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7(2/2)
孙中山摇摇头,看看着面前的明石原二郎,只是轻道一句。
“民权不是个政治问题,而是个道德问题,同样,信仰不是背叛国家的理由,爱国同样是个道德问题”
说出这番话后,孙中山举手招来服务员,他不愿意再和这个日本人再发生交集。
“我想,这顿饭,还是由我来付账吧”
说话的时候,孙中山从钱包里取出几张法郎纸币,直视着明石原二郎。
“我想这至少应该是战场上的胜利者,表现自我风度的一种方式不是吗”
面对孙中山的回答,明石原二郎只好报以一笑,一切都如他所料,在自己还未劝说时,他说拒绝了自己,若是其它人,或许会放弃,但他是明石啊
在孙中山就要付账的时候,明石原二郎松开领带,呷了一口酒。
“先生,我想当有朝一日,贵国的皇帝背弃了他当初的承诺之后,也许,你会需要我们的帮助”
听到这句话从他的嘴中蹦出来时,孙中山内心感到一阵轻微的刺痛。他这么说,是不是暗着自己一定会去寻求敌国的帮助呢
向前一倾身,孙中山握紧拳头,他的双眼径直盯着明石原二郎的眼睛,并向他步步逼视。
“我想,你是绝不会看到这件事情发生的”
第77章公平
第77章公平万字更新求月票求定阅
傍晚时分,张之洞还在他的国务院办公楼四楼他的办公室进而来回踱步。日落后的窗子渗进一些灰白的光线,映在他的额镂深纹的脸上,这张脸上好像罩了一层阴影,只有那长长的白须被阳光照的更白了。
张之洞年已六十八岁,虽说身体看似还算不错强健,但踱起步来,缓慢的步履却没有多少力感,无论是神色或相貌他都已经显现出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的老态。
尽管作为帝国总理大臣,但是他的办公室房间不大,与其它文武官员房间内大都摆设着西式的办公桌椅不同,这个房间里的办公摆设无不是传统式样,有很多甚至是他从湖北带来。屋里唯一一样西方式装的摆设,只有一套舒适但却不豪华的皮面沙发。一张普通的红木书桌靠墙而置。靠墙的玻璃书橱里摆了的书籍,除去古文典籍外,书柜中还有不少西洋政经译书籍译本,作为帝国总理大臣,无论是中学为体也好,西学为用也罢,他总在学一些西洋的东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久经官场的他岂会不知。
而在书桌的背后墙壁上悬挂着陛下的半身戍装画像,在中国这几乎是官方式的摆设,政府部门、学校以及大多数国民的家中,都悬挂着陛下的半身画像,有的是政令要求,有的则是表达对皇帝忠心的一种方式,而在书桌的对墙上,则悬挂着那幅陪了他几十年的古北口长城图。
与大多数高级官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办公室里没有装电话。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干扰,必须来请示他的事情要通过他的秘书长的允许才会来敲他办公室的门。在绝大多数时候,他经常独自一人幽闭在这间与外界隔绝的办公室里,阅读一些公文和信件,抑或是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一些重大问题。
他就是这样主掌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政务,越来越专业化的分工和大多数时候,皇帝直接听取汇报,使得他这个总理大臣并没有太多的事物,他当然也明白,军方战事,即便是皇帝也只有建议权,更何况他这个总理大臣。至于工业、经济、法律事物,他更是一个门外汉,他这个总理大臣的用途,就是维持这个半新半旧的帝国官僚体系的正常运作,最终实现三千年政体的大变革。
而在这个晚春的黄昏时刻,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的他没有急于回他的那栋陛下赠予他的私人官邸,而是是神情肃穆的来回在房间里踱着步子,他恍惚觉得有一丝不安的阴影掠过他的心头,但这丝阴影又那么飘飘忽忽,令他捉摸不定。
就在刚刚十几分钟前,他看到了帝国调查局、帝国警察总局向他呈送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确认了共和派涉及到“上海叛乱”,因司法部长率团出访,司法部次长已经批准了一份史无前例的逮捕令、搜查令。
“3859人”
喃喃着这个数字,看着那一个个名单,张之洞似乎看到了历史的重演,只不过几百年前,洪武帝是借胡唯庸案殊连甚广,而现在,却是
这是怎么回事呢
陛下知道这一切吗
从昨天“上海叛乱”之后,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波,而接着类似的消息纷至沓来,各地先后关闭了共和派的报纸、会所,逮捕了大量的涉及“上海武装叛乱”事件的相关人等。
那是根据在叛乱头目梅恩平以及其它相关人等的家中抄出的名单、信件逮捕的,那时已经超过一千人,正如他所担心的一切,逮捕在今天再一次扩大了。
甚至就是连杨度、孙中山等人都在位列名单之上难道说陛下真的要借上海通敌武装叛国案施以铁腕吗
这个念头不过是刚一冒出来,张之洞的眼前就浮现了出陛下曾经的言语。
“给人以做人的尊严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国家”
“所谓的做人的尊严,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自由自由的言论带来的是自由的意志,最终自由的意志带来是的民族的进步”
不会的陛下绝不是那种人他不会趁机清算共和派、立宪派的,在他说出这番话时,张之洞自己都在心里怀疑着这一切,做过一个老官僚,他当然知道,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在面对权力的诱惑的时候。
有什么比至高无上的皇权更具诱惑呢现在有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谁会放过呢
“当当当”
敲门声响了起来,然后他的秘书长开门走进来。
“相爷,袁部长来了”
袁项城
“快快请他进来。”
现在的张之洞可不像过去那般轻视袁世凯的不读书,现在他们两人可谓是交情颇深,两人皆为保皇派领袖,无论于公于私都要和睦相处,更何况还有袁世凯的刻意奉诚。
他的话音下后,身材稍显肥胖的袁世凯走了进来,看见了窗口灰白的光线里,张之洞瘦长的身影。
“蔚亭,我正在去找你”
张之洞热络的请袁世凯坐下来,这事他还真得要听听袁世凯的意见,他比自己更擅于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