会,让大唐加强一下对于江南的掌控力,对于未来一百年开发江南的国策有巨大的好处,只有驻军了,才能算是真的掌控,否则只能算是象征意义的,大唐真正的掌控地区还是关中,但是大唐的国土在这里,要是不掌握,算什么关中子弟害怕江南的炎热潮湿,那就在当地设立军府,招募士兵,就地驻扎,加强控制。

既然如此,就不得不考虑一下江南的土皇帝冯盎了,冯家的实力不可谓不大,在江南土著群里面也有相当的威望,虽然这样的威望主要来自于冯盎的母亲,可是,这就够了,冯盎本身,也绝非好惹的,否则,李二陛下在江南的那一支驻军是为什么的要是没有那支驻军,冯盎甚至可以做到和大唐划江而治,然后逼迫大唐南下江南,重走秦军五十万大军平江南的事迹。

且不说大唐能否拿出五十万大军来平定江南,就算是派出来了,怎么打不过冯盎应该没有反心,要是想反,大唐尚未平定天下的时候,冯盎就可以裂土称帝了,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臣服大唐,获得了非常高的位置,当然,大唐朝廷也从未停止过防备他。

要想打通江南,就不得不和冯家打交道,大唐开发江南的国策,也绕不开冯家,绕不开岭南,那一块地区,可是土壤肥沃的要死,都能一年三熟的,开发好了,大唐这近千万人根本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粮食吃。

思考了一下之后的方针,苏宁快马赶往了军事大学所在地,毕竟自己还是军事大学的正式教员,这些日子打着振兴师门的旗号去复兴纵横家了,军校没有阻拦,还寄予了极大的支持,这一下子军校有事情要做了,作为军校基本架构的创建者,自己也不能厚此薄彼,纵横司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来,军校这儿也要尽快步入正轨开始教学了。

所有的教科书已经用造纸术和印刷术刻印完毕,就等着使用了,其实仅仅一个图书馆就能让所有的不知情的学子们大大吃惊了,这样丰富的藏书,简直就是国家宝藏,竟然可以就这样给他们这些武人观看,估计国子监里面都不可能有这样多的书籍,但是一切就是这样的神奇。

三百七十七楚威的评断

学子们的吃惊可以理解,但是也不得不防,印刷术和造纸术尚且属于机密,知道的人除了两地的工匠和少数统治者,就没有别人了,苏宁是创造者,自然知道,其他的也就李二陛下,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等李二陛下的心腹知道,当他们知道的时候,一个个就和犯了心脏病一样,尤其是杜如晦,差点儿昏了过去。

但是当他们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用竹子做出来的光滑洁白的竹纸之后,还有活字印刷术那极其快速的刻印速度之后,尤其是亲眼看见一本孙子兵法从纸张到成书不过三炷香,他们就彻底的服气了,这一下子可就高兴的差点儿跳了起来,有了文化的传播底蕴,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还用害怕那些世家大族

他们靠的就是垄断文化教育,咱们把文化教育的权力给抢回来,他们还如何蹦跶这不就好了军校里面的图书馆是一个试点,看看情况如何,结果证明情况非常好,学生们对于读书,尤其是兵书,相当有兴趣,军校图书馆里面的书本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因为时机未到,苏宁不允许军校学子和军校任何一位教员职员把图书馆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