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2/2)

目录

老赵、老郑应了一声,前头领路。

路上,孙元起突然问道:“老佟的后事怎么办的佟家的三个小子呢”

“老佟不是有个侄子在京师大学堂当门房么闹拳匪的时候,来我们这儿住了几天。后来看一时半会儿消弭不下去,就回乡下了。谁想到,没几天,老佟就过去了当时乱糟糟的,也不敢出门,只好定了副寿木,先入殓了。幸好老佟的孙子景圣在,礼数倒不缺。年头里的时候,老佟的侄子进京接孩子回家过年,顺便探探口风,才知道老佟已经过世半年了。雇了车,把老佟给接了回去,算是入土为安了”说到这儿,老郑叹口气,“老佟,好人哪”

“可不是咋地”老赵接口道,“年前,老佟侄子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跟他说好了:老佟是府上的人,这三个孩子也是他带过来上学的。所以,来年三个孩子还要送过来。这是逝者的遗愿,我们不能违背。以后孙先生从国外回来了,也会这么讲。年后,他们又把孩子送过来,还带了不少东西。我们都没要。”

“嗯,你们做得非常好。”孙元起点点头,“下回老佟家再来人,告诉他们,我们这里缺人,让他们家过来一个,也好有个照应。”

老赵、老郑连连点头,表示记下了。

说话间,已经到了屋前。老郑上去打开门,就见满满五六间屋子里都是书,各种都有。

孙元起说:“你们先去忙吧,我在这里看看。”

老赵、老郑应声去了。孙元起一个人呆在屋里,仔细翻阅。这些书放在这儿,就没有人动过,上面已经落了一层灰尘。最下面的跟地面接触,有些回潮,若是不加以处理,这个夏天定然会霉烂不少。需要乘着晴日的时候,让老赵家的、老郑家的把书搬出去晾晾。有几本封面上有些黑红的颜色,仔细看时,却是干涸的血痕。想来就是老佟最后搬运的书。翻着,鼻子一阵阵发酸。急忙放到一边。

又在书堆里翻检。老佟捡回来的书,那是什么都有,前一本可能是明本史记,后一本可能就是三字经、百家姓,甚至还有时宪书、麻衣相法之类的。最后,孙元起见到一本“孙元起百熙先生著,京师大学堂刊行”的初等物理教科书,想来是老佟在京师大学堂捡的,不禁笑骂一声:“老佟你个笨蛋”

骂着,眼泪却下来了。

第二十九章高天无际雁飞来

过了一日,孙元起精神稍微好些,旅途的疲倦也尽去了,开始着手准备学校的筹备事宜。以前从没有做过这种事,现在经手,才知道千头万绪。

成立新学校,一般总得有个“xx学校筹备委员会”,然后每人各管一摊,什么筹款募捐啊、征地拆迁啊、规划建房啊、招聘师资啊、草拟章程啊然后,学校才能起来。

可现在,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准备。大话已经放出去了,报考者热情也有了。可学校呢连影儿都没有。说是筹备,可除了自己,还有身上的八万多美金、一万两银票,啥也没有。

算了事情一样一样来。

先说筹款募捐。钱,自己身上还是有一些的,这一条可以先跳过去。

再说征地拆迁。对,先确定校址这是关键。

说做就做。招呼老赵找辆马车,带上韩蘧、陈骥德,当作是学生代表。学生们一听说要挑选校址,呼啦啦一大班人都要去。孙元起劝阻了几遍都不听,只好再带上周宗武、刘斌、潘咸。赵景行、赵景范也想去,被老赵一人一巴掌给扇回去了。孙元起想了想,又带上了佟景圣。

学生多了,还得再带上那个义和拳的头目及其手下几个得力干将,作为威慑力量。加上老赵,一行十几人,由德胜门出了城。后世北京的高校,都在海淀区,也就是现在北京城的西北角。马车就顺着路,往西北行去。

最先到的积水潭,是后世北师大的所在,除了乱葬岗,就是一片芦苇荡。孙元起摇摇头:不行,离北京城太近。一方面,发展空间不够;另一方面,北京城有个大大小小的事儿,学校肯定受波及,前世的惨痛经历还少么不如趁早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再到黄庄,人民大学的所在,现在也是靠着芦苇荡,离京城也不远。不行。

蓝旗营,北大、清华所在地,那都是皇家园林,更不会容许自己盖大学的。也不行。

那再往西北,是颐和园、圆明园。绕过这两个园子,就看见一片山峦起伏。那是燕山的余脉,此时正值初夏,山峰上青翠欲滴。时已是中午,走了已经四五十里地,加上太阳暴晒,大家都有些疲倦。看到这山,顿时精神一振。等快到山脚下的时候,有一条亮晶晶的小河。清爽的凉风从山间漏出,大家都叫了声“好”

大家在河边找了处荫凉地,休息、吃干粮。准备吃完饭再休息会儿,然后两两一组,朝四周走走,看看究竟如何。

孙元起把干粮分给了赶车的师傅,问道:“这个地方,你以前来过么”

师傅拿了干粮,连忙道谢,然后说:“这个地方,以前也来过。因为这个地方靠近崇祯陵,稍远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