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2/2)
所以,云家的办法使得辽军很难突破前线防线,而即使他们突破了前线防线,面对后面的高城巨弩也基本只有望城兴叹的份了。当然,云铮这个后世人知道,这里头还有很大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大魏朝不是自己前世历史中那个大宋,它没有丢失燕云十六州,所以不仅马源保护住了,而且从地形上来说也很好布防。
有了这些经验,眼下的云铮就只剩下一个麻烦。当然麻烦也不小这前后两种方式出现了矛盾。
唐朝的经验认为军营不能立在山上,而云家军的经典战术却十分推崇山城要塞。云铮此刻必须做出抉择。
如果说把军营当成山城要塞一般安在山上,那么扬州城必然是这个“要塞”的支力点,以扬州城的经济实力来说,这当然是绰绰有余的。不过问题是,山城要塞是云家军发明出来对付外族入侵的办法,它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敌人只在对面,而不会出现的屁股后面。
而最近学乖了很多的云少帅眼下却有一个怀疑,那就是自己现在为鹰扬卫扎下的这个营寨,是不是真的跟云家军先前的情况一样他觉得只怕不一样。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云铮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说实在的,这小子实在没有什么远虑,他几乎连近忧都没感觉到。不过经历了这么些事情之后,他总算知道眼下这个时代,只怕根本没他期望中那么安宁,所以他必须考虑一些有可能发生的对他而言十分不妙的事情了。
譬如说,青龙教。
眼下的青龙教并不敢与官军正面对抗,上次发生了一起跟官军出现冲突的事故,官军还吃了点小亏,最后的结果却是青龙教当地大方下令将动手的教众交给了官府。虽然云铮本人对于那个青龙教大方竟然做出这等处理感到惊讶,不过人家的确这么干了,云铮也没什么多话好说,只是心底里总是觉得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他并不觉得现在青龙教对官府做出一些妥协就一定是软弱,他更愿意将之理解为蓄力。就像希特勒发动攻势前特别喜欢大谈和平一样。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青龙教反旗一举,那几十万教众定然就是几十万大军,虽然他们的器械可能糟糕了一点,但根据云铮对最近看到的中央军的估算,只要中央军丢掉一两个大城,那么预料中的青龙教叛军就有可能得到不少精锐的装备,到那个时候,这些军事素养虽然不高,但被宗教武装起来的教众很可能就会变成一只饿虎,要说他们有可能打到扬州来,别人多半不信,但云铮却觉得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为了防备这种可能,云铮觉得不能直接套用眼下云家军最爱使用的山城要塞办法,要不然的话,云铮难以想象在万一扬州被围的情况下,依托扬州供给存活的鹰扬卫军营里头的三万大军该怎么办。如果周围没有敌军,那么当然他们可以往北退往淮安,可是万一已经被汹涌的青龙教叛军围住了呢那岂不是只有饿死山中一途了
但是山城要塞的防卫训练又是云家军的一个重要“训练课题”,不可能遗忘或者放弃。云铮必须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于是,一脸郁闷地云少帅现在正在孤山下望着靖江孤山发呆靖江孤山没有鄱阳湖畔大、小孤山隽秀,也不比广东肇庆孤山俏丽,更不如杭州西湖孤山妩媚然而,它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山长江北岸、南通之上、江宁以下,苏北大平原唯一的一座山,故而颇具盛名。
云铮望着这山,心里有了决定。
卷二坐看长空飘乱雪第68章治军当从严
“孤山飞来揽平沙,下界横连十万家。天压水门香雪海,风搏山寺雾松花。渔灯明灭映遥岛,鲛宝参差带落霞。绝顶春寒衣袂冷,笑看北斗照京华。”
云少帅随口改了前世历史中明代靖江县丞韦商臣夜登孤山后写下的登孤山诗,笑吟吟一副本少帅游兴正浓的模样。注:没改的话,韵都没压对,也不知是不是古音有异,寒一个。
他身后的云逸、徐邵扬二人听罢,相视而笑。云逸呵呵一乐,道:“我说少帅,整个苏北平原就这么一座还能算山的地方,咱们军营要不定在这,那山城要塞的演练估计是很难进行的,这还有得选吗”
云铮笑笑,没有回答,他自然知道整个苏北就这么一座凑合着能用来演练山城要塞的小山。靖江孤山,位于扬州东方,实际属于通州管辖,只不过因为扬