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2/2)
一句重返柴桑中有着很深的涵义,鲁肃却能听懂,他目光锐利看了一眼刘璟,两人皆带深意地笑了起来。
刘璟带随从上了东吴大船,两岸士兵引领着船只,向水门驶去,船头上,刘璟和鲁肃并肩而立,刘璟指着远处码头上忙碌的移民对鲁肃介绍道:“不久前,黄祖偷袭柴桑失败,他的儿子被我们俘虏,还有数千士兵,所以按照我们和黄祖谈妥的条件,被俘士兵的家眷都要迁来柴桑,今天子敬兄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鲁肃点点头道:“这至少有一万余人,对于江东而言,安置一万余人轻而易举,可对于柴桑一域,这一万余人是很重的负担啊”
“刚开始或许是负担。但从长久看,他们都会成为自耕农,成为柴桑赋税的来源,而且他们的到来,使我得到了数千名忠诚的士兵,所以,这批移民对我而言远远利大于弊。”
“果然是上者谋国”
鲁肃感慨道:“其实江东也是不断从山越族迁移人口到州县,也有人说,山越人生性好斗,民风愚昧,把他们迁移出来对江东不利,但我主上说了一番话,竟和璟公子的话不谋而合,也是从长远看,山越人会变成自耕农,成为江东赋税来源,对江东远远是利大于弊。”
说得这,鲁肃回头看了一眼刘璟,目光充满了诚意,“我觉得璟公子应该去认识一下我们主人,相信你们会很有跟多共同话题。”
刘璟微微一笑,“我也很期待认识孙权。”
现在刘璟却对鲁肃很感兴趣,三国演义上,鲁肃是宽厚长者形象,却比较愚笨无能,非常好衬托出了诸葛亮的智谋,可事实上,鲁肃却是文武双全,胸怀豁达,见识高明。
刘璟也知道鲁肃主张联和第三势力抗曹,所在在柴桑大战之时,他才会写那样一封信给鲁肃,就是希望他能和鲁肃达成某种默契,为将来的合纵抗曹打下基础。
这也是刘璟这次和江东联系的真正用意,孙刘两家世仇和他没有关系,他知道,将来曹军大举南下,只有联合孙权共同抗曹,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刘璟又问道:“江东还在为老夫人举哀吗”
“我出来时,已恢复了正常生活,不过老夫人的哀悼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年底。”
说到举哀,鲁肃倒想起一事,笑道:“璟公子居然也为老夫人送了悼念幡,放在贵宾第一位上,曹操反倒是在第二位,这件事轰动东吴,璟公子也成为了江东的热门人物。”
刘璟笑了笑道:“那只是以我的个人身份吊孝,和荆州牧无关,江东是不是误会了”
“应该没有,大家都知道和刘表无关。”
两人说着,大船进了城,一直在城北的一座大房子前停下,这里便是寄存将士阵亡士兵的尸骨之处,鲁肃笑容收敛,神情变得严肃庄重起来,他跟随刘璟走进大宅,眼前的情形令他心中一阵震撼。
只见宏伟如大殿般的大堂上摆着数层桌案,层层叠叠向上铺开,在这些桌案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灵牌,眼前就像一座灵牌山一般。
最前方是一张巨大的供桌,桌上摆满了三牲干果等各种贡品,还有一座袅袅冒青烟香炉,两侧各坐着四名僧人,合掌念经,为士兵们超度亡魂。
鲁肃心中异常感动,这是他的士兵,他很清楚,四千六百余亡魂,虽然阵亡在柴桑城下,但他们尊严却没有遭到践踏,他们灵魂得到了安息,这在从前不可能发生之事,但今天他却亲眼看见了。
这一刻,鲁肃心中对刘璟充满了感激,他也终于理解了孙权为什么说感于刘璟的诚意。
鲁肃敬了三支香,跪下来,恭恭敬敬地给数千士兵磕头谢罪,他默默念道:“我鲁肃作战不力,致使你们无法返回故乡,愿你们灵魂安息,我将带你们的尸骨返回故乡”
第168章长沙来客
刘璟和鲁肃的谈判没有任何悬念,双方带着最大的诚意,妥善地解决了柴桑之战的最后遗留问题。
按照双方的协议,刘璟把五百三十二名受伤江东战俘全部交给鲁肃带走,同时还有四千五百余阵亡士兵的骨灰,也由鲁肃一并带走。
作为回报,江东也将把与黄射水战时俘获的两千七百名江夏战俘交给刘璟,至此,柴桑战役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了记号。
柴桑城头上,刘璟注视着几十艘大船东去,这是陶家的船队,它运走了江东的伤兵和骨灰,回来它也会将江夏军战俘一并带回柴桑。
“公子不怕州牧知道吗”徐庶慢慢走到刘璟身边,眉头轻皱,有些担忧地问。
这两天他看得很清楚,刘璟和鲁肃的交往太亲密了,可以看出刘璟是铁了心要和江东走和解之路,这就让徐庶很担心刘表的态度。
刘表和江东是世仇,他是绝不会允许自己侄子和江东暗通款曲,尤其刘璟吊孝幡轰动江东,刘表岂能漠然置之,到时,刘璟怎么向刘表交代
刘璟摇了摇头,“有些事情不能因为州牧不喜,我就不做了,我也会权衡利弊,最多是向伯父解释认错,但和江东和解,完全符合柴桑及江夏的利益,我想伯父也能理解我。”
“只怕他不是这么想。”
刘璟的脸色也变得严峻起来,他回头注视徐庶,他比徐庶高了大半个头,是一种冷峻的、居高临下的凝视,缓缓说道:“州牧是否震怒只是小节,但与江东和解却是大业,我不会为小节而放弃大业,希望元直兄能明白这一点。”
徐庶感觉到了刘璟语气中的严厉,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他明白刘璟的大业,徐庶的目光也转向江面,凝视着船队变成了一个黑点,他忽然又想起一事,沉吟一下问道:“江东遣返回来的战俘,公子准备怎么处置”
刘璟也意识到刚才自己对徐庶的态度严厉了一点,他毕竟是为自己好,不应该那样严厉和他说话,刘璟心中歉然,说话的语气也柔和许多,他微微一笑问道:“如果我用来补充兵源,元直觉得呢”
“最好不要”
徐庶摇了摇头,这一次他的态度很果断,“留下这些战俘对司马弊大于利。”
刘璟并没有吃惊或者错愕,徐庶的否定态度似乎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笑了笑问道:“为什么说用这些战俘来补充我的兵源,是弊大于利”
徐庶苦笑一声,“公子应该比我明白,若把这些人放回家园,对公子的名声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对于他们的家人,整个江夏都会感激公子,这对公子在江夏的声望是多么有利,相反,若公子把他们视为自己兵源,虽然无可厚非,但失去了一次捞取江夏声望、民心的大好机会。”
刘璟背着手在城头走了几步,又扶着城垛凝视远方,久久沉思不语,应该说徐庶的建议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