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洋枭雄 > 分节阅读 53

分节阅读 53(2/2)

目录

他只有一个第三混成协,手下兵只有七千,炮不过十六门,机枪三十挺而已

所以他在来到锦州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要死守锦州,所以才会出现把第三混成协的大

本营驻扎在小凌河西岸,并放弃对大小紫荆山、小凌河东岸等重要城区的防守。

因为第三混成协大本营驻扎在女儿乡,也就导致了这片锦州郊区出现了诸多人气,好几千大兵待在这里,让周围都是成为了巨大的军营,同时也吸引了诸多农家来贩卖青菜果蔬等物。

第三混成协上下那么多人,吃的主粮虽然是由北洋常备军军部统一从关内调拨过来的,不过鸡鸭猪羊这些却是从当地购买了,再加上士兵们的自发性购买,竟然也让军营附近形成了一条小集市。

当初北洋军抵达锦州城的时候,开始人们还害怕这支军队和那些旧军一样军纪恶劣,但是乡民们看了几天后发现这些假洋鬼子们竟然秋毫不犯,别说烧杀劫掠了,就算是购买军粮果蔬都是按照市价给银,这时间略久后才是让附近民众放下心了。

“大人,时间差不多了”临近傍晚,李三敲门后进来,对着正在埋头书写文件的赵东云轻声道:“该去李家赴宴了”

赵东云也不抬头,直接道:“嗯,准备好,我换好衣服就过去”

宴请赵东云的是锦州李家,虽然从官场层面来说区区一商家赵东云平时是不空去搭理的,但是赵东云现在可是住在人家庄园里头,这主家宴请自然不好拒而不去。

第三混成协的司令部原本也是设在临时军营里头,不过那帐篷住着实在不舒服,加上那时候刚好锦州李氏邀请,所以赵东云就是干脆把司令部搬到了李氏庄园里头。

当然了,早期的北洋军还是很守军纪,购买军粮是按照市价给银,这租用富商的院子自然也是给钱的,反正第三混成协也不缺那点银子。

不过话有说回来了,那李家也是不在乎那点租金,他们邀请赵东云到自家庄园来住也是另有目的。

锦州李家,据传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是当地士族了,在清廷开放东北后,李家招募了大批流民到辽东各处屯田,让李家资产大幅度上涨,一度在东北各地拥有田产上万亩之多,并且和诸多传统地主不同的是,李家不仅仅满足于传统产业,而是在十几年前开始就涉足洋务产业,开办货栈商铺收购豆油,贩卖洋货等,并且还在上海投资办了个缫丝厂,并且获利颇丰。

这个李家实际上和赵东云所在的赵家颇为相似,都是传统的士绅地主家族,而且也是属于开阔了眼界并进入实业界的家族,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已经从传统的地主家族转化为财阀家族。

去年李家通过鼎盛银号的洪旭维介绍,投资了上万两银子到福元机器厂,成为了福元机器厂的股东之一。

而赵东云呢,他不仅仅是北洋高层军官,第三混成协统领,他同时也是福元机器厂的大股东。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后,他们才会主动邀请赵东云住到自家宅院里头,不是因为赵东云是北洋高层,而是因为他是福元机器厂的大股东。

“赵大人,你可是我想象的还要年轻得多啊”当代的李家家主李迩坚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估计也就四十来岁,穿着传统的马褂。

他旁边作陪的是他的嫡长子李子泉,年约二十五六,这人和他父亲不同长的却是有些肥胖,和他不算太高的身子搭在一块,翘起来就跟个木桶一样。

不过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言语却是非常得体,他父亲李迩坚的话刚落下呢,他就接上道:“可不是嘛,刚开始赵大人您进来的时候,我还以为看错人了呢,像赵大人如此年轻的三品大员,国朝里可是找不出几个来啊”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认为这是在恭维赵东云,但是听在赵东云耳中却是不太舒服,为什么因为赵东云不喜欢听见别人说他年轻有为之类的话,他更愿意听见别人说他成熟稳重。

赵东云的年纪过轻本来就是他继续往上爬的重要障碍,这年纪小一辈也导致他在段祺瑞、王英楷、冯国璋等人面前一直都是只能以晚辈自居,在具体任职上也因为年纪过轻导致诸多非议。

好在他去年就成了婚,如果还没有结婚的话估计非议就更多了。

赵东云平时穿成熟稳重的服饰,留着八字胡须,说话也是刻意停顿缓慢,为就是掩饰他的年轻。

所以李迩坚父子说他年轻有为,就让赵东云心里不太舒服了,不过赵东云也不至于就此改变对李迩坚父子的印象。毕竟在世俗观念里,年轻有为是好事,可没有几个像他这样因为年纪过轻而发愁的。

所以赵东云就呵呵两声,也没直接就他的年纪话题做出什么语言上的回应,反而是直接改变话题:“这一次还得多谢李先生仁义,不然赵某可就得继续餐风饮露了”

身为北洋高层军官,手握七千大军的赵东云可没有兴趣和去李家父子玩什么谈话的艺术,所对年龄话题感到不爽的他就是直接转过话题了。

第七十四章李家的野心

李家父子都是聪明人,这一听赵东云直接转换话题就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或说错了什么,不过一时间他们还是没想到赵东云竟然对年轻有为这四个字抱有反感。

毕竟按照正常人的观念来说,称赞别人年轻有为是属于恭维、夸赞之类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和赵东云一样因为年纪过轻影响升迁而发愁的。

庚子年后受到北洋扩军的大趋势,这两年来北洋上下主要军官们的升迁可以说是飞速的,以段祺瑞来说,庚子年之前他虽然受到袁世凯的重用,但是他的品级、官位在整个清国之内也是上不了台面的角色,一直到义和团作乱后,段祺瑞才升为候补知府并加三品衔。

在广宗民变中,段祺瑞和赵东云一起把功劳给包揽了,这才给他自己挣了个二品道的官衔。

也就是说,段祺瑞的官职是在这两年里才快速飞升的,而且这并不是段祺瑞个人的特例,几乎冯国璋、王士珍、王英楷等人都如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