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8(1/2)
适合在热带地区生活的欧洲人,他们任何人没有目睹过这样的华人,一群陷入前所未有狂欢之中的华人,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的欢喜,或许正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
“祖国的河山光复了,唐山的强大指日可待,他们再也不用受洋人的气了”
泗水城从未象今天这样淹没在人山人海之中,泗水城的街道上被那些欢呼着皇上万岁、帝国万岁的华侨吞噬了,此时的泗水像是他所地处的环境一般,这座热带城市,真正的沸腾了起来。
跟在人群中的谢子勤,一遍一遍的跟着人们呼喊着。
“中华帝国万岁”
此时在他忍不住想道一件事情。
“锁链在我身边一条条被打开了,今天或者明天。”
他的脑海中还记得,童年时代,他曾被一名荷兰小学生从街上赶走。他甚至继续幻想着。
“再也没有人敢这样对待我了,今天或者明天。”
在他四周,他再也看不到穷人、富人了,此时在这个欢呼的集会上,不再有巨富和贫民的区别了,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中华帝国的公民,他们和所有的帝国公民一样,将皇帝陛下送上皇位,他们的皇帝,中国人的皇帝。
放眼看去,到处所见全是群群幸福的人,他们互相拥抱、喊叫着,用他们的呐喊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帝王祝福着。
“就好象这些人突然间找到了自己的家。”
路边,一位打着花伞的洋人贵妇如此想道,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外国人的相法,他们从未曾想到,一夜之间,这些似乎没有祖国的人们,找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祖国。
十六岁的女学生苏阿云和泗水城中的青年样,在这一天,她真的,第一次的产生了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与国家一样融为一体了”,过去,面对种种不公的时候,她曾问过自己,如果自己是中国人,那中国在那里
她没有得到答案,因为中国是不存在的,就像他们不称自己是清国人,而称自己是唐人一样,他们有祖国,同样也没有祖国,但是今天呢她和身边的的每一个人一样,她找到了自己的祖国,不是教室里的老师告诉她“你是中国人”,而是发自心底一种归宿。
她想起在自己在荷兰人开的学校里学到的一句诗,默默地念了出来。
“活在这黎明该有多么好,正如青春就是天堂一样美好。”
当这首诗念完的时候,苏阿云看到一群人,一群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这片沸腾的街道上,突然出现了一排排荷枪实弹的军警,除去荷兰军官和警官之外,前排的拿着警棍的土著警察,后排的拿着步枪的殖民地兵团的土著士兵,他们看着这些中国人时,眼中流露出的妒忌是难已言表的,正是这种妒忌让他们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嗜血的残忍。
“我以荷兰女王的赋予我的权力,要求你们立即解散集会,滚回你们应该去的地方”
威廉柯蒂斯警官冲着那些挥舞着国旗的中国人大声喊道,正在欢呼着的人们并不理他的这套,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先生,难道说,在这里,我们连忙庆祝皇帝陛下登基的权力都没有了吗”
穿着一裔汉裳的苏阿云用荷兰语回答着荷兰警察,随后她又用在学校里学的国语说了一遍。
“是啊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没有庆祝自己国家成立的权力吗”
人群中传出一阵阵咆哮似的斥问声,这一浪浪的斥问声只让威廉柯蒂斯和其它几名军官都忍不住朝后退了几步,那些土著警察和士兵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露出了嘲弄似的讥笑。
“开枪,把他们赶回去他们的猪圈”
枪声在泗水的街头响了,子弹在第一时间击中苏阿云的身体,在她倒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舞动的那一幅国旗缓缓的跌落在自己的身体上,在意识消散的时候,她听到了惨叫声
第2章出发吧
夜已经很深了,皇宫前门处的路灯在均匀地闪着柔光,宫门前几名身着近卫陆军军礼服的卫兵荷枪实弹站在那里,个个挺胸抬头,年青的脸庞上一派炯炯有神的模样。
今天是陛下登基的第一天,但宫门前的近卫陆军的皇家近卫们,还是感觉到入夜之后,皇宫的气氛变得有的异样,今晚在城内外都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这是按传统由皇帝陛下的赐宴,每一个人都可以到那里享用丰盛的晚宴与米酒,这或许是这次登基大典花费最多的一部分,几乎占全部开支的一半。
但皇帝陛下却一反常态,并未在宴会上露面,而卫兵们却看到参谋总长蒋方震,外交大臣梁敦彦、陆军大臣蔡锷、海军大臣叶祖圭、内务大臣袁世凯先后急见陛下,随后陛下的行程发生了变化,未来照例出席晚上举行招待各界人士与外国公使领事的宴会。
此时任何身在南京的官员、士绅以及各国公使、观察家,都能以其特有的政治嗅觉,预感到在今天这个大日子,必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否则,对于任何一位刚刚登基的皇帝而言,他绝不会不参加这种宴会。
“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在皇宫东侧有一栋西式建筑,这间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便是政务楼,而在一楼的宴会大厅内,乐队演奏着欢快的舞曲,可是去跳舞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在勾头交谈着今天的异样,同时猜测着是什么事情令那位新皇放弃参加宴会。
金壁辉煌的垂式大吊灯悬在宴会大厅的中央。身着一身青色汉式齐胸儒裙的李忆睛,怀着难以言表的急切心情,两眼又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神情各异的人们,皇宫近侍的解释是“陛下国事缠身”,所以当然就不能出席宴会了,是什么样的国事呢
是尤列那些人吗
她把视线投向宋嘉树,他和他的家人都接到了皇帝的邀请,在上海皆知他是兴中会的资助人,他们难道发动了什么起义不成
不会的,军队和绝大多数国民都是支持他成为皇帝,那还会是什么事情呢
她又把视线投向各国公使,在这时她才注意到,公使们已经悄悄的聚成了一小堆里,荷兰驻华公使克罗伯正满面谦卑的像个“交际花”一般的在公使们身边周旋着,他的脸上似乎带着一些焦急之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说是什么外事
“叭哒叭哒”
正墙上金钟的计时声打断了李忆晴的思绪和审视。她不由的掀起那美丽的睫毛抬头望了一眼金钟。
“已经十点了”
凭着她的猜测,她预感到到今天一定出了大事,若许会涉及到外国而又与中国有关联的大事。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消息慢慢的传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