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满江红之崛起 > 分节阅读 330

分节阅读 330(2/2)

目录

郑蕲轩的话说的字字有力,他在徐家卖的不单是力气,心里还念着徐家当初的恩情。

徐长茂笑一下。

“这话说的,这几年叔这小铺子耽误你的前程了”

他的声音一落,就从怀里取出一小叠钞票来,都是十元一张的大钞,足有百十张之多,瞧着这票子,郑蕲轩看了眼徐叔,便露出些委屈地说。

“叔,您您这是嫌我了”

徐长茂摇摇头,自喝着酒说。

“不是嫌你,轩子呀,你叔是明白人,知道这徐记这小铺子容不下你的心,前些个,你提着说想到洋学堂里学洋玩意,叔寻思着也是这个理这半年,铺子挣了多少钱,你知道,咱铺子做的是政府的单子,包料,一个铁疙瘩一毛钱工费,算算利,一天也就是五十多块,这是一千两块,算是叔给你的盘缠”

郑蕲轩看着这钱,又看着徐叔的表情,一直没喝酒的话喝了一杯酒下去,然后放下杯子说了句。

“叔,俺那也就是随口一说,俺那书都丢下几年了,那还能上啥子洋学堂,若是叔,你不嫌俺没力气,俺这辈子就在徐记干了”

徐长茂倒是一惊,看着郑蕲轩半晌都没了话。

郑蕲轩站起身,然后冲着徐长茂行了一礼。

“叔,若是你不嫌俺,咱就这么说了”

饭后,在郑蕲轩出屋时,徐长茂望着他门关时的背影,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自言自语地说。

“才十六呀”

棚子里一溜排的摆着六个洋铁皮敲的化铁炉,在化铁炉边还整齐的码放着一块块标准的工厂铁锭,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一家简易的铁作坊。

“吡、吡”

化铁炉旁的风箱,并没有寻常的拉箱的伙计,倒是一根粗毛竹卡在风箱拉手上,借着水车传轴的转动,靠着几根木板的调转不停的拉着风箱,这点小小的改进,倒是节省了不少人力。化铁炉内书大的铁块在焦炭的作用下已经发红、发软,穿着汗襟的工人,在铁炉前摆着铁模,与其它的作坊不同的是,这里用的是钳式铸铁硬模。

从筐里拿起一个拳头大的铁套套,郑蕲轩细瞅了几眼,表情变得难看起来。

“这个沙眼太多,火候不到,这一炉,全砸了,塞炉子里,重铸”

“轩子,要不咱再挑”

温师傅看着刚升成掌柜的郑蕲轩惺惺的说了一句,谁都知道这轩子对活看的细,原本的十六的孩子脑子活他认,可现在当了掌柜的,他却心不服着,这才了这炉子沙眼货。

“挑什么挑我说砸就砸了,这干的都是什么活,这样的话计,拉出去都是丢人现眼,麻利的,都砸了”

大家见他面有怒气,虽说他年少,可毕竟也是掌柜的,都多少有些害怕,一旁的大根子站起来说道。

“没听着掌柜的话吗还不快干活”

见大家伙都忙活了起来,郑蕲轩这才冷哼一声,盯了眼那的温长应,先是皱下眉,然后又叹口气。

“温师傅,你别怪”

心里头郑蕲轩已经定下要辞这人的主意了。

“轩子,”

刚进坊里的徐长茂看着一这幕,知道怕是有人欺负轩子年龄小,不过他倒是装着没看见。

“东家”

一见东家进来了,郑蕲轩的怒气减了一些,眉毛也落了下来

“你看新闻纸了吗”

“嗯”

郑蕲轩一愣,今个他还真没来得急看新闻纸。

“新闻纸上说,那个什么伊腾博文到南京求和了,咱们在东北不打了你说这”

徐长茂的眼睛看着院子里成筐的铁套套,还有那边堆成小山似的木棍棍,这铁东西用来做什么,他可是知道,那都是给前线打仗用的,前边不打仗,那徐记的生意

一听着是这个新闻,郑蕲轩倒是没想什么。

“叔,没事,别听新闻纸上瞎说,这都是五天前的新闻了,昨个,县里的陈科长,不还给咱送来这个月三万的单子嘛”

“那又求和又谈判,还停了火,那”

“叔,兵不厌诈,谁兴谈判光用嘴谈的。”

第53章重战求定阅

第53章重战求定阅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蓦然间,春天毫无声息的到来了。

从城南到城北,绿色如飘浮的丝线,在空气中缓慢的游动着,所到之处,树绿了,河水清了,炊烟直了,人们脸上的笑容渐浓了。

从厚厚的冬衣里解脱出来,整个人都感觉轻松,冬日慵懒的感觉一扫而空。小鸟轻快的叫声,似乎也在昭示着,生命又开始到了多姿多采的季节。

昨夜一场春雨,随风潜入南京的大街小巷,洗刷着城市的街道房屋,并且带来一阵阵清新的味道。人们在清晨推开窗子的时候,感觉冬日里那个阴霾灰重的城市不见了,在春天的抚慰下,修过十个月改造后的城市变得清丽而多出了帝都的气息。

在风的作用下,去年移栽的法国悬铃树枯黄的树叶,打着旋,从高空中飘落下来,在湿润的宽敞的沥青路面上,混和着雨水,使路面稍嫌脏乱,但悬铃树上那枯黄中冒出的点点绿色,也更加渲染了春天的景象,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春天啊

首都的人们将欢声笑语洋溢在半空中,他们纷纷离开城市,前往城内外去年开建,最近几日先后投入使用的十数家公园去游玩。这是一个踏青的季节,自然的人们不会放弃这么难得的机会,他们将会是南京十六家公园的第一个春天的第一批访客。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在作为第一批访客的荣幸,至少对于在帝国饭店内兴行中日两国高层谈判的中日两国外交官来说,春天的气息不仅不会让他们感觉欢快,反而随着谈判的进行,反而会导致两国外交官情绪的恶化。

意大利水晶吊灯闪烁着明亮的灯光,在吊灯下的铺着绿色法绒长桌两侧,中日两国的外交官和军官们依如继往的扯皮着,尽管两国在谈判一开始,就在“友好的气氛”下同意实现三地停火,但是友好的氛围一但涉及到实质性的问题,立即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撤军,无条件的撤军,从中国东北撤出你们的军队,无论是你们撤回日本或是撤到韩国,这不是我们所过问的,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撤出军队,否则我们很难做出任何保证”

梁敦彦神情严肃的说道,就撤军问题,他已经和面前的伊藤博文纠缠了三天,可却未能取得一丝的进展。

“日本一定会从满洲撤军就像日本从来都坚持认为满洲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一般。”

相比于梁敦彦的凝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