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分节阅读 237

分节阅读 237(1/2)

目录

几乎是国务院的小半壁江山

而对于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来说,他们认为重要的是外交、内务、陆军、海军、财政、农商、交通、司法等有权有钱的部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这些根本就是可有可无,只能当安慰奖发给在野党。

如今孙元起抢着要这一块鸡肋,冯自由如何不喜几乎孙元起话音刚落,他便点头答应了。

孙元起先前贸然开口,已经使得杨度失去了要挟的良机,此时生怕孙元起再次浪费机会,急忙说道:“百熙,既然你要当教育总长,我们也不好反对。只是这额外的条件里,且容杨某自作主张一回”

孙元起对于刚才不顾杨度等人的感受自作主张要当教育总长颇为愧疚,闻言便点头道:“皙子请讲”

杨度沉吟片刻才说道:“我们的第二条是,以后成立的民国政府必须承认孙大人在四川及其他控制的地方具有管理权。”

冯自由眨眨眼睛,好像在思忖杨度的话里是不是另有机关。

杨度解释道:“孙大人本来是四川总督,准备携麾下的第四十四混成协数千名将士入川平乱。将士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川陕边界,就是想博个沙场功名。如今孙大人举义,总得为这些辛苦的将士谋个安身之地吧”

“好吧。”冯自由勉强答应了这一条,“那孙先生你还有什么条件”

孙元起一时半会也想不到别的什么条件,突然瞥见边上坐着的刘明昭,心中一动,指着他说道:“第三条,就是我和这位小兄弟一见如故,想留下他做我警卫队的队长。”

杨度、杨永泰面面相觑。

冯自由也有些惊疑不定:“留他”

刘明昭更是失去了镇静:“让我做警卫队队长”

也不怪众人生疑。刘明昭现在不过十九岁,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之前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后,他才加入学生军,截止到现在,军龄不超过三个月。孙元起却要为他牺牲宝贵的一个额外要求,还说任命他为队长类似于连长。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情吗

孙元起却一本正经,满脸严肃,丝毫不像开玩笑。冯自由重新打量了自己的这个保镖,想看看他到底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良久才说道:“先生留下伯承贤弟,在下并无异议。只是伯承贤弟能不能留下来,还要看他本人的意思。”

刘明昭思考片刻答道:“承蒙孙先生青眼,伯承恭敬不如从命。但伯承不愿呆在警卫队,情愿在前军担任一名排官,哪怕棚官也行,与四川各处保路同志军联络,避免刀兵相加,尽早光复四川”

孙元起知道“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的道理,也读过揠苗助长、伤仲永的故事,明白将帅没有速成班,稍作沉吟便同意了刘明昭的想法。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何况这火根本就没刻意用纸去包呢赵景行光复西安、阎锡山光复太原的消息很快四散传开,而最新得到消息的人自然是密探遍天下的袁世凯。

此时袁世凯正在湖北前线督战,北洋军与革命军隔间对峙,炮声日日不息。武汉沿江一线战火正炽,硝烟密布。当然,袁世凯并没有用全力,要是他使出十二分力气的话,早已收复湖北全境了。但他却不着急,他一边和革命军乒乒乓乓打枪放炮,一边派人私下里和革命党人密切接触,究竟是打是和,完全取决于北京形势的需要。

11月5日晚饭后,袁世凯按照惯例来到指挥部,和冯国璋、段祺瑞、倪嗣冲等亲信检讨本日作战得失,安排明天作战计划,顺便交流一下感情。说说讲讲到了三更天,众人正准备各自散去,电报房送来了一封急电。袁世凯看完之后没有像以前一样给众人传阅,而是顺手掩了起来,半天才慢慢说道:“诸位,明天作战计划取消”

倪嗣冲肚里最搁不住话,马上出声问道:“大帅,发生了什么事”

袁世凯却悠悠地说道:“以前我认为,天下翰林真正能通的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张佩纶、徐菊人徐世昌、杨莲府杨士骧,算三个全人,张季直张謇算半个。现在看来,我还漏算了一个”

第二七零章运筹帷幄荷时来

要是孙元起当时也在现场的话,估计一定会惊讶地问:“袁大人,你也看过笑傲江湖”

因为孙元起清楚记得笑傲江湖里,任我行曾在少林寺中强敌环伺之时,牛逼哄哄地说过:“老夫于当世高人之中,心中佩服的没有几个,数来数去只有三个半。还有三个半,是老夫不佩服的。”然后豪情万丈指点天下英雄,好比曹孟德与大耳儿青梅煮酒一般,把各人的品行阴私都划拉个遍,何其快哉

孙元起当年读到这里时,看任我行恣意评说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少林寺方丈方证大师、华山派剑宗风清扬风老先生、武当派掌门冲虚道长以及嵩山派掌门左冷禅,但觉血脉贲张,把金庸老儿佩服得五体投地。却万万没想到这“三个半”之说却来自于任我行式枭雄袁世凯。

自从袁世凯说出这句话后,天下效颦者极多,比如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三个半参谋长”等。著名学者钱钟书也未能免俗,曾说过:“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而湖南人的影响尤为深远。”至于金庸笔下的任我行,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巧加利用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