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5(2/2)
然而,太子一心寻求解脱生死之道,坚决地回绝了国王的好意,随即来到王舍城附近的一个林谷,拜访两位著名的宗教大师阿罗逻和郁陀罗,两人认为修道的方法是应先出家,托钵为生,修行禅定。
太子留在这里好几个月,禅定境界修得很高,可对解脱生老病死之道,却仍无所得,只好离去,来到尼连禅河边。在这里同修苦行,静坐沉思,每日或隔日进食一秕一米,后来还七日才进食一次,这种刻苦的修行,让身为凡人的他身体消瘦。皮骨相连,一直度过了六个年头。
六年的苦修,太子仍未能解脱生老病死,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这种修行,走进尼连禅河去沐浴,洗涤身上的积垢,随后还接受牧女牛乳的供养,因此身心立马恢复如初。而此时随伴他的五人认为他的道念不坚,悄悄离让而去,来到别的地方继续修他们的苦行。
最后,太子独自来到迦耶山,在一棵菩提树下,敷草而坐,发誓道,“我若证不到无上正等正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随即。他在树下静思解脱生老病死之道,不料就在这时,竟然有外魔入侵,一瞬间群魔乱舞,张牙舞爪朝着太子扑杀而来,而领头之人。竟然是西方当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欲界之主波旬。
在这洪荒之中,有一种人人畏惧且痛恨的种族,那边是域外天魔,所谓的域外天魔,他们其实是太古魔族的一员。只不过在龙汉大劫当中,魔祖罗睺的诛仙剑阵被破,魔祖被道祖所击杀,太古魔族也在洪荒各族的联合绞杀下几近灭族。
而就在这时,魔族两大强者波旬魔主和原始天魔为了活命,便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祷告天道,在域外建立域外天魔界,专门阻碍洪荒修士的修行,每当天劫落下的时候,基本上会有天魔趁机进入洪荒,引动修士的心魔,在无声无息当中,将修士的血肉和魂魄吞噬一空,壮大自己的力量,令天底下所有的修士又恨又惧。
以鸿钧道祖为首的仙道势力虽然有心想要将这域外天魔界铲除,然而,这天魔阻碍修士修行,却是顺应了天道,可以延迟无量量劫的到来,因此得到了天道的庇护,鸿钧道祖也就无法奈何得了他们,只能传下诸多对抗天魔之法。
每当有天劫落下,便是这天魔趁机潜入洪荒之时,当然了,并不是谁渡劫他们都敢去捣乱,就拿飞扬来说吧他渡劫的时候也不见天魔,他是因为他身具功德灵宝,乃是这域外天魔的克星,再加上天道规定,进入洪荒的天魔的修为,只能跟渡劫者的修为差不多,因此根本没有天魔赶来阻道,否则飞扬功德金光一照,那岂不是有多少死多少。
至于这域外天魔界有两处,一处在东方,被原始天魔所执掌,一处在西方,被波旬魔主所执掌,两人以东西分界线为界,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东方的修士渡劫,都是原始天魔座下天魔前去阻道,西方的修士渡劫,都是波旬天魔前去阻道。
而这次,波旬佛门预感道,若是让释迦摩尼立下大乘佛教,那大乘佛法必将十分克制他们域外天魔,这才使劲全力,哪怕太子不是在度天劫,也要进入洪荒将太子铲除。
当然了,由于这次太子不是在度天劫,因此波旬根本不敢直接出手杀掉他,而是用美女去诱惑他,派魔兵去吓唬他,幻化出各种恐怖场面去乱他的道心,不料释迦摩尼在见到这些后,道心根本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仅仅只是微微一笑,随即通体大放智慧之光,将所有的幻境统统覆灭。
波旬魔主在见到这一幕后,顿时就是大怒不已,若不是受到天道的限制,不得直接出手的话,他早就扑上去将其吞得一根毛都不剩,当即恶狠狠地说道,“你要开创大乘佛教教化世人,本座偏偏要破坏你的佛法”。
释迦摩尼根本不放在心上,当即硕大,“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
波旬大笑,当即说道,“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就算你佛法现世,世人也不可能人人都信仰你,本座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本恶,学坏容易学好难,有朝一日你入灭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本座的人会越来越多”。
“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着善良的人,也照耀着邪恶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时代一旦结束,你的福报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永世沉沦,你会在沉沦中受无量种种苦”。
“命由心造,本座会设法避免沉沦之苦的”。
“多行不义必自毙,哪里能避免得了”。
第174回大乘佛教五方明王
“东方有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本座也要说一句: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你是比不上本座的,日后你大乘佛教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本座顺应百姓的,满足百姓的,众生没有贪欲哪有我欲界波旬”
“我将有佛经留世”。
“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我将有僧宝留世”。
“你要教化众生,该不会拒绝本座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不会,众生平等,哪怕是你的弟子,我也会谆谆教导的”。
“那好,日后本座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报今日之辱”
释迦摩尼听了波旬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儿,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波旬见此,率众狂笑而去,至此之后,大乘佛教和欲界却是彻底成为了死敌,大乘佛教的佛法可以克制域外天魔,可是当教中弟子渡劫时,便会遭受域外天魔恐怖的袭击。
在波旬魔主走后,释迦摩尼当即一声长叹,而后双手合十,说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释迦摩尼,在此立下大乘佛教,众生平等,皆可入我佛教,修我佛法,善哉,善哉,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的区别了,小乘佛教教主乃是那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弥勒佛祖,也就是未来佛,教义倾向于只度自己,不管他人。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也根本不想救度他人。
至于大乘佛教,释迦摩尼在自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度他,认为佛既有能力救度自己,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提出了众生平等,皆可成佛的观念。
小乘佛教的观念,是很难得到百姓们的认同的,因为小乘佛教的教义太过自私了。只管自己不管他人,就连仙道都认为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为宗旨,时不时派遣弟子下山降妖除魔,救护苍生,至于小乘佛教的人,百姓都知道他们自顾自己,不管苍生,自然不会去信奉小乘佛教。
至于大乘佛教。在度己的基础上增加了度人,认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没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宗旨是救世人出苦海,让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