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满江红之崛起 > 分节阅读 360

分节阅读 360(2/2)

目录

“这是国内签署的逮捕令”

“逮捕令”

“今天晚上,我会在公使馆举行宴会,到时在公使馆内将孙文逮捕”

在他说出这番话时,张峰知道现在自己只剩下一件事,就是与法国政府协调处理此事,必须要将孙文押解回国,在公使馆内逮捕是符合国际公约的,唯一的问题来自法国司法机构是否会在离开公使馆后,插手此事。

理想主义者,总是有着超乎他人想象的勇气,他是如此,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先生,你必须要离开”

汪兆铭看着面前的先生恳请道,一个小时前,在他离开大巴黎市议会会场去厕所时,有一位调查局的特工给透露给他一个消息。因涉嫌上海共和派通敌叛乱案,孙文和自己都被司法部批捕了,团长在公使馆举行宴会,他们会在公使馆内被逮捕,然后归国,移交司法,进行审判

逮捕、归国、审判汪兆铭可以想象,一但上了法庭,调查局的人誓必会让自己上法庭作证,那怕就是伪证,只要先生没逃,肯定就会把他送进监狱,而自己呢却落得出卖先生的罪名。

对于年青的汪兆铭来说,他知道,到那时自己会成为什么,一但上庭作证,自己这辈子就完了,可如果不去作证的话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自己这辈子同样也会身败名裂到那时,有几个人会听自己的解释

作证也是身败名裂,不作证也是身败名裂

可现在即然调查局给了先生一次逃跑的机会,不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先生逃了,自己的名声也就保住了,只要先生不上法庭,自己就能

“逃”

孙逸仙苦笑一下,他朝着巴黎熙熙攘攘的街道看上一眼,看着那些衣冠楚楚的外国人。

自己不是没有逃亡过,自十年前发动广东起义之后,自己便一直流亡于海外,那种流亡海外的生活自己早已经习惯了,若是满清要逮捕他,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流亡各国,但这一次呢他却犹豫不决了。

如果没明石原二郎之前的那番交谈,或许他会选择逃亡,可现在呢梅恩平,他的脑海中浮出自己在日本结识那位同志,他不仅接受日本的资金和武器援助,甚至借用日本人发动起义,一夜之间,共和派成为通敌卖国的代表,想来他们之所以要逮捕自己,恐怕还是因为要梅恩平那里发现自己的信件吧。

信件里有什么叛国之证吗好像并没有,但是其间的不过只是一些两人探讨共和体制的内容罢了,除去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梅恩平拍来的一封电报。

“近期,国内许会有剧变发生,界时,一但共和体定,当以先生为总统”

想及这句话,孙逸仙将两者一联系,才反应过来这并不是梅恩平的理想之语,这完全可以视为的他和梅恩平之间的联系,甚至于在法庭上检方完全可以据此为证,指责自己与梅恩平一同通敌卖国。

若是自己不出庭的话,他们也许会不缺席审判自己,进而在法庭上出示一系列的证据,证明自己指导甚至策划了这起通敌暴,到那时,法庭上不会有任何人为自己辩解,所有的证据都将指向自己。

即便是自己在国外逃亡,也永远背负一个“战时通敌卖国”的罪名在梅恩平发动这次起义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起义会给共和派造成多么严重的打击也许此时,一个个同志已经被警察逮捕,他们都将面临着“通敌卖国”的控罪。

这种罪名绝不同于满清的叛逆,在经过光复后的清算之后,这个国家的民众最痛恨就是汉奸。而在战时通敌卖国、武装暴、引外侨参与暴动,无一不是民众痛恨至极的事情,若是背负着这个罪名,那么

想通其间的要害后,孙逸仙看了一眼汪兆铭,然后摇了摇头。

“不,我们不仅不能逃,而且还要主动回国接受调查,只有如此,才能够证明你我的清白逃了反而会自证其罪”

“可是先生”

一听这话,汪兆铭差点没给吓的背过气去,他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先生被送上法庭,而现在先生竟然自己主动要去投案,在上法庭

也许,他还不清楚,对要告诉他。

“先生,这可是自投虎口啊,这或是陈氏皇帝等待已久的机会,若是先生不走的话,一但回到国内,那岂不就是自投罗网,万一他要是”

孙逸仙挥手阻止汪兆铭继续说下,他驻足看着巴黎的街道两侧的树木。

“如果如果在未上法庭之前,他杀死我的话,那么国民便能看清陈氏皇帝的真正的一面到那时,但凡稍有同见识之人,亦知道此次明为审判,实为迫害若是上法庭的话”

孙中山微微垂首,朝驻足在一棵法国悬铃树的树荫下。

“清者自清”

说罢,他便加快了脚步,朝着中国驻法国公使馆的方向走去,他并没乘马车,而是慢慢的走着,看着先生的身影在夕阳下渐渐的拉长,完全的被恐惧笼罩着的汪兆铭只感觉一阵阵冷汗不断的从他后背流了下来。

真真的要回国吗

“回国了”

面对着这个报告,陈默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给张峰发去那份电报的时候,自己就担心他别来个秉公执法,那小子的眼中只有法律、只有公正,很多时候他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政客,理想主义者有可能成为政客吗

出于对他的担心,自己才会请查志清过来,让他通知他的人,把消息传给孙逸仙身边的人,现在他身在国外,只要离开代表团所在地,即便是张峰也拿他没办法,可现在的问题不是张峰回的那份电报中提到的“请陛下履行当日之诺”,而是两个多小时后,公使馆发来的那份电报“孙逸仙主动投案自首”。

“为什么非要回来呢不是让你走了吗”

看着电报中不日将派员押解孙逸仙等人回国报告,陈默然无奈摇头轻叹着,这人是怎么想的他不是已经习惯于流亡海外了吗自己给了他一个最好的选择,可偏偏事到临头却主动选择回国受审。

之所以想要他流亡海外,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自己不想真的不想把他投进监狱,而另一方面,却是不想让审判,变成季米特洛夫式的审判,让他像季米特洛夫一样在莱比锡审判法庭上,慷慨陈词,把法庭变成揭露真相、阐述共和纲领的讲坛。

这才是自己最担心的地方,没有谁比陈默然更清楚,那些者、理想主义者总有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审判变成了笑料,到那时,整个国家都有可能去质疑原本的铁证,最后丢人现眼的会是政府

绝不能让这一切发生

要不然那个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陈默然还不屑于那么做,别说是整个国家都支持自己,即便是这个国家有一半的人不支持自己,自己也不能那么做,人的良心总有那么一点底线,最起码的底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