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8(2/2)
这徐世昌已经摸清了,陈默然并不拒绝袁大人反正,他是在看价码。
“卜五,麻烦你回去告诉袁大人,体内之血,身后之名。”
陈默然将未抽完的半截雪茄扔在烟灰缸里,鼻子里重重地冲出一股烟,同时补充一句。
“我汉人岂可为清臣告诉他,极早反正,方可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本帅虽不愿与同胞持戈相像,然兵火无眼,若他日于战场相见,光复军上下,眼中只有敌人,而无同胞之分,更何况是持戈事清之同胞”
被大帅的一句话吓的浑身打个激凛的徐世昌,尴尬的笑了笑。
“是的,这自是当然大帅,我想请教您。依您看,国家将来光复后,到底会走出一个什么权阁”
抬眼看了眼徐世昌,陈默然重新点燃一支雪茄,慢慢吞吞地说。
“这个问题,按理要我问你才是。我虽为光复政府之执政、光复军之大帅,于国体理应不表任何意见。你虽身为满清官员,但已有举义之心,又是社会贤达,你说呢”
问题被踢了回来后,徐世昌摇摇头,苦笑道。
“大帅,我在来上海的时候,看到报纸上皆谈他日光复,当由民众推选于国于民有奇功者为皇帝,行施宪政谈什么制定宪政如今中国之势甚威,哪里是制定宪政的时候就算制定出来了,条文列得再好,又有谁来执行呢谁来监督呢还不是一纸空文而已”
在说话的时候,徐世昌看了一眼面前的大帅,这于国于民有奇功者是谁无疑即是眼前之大帅,之所以说出这番话,一来是心有所想,二来却是想探一下眼前大帅的心思。
“你说的是实话。”
陈默然端起他的墨玉杯喝了一口。
“再大的法都要靠人来执行。宪法制好国家只是其一,但最终还要有能人才有治世。”
陈默然这句话与徐世昌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也有不相通之处。此时当然不是辩论的时候,徐世昌不想就这个问题再说下去,他望着陈默然说。
“大帅,如今全国上下皆把你看作是民族光复的希望,连洋人都说未来中国离不开大帅。”
徐世昌这话不是杜撰出来讨好陈默然的,而是说的真话。自从三天前以光复军大帅、临时政府执政双职走进民众的视野中以来,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报纸就常常有意识地登出赞扬陈默然的文章,说他是中国真正的能人。而最近东交民巷的公使们在抱怨中国朝廷办事疲沓时,常不免捎带一句话。
“江宁临时政府在处理外交政务时可不是这样。”
弄得朝廷很难堪,袁大人之所以担心满清不日将灭,除去光复军得民心、军势之外,洋人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陈默然捻了捻唇上留出的八字须,微笑着,洋人说什么他不在乎但他在乎的是那些外国人这种表现,却已经使不少人认为临时政府已经得到了列强的半承认,但至少现在这只是空想罢了。
微笑着,看着徐世昌,陈默然想再给陈默然推一把劲,于是便对徐世昌说道。
“卜五,我给你说一桩事,这不算是什么新闻,估计过几天就会见报。”
“什么事”
徐世昌被陈默然这种突变的神态弄得有些迷惑。
“昨天,张季直已经接受了临时政府农商部部长一职。”
相比于徐世昌的不解,陈默然的眼神蓦地光亮起来。
“他与我足足谈了四五个钟头的话,直到半夜才送他回到客轮上。”
张季直就是张謇,当年大魁天下的状元,今日南通大生纱厂董事长。可谓是南省商界名流。
徐世昌心里想这与自己何干,遂问。
“大帅,季直先生授职后,离开江宁却又是为何”
“卜五呀,你知道吗,自本帅从他国归还中国,有一个恩人”
陈默然没有直接回答徐世昌的提问,却扯起了自己的过去。
“岘庄公是大帅之恩人”
徐世昌点点头,在京城时有不少御使曾前“陈氏能得今日,系刘岘庄所为”。
“人皆道陈逆有一恩人,却不知陈逆亦心感一人。”
陈默然说到这里,轻松地笑了笑,拈起一块核桃仁放到嘴里嚼着。徐世昌却是听的有些好奇,心感一人他心感何人
放下手中的核桃仁,喝口茶冲冲嗓子陈默然继续说下去。
“张季直知我心感一人,所以才会自靠往武昌一行”
“武昌”
徐世昌听着这句话面上一惊,武昌瞬间他便明白这陈大帅心感何人了。
“香帅已遣散幕僚。”
瞧见徐世昌听到这句话时惊讶,陈默然却诡谲地眨了眨眼睛说。
“卜五呀,你知道那些幕僚现在大都身于何处”
“身于何处”
徐世昌急切地问道一句,若是说连湖广总督都那么袁大人看来是要尽快易事了。
“告诉你们袁大人,时不待他、势亦不待他”
突然话音一变,陈默然冷淡的说了一句随后看着徐世昌,又补充一句。
“他现在可是时日无多徐次长”
一言一语,皆惊徐世昌心头一惊,他没想到自己这趟来江宁竟然次长虽说尚不知眼前的大帅任已为何部次长,但他却明白,苦待一生的机会就在眼前。
这会徐世昌觉得自己身上的血都滚动起来。
“请大帅放心,世昌一定说服袁世凯阵前起义反满”
站了起来,陈默然大声笑道。
“说实话,我要谢谢袁世凯,他派你来江宁,却是把你送给了临时政府,卜五呀,你与袁世凯有长幕之情,我自会体谅,你告诉袁世凯,他苦于人臣之本,那好,我就送给他一借口。”
说罢,陈默然提笔在纸上写了两字。
黑暗里已经站着一批俄国人,因为没有车辆,所以他们各自背点行李,准备步行几十公里到旅顺去,所有的人都是最普通的居民,职员和工人,此刻他们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家产,像最初时来到这里一样,如穷光蛋一般的朝着旅顺走去。
凡是可以开动的列车早已经被军方征用,用于撤出防御达里尼的上万名官兵,而仅有的几辆火力,则用于在执行毁灭一切重要设施的16狙击步兵团的撤退,搭载着撤向旅顺的士兵和军官离开了旅顺,为了能够赶到旅顺,一无所有的居民们不得不赶去向市长请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