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7(1/2)
其中的好处,纷纷组建自己的特务连或者特务营,但从来没有统一的选拔标准和专门的训练课程,大多用来装点门面,有些将领干脆用来当做自己的卫队。”
蒋介石频频点头,这种情况在浙军中也有,他的义兄陈其美在两年前也组建过自己的特务队,只是规模没有川军弄得这么大,这么普遍。
刘秉先一看就知道蒋介石误会了,连忙低声解释道:“一鸣组建的这个特种部队不一样,标准定得非常高,为此足足准备了三年多时间,直到上个月中旬,他才向我军各军分区、各师下达命令,要求全军各部队选送军事骨干到雅安,参加全军军事技能选拔竞赛。
“小弟的第二师和重庆警备司令部也接到了命令,可几个副司令、副师长不愿把自己的尖子送上来,想必其他各师也一样。不过想想驻扎西康的两万多边军,还有一鸣的嫡系第三师、第四师三万余众,送来的人数不会少,而且全军的武功高手、神枪手和优秀侦查官兵,绝大部分都待在一鸣的嫡系部队里,连续三年来的军内技能竞赛,都是边军和第三、第四两个师获胜,所以哪怕其他三个师不放人也没什么影响,反而欠下人情,甚至失去一次发展军备的好机会也说不一定。”
蒋介石若有所思地望向正在仔细观望的萧益民,不知道原本要带他参观雅安枪炮厂的萧益民为什么会带他来参加这个神秘的军事训练基地,还要观摩一场如此重要的军事选拔
想来想去,蒋介石还是不能确定萧益民的用意所在,他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川军总司令,绝对不是向自己炫耀他的武力,因为这对尚是无名小卒的自己而言根本没有必要蒋介石暗暗揣测,萧益民或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表达一种诚意,或者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自己介绍他的新式军事思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吧。
发令枪一声响起,声音还在山谷中回荡,竖立在西南角的高耸瞭望塔上传来洪亮的声音:“第一位选手率先出现在十七号位置,领先第二名约一百五十米,请终点裁判和医官准好救治准备”
“救治”蒋介石不解地问道。
萧益民这时终于转过身来,含笑向蒋介石低声介绍:“是需要救治,一千三百二十名竞技官兵需要在三十六小时里,绕着西面的大山奔跑一百二十公里,沿途要翻越十七座大小山梁,渡过数十条溪流,穿过暗无天日的原始森林,还不时受到教官们提前预设的各种袭击滋扰。
“更为艰苦的是,他们身上只有一块米饼,一小瓶云南白药、一个急救包、一个指北针和简陋的地图,肚子饿了得自己找吃的,无法坚持就拉开烟雾弹,马上会有人去救他们,但是也立即失去竞赛资格。”
“什么这这也太严格了吧如此严酷的选拔,闻所未闻啊”
蒋介石惊叫起来,早有心理准备的刘秉先也不由愣住了,询问萧益民是不是发疯了两人的表现引来周边将校们的一片鄙视,就连站在不远处的卫兵都不屑一顾地瘪瘪嘴。
萧益民严肃地说道:“不要奇怪,我们的军队没有那么软弱,否则怎么可能接连打胜仗”
“如此艰险,能有几个人全程跑下来”刘秉先不服气地问道。
萧益民倒是很谦虚:“是啊截止四小时前,已经有七百多名竞赛官兵因为无法坚持或者受伤退出,其中两人不幸牺牲,四人初步判断将终生残废,估计还不是最后的统计数字。现在是中午十二点四十分,我们估计,能在一点三十分之前跑到终点的,最多也就两百人,其他官兵就算跑到终点,也已经超时,只能打道回府,想加入只收兵王的黑豹部队,只能明年的这个时候再来拼命了。”
刘秉先沉不住气了:“这么折腾,当真能成立一支你理想中的特种部队”
萧溢茗毫不迟疑地点点头:
“肯定能,基地七十余名教官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总结,制定出的各种标准和训练计划都是非常科学的,别以为这个标准高,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入选的官兵得经过一年的艰苦锤炼,侦查、潜伏、奔袭、暗杀、狙击只是基本技能,还要学习汽车驾驶、各种武器运用,包括火炮、迫击炮的熟练使用等等,这又是一轮轮艰难的淘汰历程,只有最后留下来的,才能获得象征兵王的黑豹胸章,才能成为光荣的黑豹部队的一员,从此他们将成为全军羡慕的高手,他们可以站在军队的最高处,自豪而骄傲地俯瞰众生,他们的家人也因他们的优异表现,成为享受各种优厚福利的军官家属,一句话,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连同家人也跟着受益。”
刘秉先和蒋介石面面相觑,萧益民已经和众将校跑向终点裁判处,刘秉先和蒋介石仍然站在帐篷前发呆。
第一二七章播下一粒种子
第一二七章播下一粒种子
次日上午,萧益民陪同蒋介石、刘秉先参观了雅安枪炮厂的1916型新式步枪的生产车间、60a型轻迫击炮组装车间、步枪子弹生产车间,四名德国工程师跟随一旁自豪地讲解,当德国工程师说到月产各种子弹两百五十万发仅是已经达到的短期目标时,萧益民也对惊愕的蒋介石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走出子弹包装车间,兴致勃勃的蒋介石和刘秉先连呼想不到,生产一颗简简单单的步枪子弹,从下料、引长到冲圆、拉铅直到最后成型,不算五道质量检测在内,竟然需要二十五道工序才能完成。
两人感叹之余,大开眼界,对雅安厂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赞不绝口,刘秉先感叹地说:第一次知道生产一颗子弹这么不容易,怪不得全国只有雅安枪炮厂一家能生产尖头弹。
到过湖北汉阳枪炮厂参观的蒋介石很有见地,他发现雅安枪炮厂的规模仅是汉阳厂的四分之一,工人总数仅为汉阳厂的五分之一,但是雅安厂的技术管理人员多达两百五十人,机器设备非常先进,生产效率明显高出汉阳厂一大截,为此他专门与萧益民讨论良久,直到午饭时分还在热议,之后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下心得体会。
午饭过后,一心想试试新式步枪和六〇迫击炮的蒋介石在萧益民和刘秉先的陪同下,再次驱车来到训练基地靶场,提前接到通知的基地司令谢明扬带着几位助手,把萧益民一行领到东北角的靶场,基地警卫连的官兵已经准备好一切。
萧益民示意基地射击教官不用麻烦,拿起支已经校准过的新式步枪和一盒子弹走向射击位,与换上迷彩作训服的蒋介石双双趴下,随即把枪交给蒋介石,自己拿出望远镜,观察前方百米外的人形靶。
蒋介石对枪托嵌上的钢质护板、拉机柄改成下弯形状的新式步枪爱不释手,摸了摸加工精制的胡桃木枪托,四个手指滑向精心打磨没有半点毛刺的机匣,最后拉动枪机,熟练地插入五发弹桥,一按一拉转眼完成装弹,转向萧益民,笑着问道:“枪管改为600之后,会不会对射程和弹道有影响”
“影响不大,五百米之内仍然保持极高的准确度,加上我们生产的子弹装药高效稳定,膛压、初速、曲度等实验数据均达到或超过进口的1905型毛瑟长步枪,改进后的整枪重量减轻了半斤多,长度缩短了15,更适合我们中国人使用,在狭窄的战壕或者丛林里使用更方便,骑兵也可以配备,加上改进后全长570的刺刀,基本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各项指标均在汉阳式之上,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介石兄打几枪吧,打完就有体会了。”萧益民详细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