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6(2/2)
堆在平地上的建筑材料,已经建成的房屋,让自动步枪发挥的余地更小了。
一枚凌空飞翔的钢筋,打破了寂静,戳穿了一名茫然的长矛兵的身体。奴隶们正式开始了暴。
180多名奴隶,或者手持工具,或者孤身扑上,向着距离自己最近的水寨士兵扑去。
“开枪”王斌发出怒吼,手中的4卡宾枪“咔咔咔”的开始了三连射,打出了一个个血眼和土坑。
史能仁安心了一些,开始埋怨为何不给自己配枪。他身边的两支自动步枪居高临下,威力极大,但散步在四处的土著士兵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杀红眼的奴隶奋不顾身,往往一件简单的工具护住脑袋或胸脯,就能消耗掉十多发的556小口径步枪子弹,五六名战争奴隶配合就能击杀一名三极士兵,长矛士兵更是屠戮的对象,他们也是奴隶最憎恨的监工
当奴隶射出的第一颗子弹打在史能仁脚下的时候,史能仁终于明白局势失控,抖动着双手拿出对讲机,并对王斌道:“退到房子里去。”
二层的商用小楼狭窄而坚固,除了杀红眼的奴隶之外,没有人继续攻击。栅栏附近的三名士官用交叉火力阻止了奴隶们的突破,但要想救援也是没可能的。
西马市场一片或恐惧或好奇的呼声。
美少年巴尼忽然将身上的衣服裤子脱去,在地上滚了两圈,冲向奴隶们,大声喊:“我们要自由杀光奴隶主。”
大胡子无奈至极,也只得照此办理。
奴隶们自发的形成一个个队伍,除了语言相同的诱因之外,史能仁的管理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西马市场失控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西江水寨。
俞伟超傻眼了,佘雷愤怒了,红狼戴阿弟和外馆军官孙睿禾却振奋异常。
“我要给他们一个难忘的教训”戴阿弟恶狠狠地说。
正文第三百四十章镇压奴隶2
第三百四十章镇压奴隶2
在美少年巴尼的帮助下,西大陆的奴隶们收拢了活下来的士兵和士官,并派人围住了史能仁所在的小楼,继而守住通往西马市场的栅栏。那里的三名士官子弹也快要打完了,投鼠忌器,只得退守西马市场一期的房子。
自发性的暴动往往不可持,尤其是为了暴动而暴动的人群,暴动结束后,往往会自然散去,除非暴动者有了一个新的明确目标。
对于奴隶们来说,他们有一个天然的目标,回到故国,重新成为自由的平民或军人,又或者报复曾经的奴隶主,将自己的痛苦加倍的施加在他们身上。就像是奴隶们此刻对西江城寨的土著士兵所做的一样。
事情原本应该到此为止,但美少年巴尼和大胡子伽鲁,他们却有一个崇高的目标解放所有受苦受难的奴隶。
云合景从
活下来的150余名奴隶,几乎全部围拢在了工地的中央,互相之间用通用语或地方语言谈论着“解放奴隶”的话题。
并不是奴隶们有什么至高的理想和同样崇高的信念,而是史能仁的管理模式,要求将奴隶尽可能的打散,这意味着,虽然西马市场二期的工地上有150名暴动的奴隶,但属于同一个城邦乃至临近城邦的奴隶,人数很少有超过10个的。
10名奴隶,划一艘小船都勉强,如何回到故土
现实注定他们要必须解救两批甚至三批同样数量的奴隶,才有可能活着回去。
巴尼兴奋极了。
他觉得自己开创了一个时代,他大声喊道:“让我们终结奴隶社会丑恶的历史,让我们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我们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
这次,奴隶们傻傻的看着巴尼。
他们并不是真的傻。能在神庙战场上活下来的士兵,能在千里大迁徙中活下来的士兵,除了身体强壮,还得有一点运气和聪明劲。他们实战经验比两个没有见过血的贵族骑士强多了,深知逃亡之困难,更知军队之武力,一旦到了双方对立的时候,那就是奴隶军完蛋的时候。
一名曾经做过小军官的奴隶不得不站出来,说:“巴尼说的对,我们要把水搅浑,这里乱了,我们才能逃走。”
“对是说的好”奴隶们这才振臂欢呼。
巴尼怏怏的坐了下来,对伽鲁说:“他们的觉悟太低了。”
“他们都不是城邦的人,怎么会留在马拉城。”
“那债务奴隶呢”巴尼一下子抬起头来。
伽鲁不忍让巴尼丧失信心,劝道:“也许吧,但债务奴隶的人太少了。”
“不怕人少有思想的人,都会谴责奴隶制度的。”
伽鲁翻翻眼皮,谴责和反对是两码事,谴责的人是为了更好的长久的利用这项制度但他说不清那么多大道理,只好不去理巴尼。
奴隶们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了自己的指挥部,有6个当过小军官的指挥者,每人统领30人,并听从统帅的命令。他们分发了夺来的3支自动步枪和两支弓箭。一些奴隶选择了钢筋替代长矛,还有人储备了板砖,准备充当掷弹兵。
巴尼和伽鲁不认识其他人,因此竟没有捞到一官半职。美少年用半生不熟的通用语呵骂着,最后还是乖乖的去了火龙神庙的小队奴隶们是按照神庙的组成来分配的。
最高统帅达巴就是火龙神庙下属的小城邦战士,他曾经做过五十人掌,相当于一个排长。他来不及为自己获得的信任而感到高兴,按照家乡的传统,反叛的奴隶不一定全都被杀掉因为他们是财产,就像是跑掉的苍羊一样,但领头的苍羊,是一定会以最残忍的方式干掉的。
“我们把那座小楼打下来吧。”巴尼孜孜不倦的劝谏着。
达巴回答:“不,我们要去解放奴隶”
“解放奴隶”大家一边喊,一边将拳打脚踢活下来的10多名士兵,以及3名倒霉的工人。
当时的情况,士兵们必须积极反抗,也没有机会逃走,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